Quantcast
Channel: 勞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陳敬慈:抵抗大學就業非正規化浪潮

$
0
0

陳敬慈教授表示,英國最近的大學教師罷工,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反對大學計劃將教 師的退休金,由固定金額變為浮動的。最近香港大學計劃實行教職員新的薪酬評估制度,從 跟隨公務員的薪金調整,改為按表現調薪。而理工大學將有固定月薪的兼職導師解僱,改為 聘用以時薪計的教員。所有這些在大學之內發生的變化,也都是一種勞動彈性化和非正規化 的表現,過往比較穩定和有保障的機制被打破了。

非正規化是一場鬥爭

他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個越來越缺乏保障的彈性勞動市場上。我們所處的年代,是一個 就業非正規化、去制度化(deregulation),過去的鬥爭成果被取締的年代,所以我們要組織力 量去抵制這個歷史趨勢。」

陳指出,2011年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便是打著「1:99」的口號,指出1%富豪的利益不 應凌駕於整個社會,便是要挑戰這個看似不可逆轉的趨勢。佔領運動完結,左翼的種子便散 落社區,孕育了工運、反戰、環保及社區等不同層面的抗爭。以大學工運為例,近年便取得 了重要進展。美國很多教師及教學助理,不被視為僱員,甚至不受勞工法例保護,他們於校 園內團結師生發動抗爭,近年便取得了組織權及集體談判權的重要突破。

其實不獨美國,這些新興的反抗力量,在各地也有一定的社會基礎。陳引述倫敦大學 亞非學院教授史坦丁(Guy Standing)的分析,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一個有別於工業無 產階級(Proletariat)的新的危險階級形成了,成為「不穩定無產者」(precariat - precarious proletariat)。他們當中不少人受過良好教育,卻缺乏穩定的就業和福利保障,不滿社會建制, 有充分的時間和動力,參與社會抗議。

正在冒起的「不穩定無產者」

香港各大專院校內亦正在冒起這群「不穩定無產者」,問題在於這批具備知識和行 動力的工人,如何可凝聚成一股改革社會的力量?他指出,「大學工會多不以『工會』 自居,例如通常稱作「協會」之類,不認為自己是工人,過去亦不重視集體力量,習慣 倚賴內部體制(例如選入校內委員會)解決問題,一般很少採取工業行動。陳認為,大 學一般較顧及形象,加上家長和學生的支持,針對大學的抗爭容易具有道德感召力,其 實比起外間私人公司,更具備條件去爭取對手讓步。

進一步而言,陳指出,因應現時院校教研人員的高流動和不穩定性,經常需遊走於 不同院校,因此應該建立一個組織這些零散工人的行業總會。這個行業總會,應該不獨 關心個別院校的狀況,更可站於一個政策高度,連同其他關注社會福利的團體和工會, 一同挑戰現時以市場競爭掛帥的不公義撥款政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