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對東大嶼遊行
#地盤佬站出來
#咪騎劫工人
日前林鄭月娥公佈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當中「明日大嶼」填海人工島計劃備受爭議。每次有大型基建,政府也聲稱有利於本地工人就業,擺工人上枱。
10年後先有飯食?
2007年前,港府每年有時序地推出約500億至600億的工務工程。在2007年公佈十大基建項目,之後每年的工程金額暴增至約1,500至1,700億,行業根本吃不消,把工人數目突然強行膨脹。現惡果盡現,十大基建項目近兩年已大部份完工,即爆發工人失業潮。政府工程上馬不規律,令工人一時飽死、一時餓死。政府現欲推耗支超過1萬億的東大嶼計劃,恐怕工人要多捱餓十年。計劃完成後也只會重演惡夢。
建築業內眾所周知,前期填海工程的就業機會少,填海工程以大型機械運作為主。可參與填海工程的本地工人不多,只有少部份工種可參與填海工序。填海的過程漫長,只是興建、再等待人工島沉降,估計動輒需要約十年,之後才可陸續開始各項基建及樓宇工程。而後者才是需要大量人手的部份。換句話,大部份工人,在最少十年後才會獲得東大嶼就業機會。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今日的生計問題,十年後才能解決?那麼這不是解決,而是資源錯配。
對於工人而言,優先發展棕地,及收回私人土地,盡快有秩序地興建公營房屋,方可提供穩定及平均的就業機會,短期及長期解決建築工人開工不足的問題,杜絕「一時飽死、一時餓死」的惡性循環。
咪攞工人做擋箭牌
近年政府工務工程頻頻超支,受益者往往是發展商、承建商。政府每次原先報稱的大眾利益,最後都搬龍門,想盡辦法令商家得益,將基層福祉置後。今次的萬億填海如是,政府既稱是解決本港往屋問題,何不先發展棕地、高球場等土地?
政府絕對可以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大大節省成本及時間,並加快處理往屋問題。但政府偏偏要耗盡庫房,並將基層市民上樓的日期延長最少十年。同時,此舉象徵著將縮窄本港日後撥款的空間,例如: 醫療開支、福利開支、全民退休保障等社會的急切需要,實在於理不合。政府捨易取難,不惜一切,最終最大得益者是基層,是大眾,還是一少撮人的商界?此決擇背後的原因,顯然易見。
無可否認,此1700公頃的填海計劃,在未來數十年或會為建築界帶來機遇,十多年後工人有大量工作機會,但此決不能凌架於公眾利益之上,是社會不公。何況此計劃,並非長遠穩定建築工人就業的方法,更遑論舒緩十年內的開工不足問題。政府試圖混淆視聽,以工人生計為擋箭牌,掩飾官商鄉黑勾結,利益輸送的目的,實在可恥!
工人要有公義的飯碗!
因此,建築地盤職工總會將會參與由 守護大嶼聯盟 Save Lantau Alliance 發起之反對東大嶼填海遊行,呼籲各位地盤工友一起反對不公的東大嶼都會項目!!!
-------------------------------------------------------------------------
日期:10月14日(星期日)
集合及默站地點:銅鑼灣東角道
遊行終點:政府總部
默站時間:下午3時起
遊行出發時間:下午3時半
論壇地點:政府總部前
論壇時間:下午6時半
-------------------------------------------------------------------------
#明日香港 #我地話事
#咪擺工人上枱
#反對東大嶼填海遊行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