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特首林鄭月娥公佈「抗疫防疫基金2.0」方案,提出「保就業計劃」,卻完全不見有任何支援失業人士的措施,實是見死不救。
武漢肺炎肆虐香港以來,各行各業相繼出現結業裁員潮,本港失業人數急增。面對百業蕭條,失業工人搵工「難過登天」。不少被裁員工已經持續失業整整兩個月,手停口停,家庭生活極度拮据,入不敷支食穀種。即使放寬領取綜援的資產上限,資格仍然十分嚴苛,絕大部份失業僱員也會被排拒在外。政府至今仍然拒絕訂立失業援助金,完全無視工人死活。
至於政府推出的支薪補貼方案,也是「嘆慢版」,要延至六月才發放款項,並且不設追溯期。由現在起計,四、五月份由於沒有任何支援,令人憂慮會成為僱主裁員、減薪的高峰期。事實上,很多僱員在疫症之初已被迫放取無薪假,已經歷兩個月的經濟困苦,政府還要他們多等兩個月才能領津貼,生活必然無以為繼。
林鄭表示,領取津貼的僱主要承諾不裁員,僱員發現未有收取款項亦可作出舉報。然而,政府卻未有交代將如何作出監管,確保僱員收取支薪。政府不應將監管責任推卸在僱員身上,特別在經濟差、失業高企的情況下,僱員普遍議價能力薄弱,更容易遭受剝削。政府必須設立機制監察領取津貼的僱主如實支薪,並引入具阻嚇性的懲處制度,嚴懲違例僱主。
政府建議的津貼額訂於18000元的50%,領取金額上限為每月只得9000元,亦是與市民生活需要嚴重脫節。這與外國政府以正常工資70至80%作為補貼標準,顯然存在很大差距,反映一個坐擁萬億儲備的政府,政策是何等落後。我們建議,津貼金額應以正常工資80%計算,每月領取16000元為上限。
對於受禁令影響關閉的行業,政府方案只支援十萬元,企業又是交得租就未能出糧,最後又是僱員被迫放無薪,承受所有困苦。禁令由政府發出,政府卻未有承擔責任處理禁令所引伸的困難。
香港職工會聯盟
202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