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覽,有關繁榮的部分甚少提及工人階級的貢獻。康文署與香港工業總會合辦的「『工不可沒』——香港工業傳奇展覽」中,雖然稱香港工業發展成功在於勞動階層,更稱要將展覽獻給為香港工業付出汗水的香港人。不過整個展覽僅有三名工人的口述歷史,老闆卻是兩倍之多,展覽中亦只有一個以「工廠妹」為主題的展品。
工業總會主席:呢一代好幸福
展覽昨日(6月16日)舉行傳媒預展,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葉中賢表示,香港社會的繁榮全賴四十年前的工業發展,自己當年一家大細住在徙置區,當年只有2至3%的學生能進入大學,指今日一代「喺咁繁榮嘅地方(長大),呢一代人好幸福。」葉中賢稱,自己在六、七十年代亦曾在家「接線頭」、「穿膠花」,對是次的展品「好有感覺」,更對香港人這種維持生計的生存方法值得驕傲。
葉中賢被問及對香港工業前景的看法時,他認為「好樂觀」,更以香港實行普通法為榮,因此與外國人的觀念較接近。他指雖然不少生產線已經北移,但重申香港的工業精神在於創新而非製造,「香港唔係冇工業嘅,多啲喺開發層面。」葉又鼓勵年輕人加入工業行列,指「冇理由個個都做律師、醫生,有興趣嘅年輕人都可以加入工業行列。」
少數了解工人史觀的展品——「工廠妹萬歲」
展品以工業產品及工廠老闆角度為主,展覽中少數從工人史觀出發的展品為多媒體節目「工廠妹萬歲」,講述工廠容許工人在工作期間收聽收音機,是部分工廠用作招徠的方法,以及工廠妹就讀夜校的歷史等。
節目雖有提及六七暴動,但僅佔其中兩句,稱「勞工缺乏保障,社會長期壓抑不滿情緒」、「新蒲崗塑膠花工廠發生導致衝突,觸發暴動」,工業史中亦未見提及六七暴動。展覽千多件展品,主要圍繞港人如何創造品牌。口述歷史方面,共有9人接受訪問,其中3人為工人。
專題展覽「『工不可沒』——香港工業傳奇」為康文署與香港工業總會合辦。是次展覽設四個展區,一共展出達1,200件展品,跨越過去一百年。是次專題展覽由6月17日起開放至8月24日,成人門票為港幣10元。
記者:何嘉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