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管局員工陣線(下稱本會)為響應「二百萬三罷聯合陣線」有意因應「港版國安法」發起罷工罷課行動,於六月八日起向全體會員發出工業行動的意向調查,並於六月二十日(今日)結束。是此意向調查共成功發出了18556封電郵問卷(個別會員因電郵問題未能成功傳送),並收集了1171份有效回覆,回應率為6%。本會就所得結果作出以下回應:
一、絕大部份會員反對「港版國安法」
調查中98.2%會員表示反對「港版國安法」於香港實施,0.6%支持及1.1%表示無意見。由此可見,本會絕大部份會員都反對「港版國安法」於香港實施。
二、參與本會因應「港版國安法」發起之工業行動
調查中接近43.2%的會員表示仍未決定會否參與本會就「港版國安法」發起之工業行動;26.4%會員表示會參與;30.4%會員表示不會參與。本會相信是由於中央政府仍未就「港版國安法」公布詳細內容,令大部分會員於現階段仍在猶豫會否參與工業行動。
【回應會員意見】
本會於是次投票中收集了會員對工會發起工業行動之意見,經分析後,主要歸納出以下三大方向:
一、罷工未能影響中央政府於香港實施惡法
無論是去年反送中運動,還是今年年初本會提出「封關救港」,以罷工明志,我們面對的敵人,從來都是中共政權。本會要求醫管局發出聲明要求香港政府「封關」,不過任誰也清楚港共政府不過是受命於中共政權的傀儡,因此只能「局部封關」,為中共政權保住面子而放棄香港市民的性命、健康。
有會員質疑今次的對手是中共政府,難有勝算,即使全民罷工亦無法推翻「國安法」。本會明白是次行動比年初爭取「全面封關」的難度及遭受秋後算帳的機會更高,因此理解會員就是否參與工業行動有更多顧慮。可是,當我們回望過去一年的抗爭運動,多路戰線並駕齊驅,每次行動前抗爭者都並非擁有全盤勝算才出擊;若果當下我們棄械投降,就等如束手就擒,將我城的未來拱手相讓予極權。事實上,抗爭手段越趨多元,本會對罷工以外的工業行動亦保持開放態度,並鼓勵會員踴躍表態。
二、以國安法為由的罷工未能受保障
有部分會員認為以反對「國安法」為由的罷工未能受法律保障,擔心更易遭受秋後算帳。本會重申是次罷工訴求為:
1. 要求醫管局公開表明反對國安法
2. 要求醫管局制定具體措施保障員工,可根據科學實證進行疫情的預防以及治療
3. 要求醫管局承諾不對參與是次工業行動的員工或因政見對員工作任何處分
以上種種訴求確切與醫管局員工的工作權益有關,資方醫院管理局應向員工承諾,員工並不會因工作或學術研究,以科學實證及臨床觀察所得的結論,道出真相而遭受「國家式處分」,甚至以「顛覆國家政權」為由被中共政府拘禁。日前,香港傳染病學權威袁國勇教授於《刺針微生物》發表研究報告,推算湖北省有 220 萬人曾感染新型肺炎。隨後,袁教授卻被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批評為誣陷中國,目的為「洗刷美國抗疫的草菅人命」。各位有良知的同業,你仍然認為「國安法」於香港實施後能夠獨善其身嗎?
三、未能爭取社會廣泛支持全民三罷
要發動一場成功的工業行動,得到香港社會支持是相當重要,因此工會向市民解釋工業行動的理念是不可或缺。本會在此對於未能帶起社會廣泛討論「港版國安法」對香港的禍害及未能爭取更多同業認同參與工業行動表示歉意。有會員表達以罷工爭取撤回「港版國安法」影響病人權益,亦較易失去社會支持。無可否認,醫院職員罷工或多或少會影響醫療服務,但我們無法對香港將要淪陷視而不見,要走到罷工這步,也著實是迫於無奈。若要談及病人權益,本會希望擔憂者、批評者可以細想何謂真正的「病人權益」。近十年來的醫護人手對病人比例有否改變過?醫生極長的工時有否改善過?政府只著重增加病床數字,而醫護人員又有否相應增加?病人輪候急症、專科門診的時間有否縮短?等候幾個小時換來幾分鐘的應診時間是否合理?當各位讉責一群熱愛香港、犠牲前途以行動明志的醫院員工時,為何卻對從來沒有重視過病人權益的港共政府如此寬容?
【政府無能 港人必須自救】
國安法壓境,誕生於反送中運動浪潮的本會將堅持初衷,主張以制度上的改革從而改變社會現況,定必繼續宣揚反對國安法的訊息。雖然敵人強頑,民氣還未成形,但正如近來的口號之言,只要一息尚存,便盡力抗爭到底。本會將繼續擺設街站及研究組織其他相關活動,向社會各界宣揚國安法的禍害,還盼各位會員在未來路上出力同行。
另一方面,針對港共政權長期於醫療方面的缺失,本會將推出地區醫療自救計劃。病人權益,政府本應責無旁貸,可惜港共政權一直於改革醫療系統施行「拖字訣」,讓病人權益一再被蠶食,亦讓一眾公營醫療同業的工作百上加斤。香港公營醫療系統長期遠超負荷,導致病人需長時間等候門診或急症服務。社區醫療與住院醫療的斷層亦絕對是其中一個原因:公營的社區醫療不足,市民只可依靠私營診所,但基層市民未能負擔起私營醫療費用,而普通科門診的配額亦有限,令不少沒有必要入院的病人只能前住公立醫院求診,才可以得到適切的治療;一些專職醫療服務同樣只能經醫生轉介才能使用,變相將所有醫療需求放於公營醫療住院服務的籃子裡。
要作出改變,我們先要從制度上重整醫療架構,按照病人需要,拓展不同專業合作的社區醫療,而不是只依賴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制度。香港政府多年來於社區醫療上鮮有建樹,普通科門診服務數量未見隨人口上升而增加,亦未有擴展其功能,更遑論參考其他國家組織非醫生主導的社區診所,可見其發展遠遠落後其他先進國家或地區。觀乎疫情及反送中運動政府的不作為後,我們根本不能再奢望政府會於社區醫療會踏前多一步。
既然政府撒手不理,我們的社區,就由我們自己來拯救。因此,醫管局員工陣線正聯同其他醫療工會及區議員推出以社區為本的醫療自救計劃,為市民提供健康諮詢,從地區人口的特徴及醫療需要出發,嘗試「對症下藥」提供相應的社區服務—透過健康檢查街站分析該地區人口群組的短、中、長期醫療需要,提供並檢討該區醫療需求及相關現有服務計劃之成效。
本會第一個健康檢查街站將設置於大埔區,主要集中檢查市民的認知能力,簡介認知障礙症。日期暫定為6月27日早上11點至下午2點。現在計劃只是起步階段,若要推而廣之,各位會員的參與最為重要。希望各位會員可加入我們的自救團隊,自己社區自己救。
路,還是必須走下去。
醫管局員工陣線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