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勞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危城之下,工會戰線還有作用嗎?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一、圍爐取暖

大環境如此惡劣,難免會覺得灰機和無力,但工會之存在價值,就是不用一個人面對所有問題。在職場裡頭,總有很多同路人,可以圍爐可以取暖,互相依靠,彼此給力。不要輕視「圍爐」,大家相約去睇電影,參加講座,甚或在工會的社交群組傳遞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一個鼓舞人心的消息,也能在低迷中為大家添加動力。

二、在機器中放一口釘

當有人硬要繞過規章或刻意破壞制度,侵犯我們職業操守的底線,總得有人扮演吹哨者,令作惡的人不能隻手遮天。有線記者包圍主管辦公室,聯合反對政治裁員,甚至不惜以集體辭職以明志,就是明顯例子。即使未能完全制止暴行發生,最低限度也可在高速運轉的機器中放進一口螺絲釘,減慢或拖延制度的崩潰。工會已不能再單單著眼於改善僱傭條件,也要站在守護專業自主及職業倫理的最前線。

三、與被打壓者同行

政權用意要殺雞儆猴,製造寒蟬效應,當看見有同事遭受迫害,個別員工可能敢怒不敢言。如果職場已有工會存在,就可為受到政治迫害的人提供即時支援。港台節目主持利君雅因敢言被無理延長試用期,宣道小學老師因「犯禁」而被終身取消教職,編導蔡玉玲及970號新巴司機只因履行職務便遭刑事檢控,在受害人孤立無援的處境下,以上例子就是靠工會集結資源和力量支援受害人,包括法律支援、代表申訴、製造輿論和提供生活援助等。

四、共同體滲入職場

除了防守之外,工會更可善用札根職場的優勢,為香港民主運動建立更多根據地。當民主運動陷入低潮時,更需要我們用心經營公民社會的不同領域,不論居民委員會、學生會、舊生會、教會、專業團體等,我們如不搶佔這些陣地團結同路人,便變相將「地盤」拱手相讓給一眾藍絲。工會作為公民社會重要一員,在職場實踐民主參與,亦能制衡資方或管方的權力,阻止侵犯員工人權和自由的僱傭政策。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版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