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mediahk.net/files/column_images/-01_9.png?1496043669)
出生於1989年,還未三字出頭,李國煊就已經擔任過工會要務,回憶當時加入工會,只是李卓人的「拍膊頭」,而認識李卓人就是因為參與支聯會青年組。由學生時代在維園「玩蠟燭」到一手一腳學習組織工運,他笑言:「一路走嚟,好似冥冥中有安排」。
8歲:回歸帶來的疑問
生於89年2月13日,六四屠城時,李國煊確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伙子。成長中,父母對政治事件隻字不提,真係關心時事,他回憶是九七回歸,「雖然果陣我仲好細,但我知道全個城市都好sad,所有大人講嘅嘢都係好灰」對於何為主權回歸﹖當時的他仍然一知半解,但一個電視新聞影像烙印在他腦海。1997年7月1 日,晚間新聞盡是香港主權回歸的報導,不過國煊卻好奇,當有些人載歌載舞地慶回歸時,卻又有些人苦口苦臉地示威,舉起「我要民主回歸」、「結束一黨專政」等標語,這個團體就是支聯會。而國煊的家人對時事採取不聞不問態度,一如其他打工階層,只顧賺錢養家,國煊因而帶著一個又一個問號成長。
14歲:首參與六四晚會
真正認識六四源於一位良師,中三時,中史科正值教近代史,正好五月教完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六月將至,老師就與同學們分享六四這回事,隨後與同學們相約到燭光晚會,他形容為「玩蠟燭」,因為當時還是有點一知半解。不過,當晚他第一次見到六四屠城的相片,卻隨即聯想起回歸的影像,「又係示威,又係橫額,又係爭取權益,我開始驚訝,唔對路喎,係會死人喎,原來一個地方無民主係會死人,所以對香港有好多擔心,思考香港會唔會有一日都係咁」。
六四晚會完結後,他在維園球場多留一陣子,打開六四晚會場刊的底頁,就是支聯會青年組的入會表格,沒有多想就填表,他笑言:「一入豪門深似海,直到依家超過年齡限制,有成十幾年,都依然同佢地一齊交流」
28歲:成為飲食工會副理事
參與支聯會活動,漸漸認識李卓人,視之為偶像,國煊直言:「當時覺得人哥好有台型,個頂帽一定係倒轉戴,少少肥嘅身驅,但好charm,一行過,大家都會叫聲人哥」,所以李卓人曾經鼓勵他加入工會,就成為了國煊的動力之一。當時國煊還在修讀酒店課程,李卓人就拍拍他的肩膊,邀請他加入飲食工會,順理成章,他後來就加入了工會。後來,李卓人在工會活動中遇見他,又再拍拍他的肩膊,邀請他作工會理事,後來成為分會理事後,李卓人又再鼓勵他成為總會理事,「一路走嚟,好似冥冥中有安排」。有人認為工會形象老化,年僅28歲的國煊,他認為只是這代年輕人還未覺醒,未有改變社會的決心,「有決心去改變自己權益嘅,往往係工作一段時間,受過老闆剥削、受到社會忽視,而哩一班好多時係有一定年紀嘅工友」。
國煊期望未來在工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香港工運入面,對於酒店業嘅支援、關注都未必好多,會唔會係放我係呢個位置去做開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