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杜振豪
「學生參加勞權鬥爭當然不是為了扮演社工的角色,不是為了將工人當成人道主義的關懷對象,而是把自身當成雷管去引爆工人階級的政治潛能;為了學生能和工人結盟去爭取社會的變革;為了能讓學生和工人攜手進入那民主的、平等的新社會。」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工學同行國際五一勞工節聲明〉,2017年5月1日
這篇壯氣豪情的聲明,來自新近成立的「工學同行」。工學同行由八所大專院校學生組織、社工學聯、物管保安工會、飲食酒店業工會組成,強調勞工與學生連結同行。在本土思潮高漲的今天,階級矛盾似乎顯得落伍。這群年青人是怎樣開始關注勞工議題?
問題重重的外判制
教大學生會阿J憶述,事情源於去年校內保安工友被拖欠遣散費。當時龍衛保安要求工友簽署「自願離職書」 ,學生會找職工盟幫忙,最後工友總算成功爭取大部份遣散費。阿J開始覺得外判制問題重重,不只壓低工資,也分割了教職員與基層勞工。嶺南勞工關注組阿傑則指,不想龍衛保安成功續約,但自感人少力弱,便想聯絡其他院校一齊跟進。
明愛關社海傑謙稱,最初只是想認識校內保安,但傾談之下逐漸發現不少問題。例如勞工嚴重缺乏資訊,公司叫員工不要透露薪酬,大家都不清楚自己的薪酬水平是否合理。直至有工友看到招聘廣告,發現新入職的薪金比自己還要高,才知道被公司搵笨。後來透過明愛學生會的秋燕搭路,便一起加入了工學同行。
同行共榮,勞動解放
談到學生與工人的關係,他們不約而同表示,學生勞權與工人勞權,同樣受市場邏輯的宰制。來自嶺南勞工關注組的Apple覺得,基層勞工好似在日常生活中隱形,「當你見到保安,只會見到套制服,見唔到個人」。她認為學生不是要「幫工人」,而是要共同爭取更理想的社會。
阿傑慨嘆,很多人會覺得「個個都係咁架啦」,不自覺合理化了不公平的工作條件。他認為要改變這種「鬥捱」的文化,想像一個不同的世界。「科技進步咗咁多,但工時沒有減少,貧富差距反而更大。」他希望終有一天可以實現勞動解放:生產是為了整體社會及人民福祉,而非少數人的利益。
結語
談到未來工作方向,嶺南勞工關注組的Apple認為,爭取集體談判是當前急務。校方與外判商往往互相卸膊,工友也礙於壓力無法暢所欲言。她們希望推動成立由校方、學生、工會、外判商組成的四方平台,令工友待遇問題可以浮面及公開討論。與此同時,在明愛關社與教大學生會的努力下,明愛及教大校方也答應召開非正式的四方會議。且看在他們的努力下,工學同行未來能否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