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用血肉築成的世界盃:官方文件揭露大量外勞犧牲
對於香港人來說,卡塔爾是個寂寂無名的小國,但實際上她卻是人均GDP位列世界第一的阿拉伯國家,亦憑此優勢成為2022年世界盃主辦國。但一個如此富裕的國家為世界盃進行的建築工程,竟可成為各國外勞的集體殉葬場,彷彿在拿他們「打生樁」。官方文件證實,單在2013年,就有185名尼泊爾工人死亡,兩年來最少382死,最嚴重的是氣溫常可高達攝氏40度的六至八月。可怕的是,尼泊爾工人只不過佔卡塔爾全部200萬外勞的...
View Article《寡佬飛行日記》雜想
CCTVB於4月4日晚播映《寡佬飛行日記》﹝Up in the Air﹞,該電影由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講述主角Ryan Bingham﹝George...
View Article我們想要一座工殤紀念碑
圖:萬宜水庫的「工殤紀念碑」掃墓了沒有?你家先人的墓碑上寫有甚麼?姓名、籍貫、出生和仙遊日期和誰人立碑,年代久遠些的西式墓碑,或許還寫上死因和有一兩句墓誌。若先人是病患過身的,會否寫上「鋻於過往此病的死亡率頗奇高,醫院已引入xx方法,把死亡率大幅降低。醫院關心每個病人的生命,不繼努力改善醫療質素。」等歌頌表揚說話?...
View ArticleErwiana 來港作證 卻須囚禁在領事館?
(2014年4月6日【為Erwiana爭取公義及捍衛外傭權益委員會訊】)Erwiana 及其父已被安排於2014年4月7日乘搭嘉魯達印尼航空 GA860 班機抵達香港。Erwiana 今次來港,本是應香港警察邀請來港進行身體檢查,為控訴其前僱主羅雲東的案件提供證據。早於今次安排之前,Erwiana 已有需來港作證的打算,並已委託香港的移工服務團 (Mission for Migrant...
View Article被虐印傭 Eriwiana 回港作供 港警及印領事館挾走人證經過
【草根.行動.媒體報導】Erwiana 及其父親,於4月7日抵達香港,但被迫住在駐港印尼領事館,受全日監控。協助Erwiana的移工服務團成員,講述事情的經過。曾有受虐外傭 變相軟禁領事館Erwiana來港作供的住宿問題,早在她來港之前就出現爭拗。Erwiana來港作供,香港警察原本應負責她的住宿和交通安排。但警察卻交予印尼領事館安排,要求 Erwiana...
View Article20140408 - 要求釋放 Erwiana!!抗議活動/The Protest "Release Erwiana Now!!"
近百名人士於4月8日來到包圍位於銅鑼灣禮頓道的印尼大使館,要求釋放 Erwiana Sulistyaningsih。根據聲援人士所講,4月7日來港做證人的 Erwiana,連同她父親,律師,以及2名印尼朋友,被領事館人員以及警員強行由機場帶到被安排的車輛送到去領事館。Erwiana Sulistyaningsih 一班人至今依然被軟禁。Around hundred people come to...
View Article律政司必須盡快介入 Erwiana 在港事宜
圖:VDOplatform 影像平台Erwiana 來港進一步作供及驗傷,但據協助外傭的義工陳述,不論是 Erwiana 本人、陪同來港的父親、代表律師以至其他支援者,均曾經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攔和監控,Erwiana 更懷疑被有關方面恐嚇,聲言如果拒絕接受逗留在印尼駐港領事館的安排,案件將不繼續處理,而其本人亦會立即被遣送回國;警方的發言人則澄清指,Erwiana...
View Article胸懷真理 化筆為劍 傳媒工會捍衛新聞自由
圖:明報職工協會籌備委員會成員黃振豪透過傳媒的鏡頭和筆觸,讀者看遍社會大事。最近,鏡頭一轉,傳媒成了鎂光燈前的焦點,連串針對傳媒的事件:AM730涉被中資企業刻意抽廣告、信報涉嫌審查專欄內容、商台李慧玲被即時解僱,甚至明報劉進圖遇襲等,都讓人擔憂素來享有新聞自由的香港正被「無形之手」步步進逼。員工成立工會,一向是為了捍衛勞工權益,爭取與老闆平等地位。今期工盟報專訪明報職工協會籌委黃振豪和壹傳媒工會副...
View Article專訪壹傳媒工會副理事長蔡元貴
圖:壹傳媒工會副理事長蔡元貴近日壹傳媒爆出加薪3%,落後於通脹,工會發出聲明批評公司加幅「低到無倫」。在消息公布前,與壹傳媒工會副理事長蔡元貴進行訪談。說起來,壹傳媒工會成立的契機正是由五年前一場減薪爭議開始。減薪引發勞工抗爭,促成壹工會誕生2009年2月,壹傳媒對外宣布減薪3.5%,在08金融海嘯後有盈餘的情況下,同業都百思不得其解,終激發員工對自身利益的反思,決意組成工會。當時員工製作貼紙,邀請...
View Article【 428工殤紀念日】 喂「細路」,好習慣背後是權利和責任
圖:職安局網頁上週未,區家麟在其博客上提到《未夠秤》導演,英國人 Matthew Torne 在中大博群電影節,放映後座談會中談到他這次來港的一些觀察。「Torne 說,...
View Article他們的共榮圈,你們的共衰圈——兩岸三地經濟融合對普羅大眾的意義
圖:「反黑箱服貿協議」面書專頁不論這次台灣反服貿運動的最後結果為何,它所折射出來的各種傾向,都饒有意味。從20年全球正義運動歷史來看,台灣發生反服貿運動,不是意外。所謂自由貿易協議,必然造成各國勞動待遇競相比賤(race to the...
View Article再培訓基金 明益建制派
原題為《政府資助撥款原則應守政治中立》。中西區區議會撥款鬧得如火如荼,已引起廣大市民關注: 到底公帑運用, 能否政治中立, 嘉惠一般無政治立場的市民呢? 讓我們看看僱員再培訓局的運作吧2014-15年度,整體開支預為8.45億元,培訓開支為5.7億,再培訓津貼為5800萬。...
View Article再論人才發展
筆者早前撰文指出,因澳門的專業認證制度殘缺,造成人資錯配,更嚴重的是政府以為本地沒有相關專業人才而需要輸入外勞彌補,扼殺人才發展。因此,特區政府在規劃人才發展策略時,首要做的是盡快落實專業認證,以便能夠有效識別各行業的人才。其實,問題不難解決,鄰近不少地區都有較完善的專業認證制度,只要將其調整、引進,有關問題便迎刃而解。不過,有關部門除了思維滯後,沒有就澳門未來人才需求進行規劃,更重要是政務嚴重不協...
View Article41團體遊行至禮賓府:反對未來基金 要求社會投資
社會投資 全民受惠 稅制改革 拯救未來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 Social Development Movement for Hong Kong’s Future新聞稿...
View Article本港工殤問題嚴重 團體倡設「工殤紀念日」代「安全健康日」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的工傷問題十分嚴重,根據勞工處資料統計,去年共有四萬宗工傷意外,死亡人數達196人。目前《僱員補償條例》下的漏洞,亦容易令僱主逃避責任。勞工處亦一直拒絕正視問題,宣傳工作也有意無意將責任推卸至工人身上,宣傳廣告大多是呼籲工人要注意安全。工業傷亡權會倡議將「國際勞工組織」的「世界工作安全健康日」,更名為「國際工殤紀念日」,給予工殤工人更多尊重。僱主隱瞞工傷香港每日也發生不少工殤,今...
View Article為左輸入外勞,政府可以去到幾盡?
圖:港人港地政府在近日討論人口政策的文件當中,多次提出香港有需要輸入外勞。近年香港經濟復甦,香港失業率長期處於大約3%,即近乎全民就業的水平。不得不承認,從數字上,香港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額外的勞動力投入巿場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發展的瓶頸。在我們擔心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經濟發展出現瓶頸之際,我們又是否需要檢討現時的產業結構?近日政府在不同渠道不斷出招,提出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勞工短缺。本來,勞工...
View Article政府研究三年零進展 劃一17天勞工假何時有?
這幾天是復活節公眾假期,又是一年一度激起不少打工仔女憤怒的日子。職工盟爭取多年將法定假與公眾假看齊,劃一讓所有打工仔女可以享有17天勞工假,紓緩假期上的貧富懸殊。可惜政府研究兩年原地踏步,敷衍全港只享12天勞工假的打工仔女。(復活節三日假期、佛誕及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共五日並非勞工假,詳見此。)研究三年得個桔張建宗早於2011年12月21向立法會表示,勞工處已要求統計處收集現時放法定假期及公眾假期的人...
View Article拒絕血汗世界盃 國際足協立即正視勞工權益
今年六月,第二十屆世界盃將在巴西開幕。世界盃是全球球迷都翹首以待的盛會。而這個盛會之可以成為球員的表演舞台,其前提是有工人興建世界級的球場。可是,在巴西世界盃的球場工程之中,已有九名建築工人因工業意外或心臟病而在趕工期間喪失了生命。沒有球迷不喜歡世界盃。但足球縱使再令人著迷,它也不能凌駕於工人的生命和基本權益。如果為了世界盃趕工而迫使工人嚴重超時工作,又或者是要犧牲對職業安全的追求,那麼這樣的世界盃...
View Article客貨分家屬當然 差別對待犯眾憎
警方早前採取釣魚(放蛇)方式,在月初「誘使」兩名司機進行所謂「載客取酬」的交易,物流及貨櫃車司機工會客貨車司機分會(下稱客貨車工會),對警方的執法表示歡迎,惟有關方式則值得討論。行內從業員對警方的執法方式與態度早有怨言,今次司機上街車隊遊行目的是表達以下幾點訴求。1....
View Article《蟹工船》:「勞動者,抗爭吧!」
為了迎接五一勞動節,為大家推介一齣名為《蟹工船》的日本電影。電影《蟹工船》改編自一部在1928年起於無產階級文學雜誌《戰旗》上連載的小說,是日本左翼文學作品的代表作,作者為日本左翼文學界代表人物小林多喜二。自1930年起,小說曾經多次改編成舞台劇、電影和漫畫,而在2008年,即作者死後75年,日本經濟低迷,故事再次在社會引起熱話,小說和漫畫的銷量大增,更於2009年再次被拍成電影。這部八十年前出版的...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