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勞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香港,距離家庭友善有多遠?

$
0
0

好多職場爸爸媽媽,其實心願好簡單,只希望可以兼顧工作和家庭,不用被拉扯到不似人形。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公佈修訂現行《僱傭條例》,增加產假及侍產假日數,這是否如政府所言,體現了對家庭友善的重視呢?香港人不要做「井底之蛙」,家庭友善絕不止於此,本期《工盟團結報》為大家介紹政府新修例內容,亦比較了不同國家實施家庭友善的經驗。環顧香港企業家庭友善政策的落後狀況,正好反映了政府保障有多貧乏,我們訪問了兩位受僱於大企業的僱員,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在這個如此富裕和繁華的國際城市,共聚天倫這件平凡事,為何會變得好像難過登天?

大企業家庭友善政策落後 新手爸爸請一月無薪假照顧妻兒

港龍航空公司空勤人員協會前理事 Wallace 的太太,今年8月中剖腹誕下囡囡熙淳,重6磅多。

作為新手爸爸,Wallace 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餵奶、沖涼、換片全部要由零開始學習,慢慢習慣。雖然聘請了陪月幫忙,但都面對不少難題。

太太剖腹生產,留院四個晚上,身體一直較虛弱,復原時間亦較長。囡囡出世第一個月持續面黃,每隔數天便要回醫院檢驗黃疸指數,都是由 Wallace 抱囡囡往來醫院奔波。

跟不少初為人母的媽媽一樣,Wallace 太太產後因照顧孩兒而休息不足,導致奶水不足,後來更出了濕疹,向中醫求診後被勸不要繼續餵哺母乳。再加上囡囡的黃疸症狀,令太太經歷了一些情緒起伏。

由於僱主按法例讓員工只享有3天侍產假,Wallace 唯有請了一個月的無薪假,留家照顧太太和囡囡。他於復工後仍然感到不捨,擔心太太和囡囡的狀況,但侍產假和無薪假都用盡了,Wallace 都沒有其他辦法。

太太任職銀行,福利較好,已享有14星期產假,加上再申請年假,12月中才會復工。兩口子都上班後,囡囡就要交由將到職的外傭姐姐照顧。

由於僱主沒有實施家庭友善政策,Wallace 最多只能申請擔任即日來回的工作,間中也要早出晚歸,但仍然堅持每日親自替囡囡沖涼。

問到會否再追第二胎,Wallace 說除了家居空間不足的限制外,現職工作欠缺家庭友善政策的支援,亦令他對能否盡丈夫和父親的照顧責任感到疑慮。Wallace 表示,若僱主會為男性僱員放無薪假提供更大的彈性固然是好事,但代價卻是收入大大減少,要撫養多一個小朋友實在甚為吃力。

侍產假產假修例 造人要注意

螢幕快照 2019-01-10 下午3.20.04

懷孕合約工零保障 僱主不續約無違法

A5

政府提出延長產假是天大好事,但有沒有想過,假如你是合約員工,可能會因為懷孕而失去工作?職工盟較早前接獲一名懷孕員工求助,例子反映《僱傭條例》存在重大漏洞。

周小姐任職於中國旅遊集團超過10年,多年來均以一年合約聘用,合約期為1月至12月。周女士於2017年3月確定懷孕,隨即通知僱主並告知預產期為11月21日。懷孕期間繼續工作,並如一般孕婦定期請假作產檢,公司及總經理並無表示任何不滿。11月8日,周女士身體不適,醫生要求周女士留院檢查,周隨即通知請假。豈料翌日便收到公司訊息,通知周女士不獲續約。其後得悉,原來公司是以「業務縮減」為由不與周女士續約。

然而,公司只是關閉了某一倉庫,於2018年初裁減了兩名倉庫保安員,何以需要裁撤2017年3月才晉升為物流業務總負責人的周女士?後來在職工盟協助下,周女士向平機會投訴懷孕歧視,在調查過程中公司卻反指周女士表現不佳,指責她「在會議中看手機」。

目前《僱傭條例》規定,員工通知僱主懷孕後被解僱,屬於「不合法解僱」,法庭可判僱主支付最高15萬的賠償。可是,假如懷孕期間不獲續約,卻不會構成「不合法解僱」。僱主只須付足產假薪酬,即可「合法」歧視懷孕員工。今天勞工零散化愈來愈嚴重,合約員工已經愈來愈普遍。如果林鄭月娥真的關心婦女權益,修訂法例堵塞漏洞,實在是不容再拖。

政策討論唔好齋吹 唔該商界擘大眼睇國際趨勢

A6

「女性僱員在放產假的時候沒法工作,當然沒法對公司有貢獻,公司何來資源向女性僱員支付額外的報酬?」施永青腦細說這句謬論時,恐怕也沒有想過結果貽笑大方。

香港當前面對人口老化,生育率低的趨勢,政府估算勞動人口今年達到365萬後便會見頂,之後逐步回落。無良僱主往往只會獨沽一味,嚷著要擴大輸入外勞。這些短視近利之見,無視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提高婦女勞動參與率及生育率已經是世界趨勢。

立法會秘書處去年做過一項研究,引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其成員國的女性就業率與生育率成正比關係(見表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工作環境支持生育以及推動家庭友善僱傭政策」。立法會的研究明確指出,隨著人口增長放緩及社會出現人口老化趨勢,全球不少政府均已推行家庭友善僱傭政策,藉以提高女性就業率,但香港的情況仍然十分落後(見表二)。

chart1

chart2

為此悲嘆「來生不做香港人」未免顯得太消極,或許我們可拒絕落伍、積極發聲,要求政府及企業迎合國際潮流,為香港的下一代作出一 點承擔。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