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勞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垃圾徵費勢在必行 前線清潔工有話要說

$
0
0

環境局已向立法會提交《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條例草案,旨在用垃圾徵費的方式,杜絕「大嘥鬼」,減少香港的固體廢物。香港製造垃圾的總量極高,對比好多亞洲大城市,垃圾分類回收和減廢政策,一直非常落後。堆填區就快用盡,減碳、減廢的目標,人人都會贊成,但是……

唔做「大嘥鬼」,人人都有責任。不過,就像其他政策一樣,現時政府提出來的垃圾徵費方案,卻只做一半,難免令人懷疑政府「減廢」的決心。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理事羅智偉,以其前線清潔工人的第一身角度,指出現方案減廢成效未見,卻只會增加前線清潔工的負擔。

「現在政府提的方案,根本沒有配套,只會做死清潔工!」羅智偉道:「現時香港有沒有廢物回收?有。有沒有效?當然沒有!街上的資源回收筒,人們都當成垃圾桶,我們最清楚,最終都是送去堆填區!」的確,現時資源回收筒的回收率,還不夠一成。假如資源回收的政策沒有做好,垃圾徵費政策,只是徒然。現時徵費方案之中,提出「按袋」收費。法例實施之後,市民要購買政府指定的垃圾袋來包裝垃圾,否則即屬違法。但資源回收沒做好,市民也只能將可回收資源,放入垃圾袋。

市民不使用政府指定垃圾袋又如何?政府說,垃圾工人可以拒收非指定垃圾袋。「廢話!」羅智偉氣上心頭:「一般清潔工人可以怎樣拒收?跟居民講,你換個垃圾袋,再送來?遭投訴怎麼辦?」前線清潔工人,竟被政府派上前線,監督法例執行?居民動不動一個白眼,會乖乖聽工人的話嗎?

一次立法會就垃圾徵費的公聽會上,有團體成員問政府,既然預期徵費政策出台後,初期會出現大量非法棄置,為什麼沒有預算增加清潔工人手?政府竟沒有答案。在政府的計劃中,只會增聘60個公務員,來實施新政策,卻沒有提到增聘清潔工人。

「咁就死啦!台灣的例子都看到,徵費之後,一定有非法棄置。更何況香港人的公民教育做得更差,徵費之後,人們不理,將垃圾放在馬路邊、垃圾桶旁,誰要處理?又是我們!」

不要誤會,工會卻不是反對垃圾徵費。「香港人人都有份,減廢我們是同意的,不過政府『做戲要做全套』!首先要做好本地回收,現時香港只有一間公司收廚餘,這怎麼辦?政府要投資這方面,讓回收產業先做起來。」廢物要有回收的去向,再才有減廢的可能。而增加清潔工人手,更是必須。

在徵費政策之外,政府亦應以「生產者責任制」相輔相成。一種產品的包裝是否可以回收、是否過度包裝、採用物料是否可生物降解、有否包含傷害環境的物質等等,統統都是由生產者設計的。生產者應該為這一切負上責任,例如要求生產者自行回收他們生產的膠樽、玻璃等等,再加以重用或處理。韓國早於2003年便立法規定生產者和入口商回收19種產品物料,當中包括塑膠包裝物料。政府可訂立回收目標,令生產者企業按其規模大小而執行。德國、日本、台灣都有類似的制度。

都市減廢,人人有責。香港既然有製造廢物的客觀環境,自然需要更多政策配套去達致減廢。單單一種累退稅,既對富人沒有阻嚇力,又沒有對商家造成改變行為的壓力,獨獨卻對弱者抽刃,要前線工人和窮家庭付出最大成本。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減廢政策嗎?

本文刊於《工盟團結報#158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63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