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mediahk.net/files/column_images/inmedia3_0.png?1496025321)
講者:區龍宇
日期:2016年11月14日
筆錄:周錦豪
「全球化」是一個近年十分流行,但對一般人而言,是一個複雜和抽象的概念。對身在香港的我們而言,全球化的影響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我們的飲食、衣著等不同生活範疇,有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化的影響。我們的家中有著生產自不同國家的食物和日用品,街上來自不同國家菜式的餐館比比皆是,世界各地的大型服裝品牌在香港也隨處可見,這些都是在全球化下,我們的生活受到影響的一些簡單例子。
本土經濟瓶頸促成全球化 資訊流通成助力
儘管全球化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數百年前的跨國貿易活動和人口流動,學術界討論全球化這個概念卻是在八、九十年代,全球化對人類的生活和文化的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日漸加劇才正式興起,因此目前全球化仍未有一個標準定義。在經濟全球化的學說中,學者強調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中,因本土的經濟發展進入瓶頸,令資本家必須於其他地區尋求發展機會,促成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促進不同地區的貿易來往,因而帶動跨國界的文化和經濟交流,增加資本家的資本在國與國之間不斷流動的機會,因此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影響下,市場的資訊流通愈來愈快,資本在國際之間的流動亦隨之加快,一些較有能力的大資本家和跨國財團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開始將業務和生產程序分拆至不同的地區進行,以降低生產成本來獲取更大的利潤,形成生產鏈或人力資源的全球化。不過隨之而來的後果,卻是影響全球經濟的因素愈來愈多,加速經濟週期的循環和產業發展,令就業市場變得更加不穩定。
五十年代的經濟瓶頸
香港於五十年代,以製造業為經濟發展主軸,但到八十年代便因生產成本上升而幾近於香港絕跡,資本家則將生產鏈外判至成本較低的中國內地,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過近年來隨著國內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原本由香港遷往中國內地的工廠開始遷往人力成本較低的內陸和東南亞地區,形成關廠潮和大量工人失業。而另一方面,企業選擇服務承包商時,通常會以「價低者得」作為考慮前題,以增加企業利潤。承包商為了在承包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潤,會在過程中盡最大可能控制生產成本,而自然地,最容易掌控的人力資源成本,成為商家最常壓縮的地方,令工人遭受的剝削愈來愈嚴重。低工資、長工時、福利差和工作不穩定,是許多工人對外判商的控訴,而在香港沒有集體談判法的情況下,工人的權益大多都只能以罷工的形式爭取方能改善。
香港的私有化與外判制
而另一個與全球化有關的,同時影響我們生活非常深遠的,是公營服務私有化。私有化一般認為是「全球化浪潮」的其中一部份,由七十年代開始,英美兩國就在全球掀起一股私有化和外判制的風潮,加上99年金融風暴的衝擊,令香港政府認為有需要進一步減省開支,因此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首先於99年提出地鐵服務私營化,並在2000年10月正式上市。在2007年兩鐵合併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後,港鐵引入跟隨通脹調整票價的可加可減機制,引來市民批評港鐵每年有過百億盈餘的情況下,票價依然按年持續增加。另外港鐵為增加利潤,將保養相關工作外判,令近年港鐵故障頻生,加上服務質素下降,令更多市民質疑港鐵的服務質素並沒有隨著盈利和票價增加而改善。
而緊隨其後的是在2004年,由於房署在停建居屋後財政入不敷支,政府宣佈將房署管理的部分公共屋邨商場和停車場分拆出售,並成立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以籌集資金。不過在政府宣佈籌備領匯上市時,就引來不少市民質疑將屋邨商場私有化會令房署失去主要的財政來源,引致公屋租金上升。同時公眾亦擔心屋邨商場私營化後,會因盈利考慮而將小商戶趕絕和不斷加租,令商場無法再提供廉價消費品予邨內居民。公屋居民盧葉蘭在當時的立法會議員協助下,向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認為房署做法違反《房屋條例》,令當時房署需要擱置首次上市,不過這次的覆核最終以失敗告終,領匯於2005年正式上市。由2005年到現在只有大約十一、二年的時間,但當時我們反對的原因,現在都一一實現在我們眼前。領展(領匯於2015年更名為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以「優化」、「升級」為由,製造藉口大幅提升租金,令小商戶不斷被邊緣化和逼走,其後引進能承受較高租金的連鎖集團進駐,令附近居民在日常生活的選擇大為減少。以往提供廉價商品的商鋪消失,令附近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同時助長連所企業的寡頭壟斷,令社會貧富差距加劇。
總結:國際性工人運動 抗衡全球化
全球化的浪潮,在香港這個高度資本主義社會中,有舉足輕重的位置。而在這個全球化程度位居世界前列的經濟體中,我們要面對的是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缺乏保障的勞工權益和社會福利制度保障不足等等的問題。香港人的生活自主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日漸減少,財團壟斷的情況不單沒有任何改善,而且愈趨嚴重。要抵抗全球化,有人選擇了保護主義,築起不同形式的圍牆,將本土以外的人排拒在外。不過作為工會,深信只有擁抱國際主義,建立國際性的工人抗爭,才能對抗現時全球流動經濟的跨境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