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勞工
Viewing all 163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區議員不負責任,食環署草菅人命 譴責8.25楊屋道街市清潔安排

$
0
0
內容: 

昨晚警方於楊屋道街市附近發射多枚催淚彈,導致楊屋道街市附近煙霧彌漫,人群紛紛閃避。可是,食環署竟然要求外判清潔工,在當晚7時開始清潔楊屋道街市。本會強烈譴責有關工作安排草菅人命,要求食環署立即停止外判清潔工清理催淚煙殘留物,並且調查事件,追究發出有關工作命令的管理層責任。

事緣8月25日,有市民發起荃葵青遊行,其後出現警民衝突。警方於楊屋道街市附近發射多枚催淚彈,更一度投射至附近行人天橋,甚至一度向人群發射實槍。根據傳媒報導,居住於鄰近大廈九樓的住戶反映,屋內洗手間充滿刺鼻和刺眼的氣味,感到身體不適。當晚屬於「重災區」的楊屋道街市並非密閉空間,可以預期有大量催淚煙會從窗戶飄入街市內部。

在這種環境下,為了保障身體健康,任何人均應遠離現場。可是,民建聯荃灣區議員林琳,當晚卻在網上宣揚,指「食環署表示,從今天晚上7時,已開始在楊屋道街市內進行大清潔。預算約2天內,可以完成街市內所有公共地方的徹底潔淨工作。」區議員無視基層工人死活,急不及待擺出「成功爭取」的姿態,固然是完全不負責任;但更令人憤怒的是,食環署竟然也毫不理會現場環境危險,要求外判清潔工人缺乏足夠培訓及裝備下,強行清潔楊屋道街市。此舉不但嚴重違反《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更加是草菅人命!

催淚氣體對身體的傷害,坊間已有不少醫學專家詳細解釋,毋須多言。尤其是清潔工人多為長者,其中不乏呼吸系統病患。正如本會於8月17日的聲明所指,要求缺乏培訓及裝備的清潔工人,清理催淚氣體殘留物,做法並不妥當,本身已經可能違反《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當晚楊屋道街市外催淚彈橫飛,警方甚至發射了實彈。清潔工僅僅配備普通口罩及手套,卻被要求同一時間在楊屋道街市內清潔,等於叫清潔工在催淚煙中工作,甚至要冒上被流彈誤傷的風險。因此,食環署的做法完全不可接受,必須立即停止及追究責任!

今天我們看到再次有市民自發清潔楊屋道街市,不禁令人疑惑,究竟政府是缺乏應變及善後的能力,還是懶理居民健康及安全?今年六月至今,警方已發射了約二千枚催淚彈,無論是大街小巷抑或商場港鐵,通通無一倖免,香港九龍新界避無可避。示威者對民居秋毫無犯,政府強行驅散示威者,反而要居民及工人陪葬,敢問是何道理?政府如此做法,難怪民意支持度節節下跌,反對的人愈來愈多。最後謹此重申,本會嚴正要求食環署,立即停止繼續指示缺乏培訓及裝備的清潔工人,清理催淚氣體殘留物。

清潔服務業職工會
2019年8月26日

版權: 

掃街唔易做 公眾體驗半天清潔工掃街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一些關心清潔工權益的團體於8月17日在屯門舉辦了一場「掃街體驗」,議員和青年在清潔工的指導下初嘗清潔街道的滋味。是次活動由社區關懷文化中心主辦,全球化監察及八個關心基層權益團體協辦,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公眾了解清潔工日常辛勞和職安健問題。有參與的青年表示:「做一陣已經流哂汗,想像唔到佢地平時有幾辛苦。」

在體驗掃街前,主辦單位邀請體適能導師教導各參加者職安操、拉筋伸展,避免工傷勞損,導師指:「而家地盤開工都要做左職安操先,減低職業勞損,我地想提倡清潔工開工前都應該要做。」

是次掃街體驗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份,參加者需在限時內把660升的大垃圾桶推上斜路,途中收拾垃圾。而第二部份,參加者則需拿起掃把清理一條街道和抹淨垃圾桶。

參加者看完清潔工示範後,都說「推桶」、「掃街」看似很簡單,但需要的技巧和體力卻很大。

體驗完結後,兩位資深清潔工區先生和達哥評論參加者的表現,認為整體速度和潔淨度都不錯,但有些參加者不太注重職安健,例如他們拿掃把的手勢不正確,長期做的話會引致腰部勞損。

同場亦有些清潔工代表上台發表感受,有工友指近日示威活動頻繁,警方常常在街道上發射催淚彈,事後他們也要幫忙清理,但卻沒有收到指引如何清理,認為部門應該提供指引,保障安全。

最後,清潔工友阿祥在台上唱出由工友創作的《清潔工之歌》,以歌聲唱出他們平日工作的辛酸和對香港的貢獻。
「 衞生嘅環境,全靠我哋掃返嚟。不管大熱天時抑或風雨天,工作範圍都好大,清理垃圾桶時又要洗街,真係做到無停手,最慘都係嗰啲無良嘅判頭,將啲泥頭垃圾隨處放,我哋就做到無氣抖。我哋家貧為兩餐,做足全年無時休,無時休。」

除了掃街體驗外,我們在7-8月亦有一個攝影比賽,希望參加者能提交一些反映清潔工的辛勞和對社會的貢獻的攝影作品參賽,每個組別至少一個奬項,得奬者除獲電器禮劵乙張、允記體育用品公司七折咭乙張外,其作品將於 9 至 10 月公開展出。

攝影比賽詳情

清潔工硬食催淚彈放題 工會促食環訂指引准工人撤離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持續近三個月,警方在全港多處發射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波及民居及社區設施。清潔工人職工會今早到食環署總部,抗議食環署外判清潔工的指引及裝備均不足,建議署方將警方行動列作緊急情況,容許清潔工離開現場,外判商亦應訂立明確指引,讓工人遇到緊急情況時能離開。

清潔工人職工會訪問了75名清潔工,當中50人為於港島區工作的尼泊爾裔清潔工,另外25人為在九龍和荃灣工作的清潔工。有53名受邊清潔工表示,曾聞到催淚煙氣味。調查又發現,警方在發射催淚彈時,並沒有通知於附近公廁及街市工作的清潔工。

無標題
清潔工人職工會組織幹事梁芷茵

工會成員高叫「警察 full gear,清潔工 no one Hear」、「催淚彈清潔工食晒,食環署責無旁貸」和「催淚彈有害,清潔工受害」等口號。

清潔工人職工會組織幹事梁芷茵指出,清潔工遇上催淚彈時,大多沒有收到任何撤離的指示或暗示。梁強調,大部份清潔工為中年、長者及尼泊爾裔工人,未能完全掌握處境。梁表示,有清潔工吸入催淚煙後感到不適,需要求診。工會促請政府成立特別清潔隊,派遣額外專業人手清理殘留催淚煙。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美蓮則表示,清潔工曾多次向上級反映催淚彈的問題,但都沒有獲正面回應,更有不少工人被下了「封口令」。她斥責政府不但沒有回應示威者訴求,更忽略清潔工人的安全。

工會組織幹事、尼泊爾裔的 Rabina 提到,有工人反映,在金鐘和灣仔清理催淚彈現場時,只配備普通口罩,憂慮會對健康有影響,呼籲食環署不要罔顧工人的生命安全。她提到,不少清潔工難以分辨垃圾和催淚彈的氣味,被迫吸入殘餘的催淚煙。

無標題
(左起)清潔工人職工會組織幹事 Rabina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美蓮

記者:麥馬高

4萬人昨響應罷工 太子站速龍毆乘客目擊者:繼續將8.31發生嘅事話比全世界知

$
0
0
內容: 

廚師聯盟主席吳志輝

(獨媒特約報導)網民昨日及今日發起三罷行動,昨日於金鐘添馬公園舉行的罷工集會,錄得超過29個界別的人士參與,人數超過4萬,集會人潮迫滿添馬公園,延伸至海富中心行人天橋。

廚師聯盟主席吳志輝於8月31日下班時,於港鐵太子站登上列車,親眼目睹速龍小隊於車廂內無差別毆打市民,形容當時情況猶如「屍殺列車」。吳志輝批評,港鐵明知速龍小隊闖入,卻未有告知乘客,有職員更禁止他以手機拍攝,猶如事件的幫凶。他表明會對事件追究到底,「做人定做狗係我哋自己揀嘅,我要繼續將831發生嘅事話比全世界知」。

無標題

醫護界代表、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指,政府錯過挽回民心的最佳時機,警黑合作、警方濫暴等問題接連浮現,他指「問題喺個制度」,勉勵各人緊守崗位,互相信任及展現團結,爭取落實雙普選。

社工陳虹秀8月31日於港島區調停期間被警方拘捕,後更被控暴動罪。社工註冊局副主席倫智偉指,年輕人為「真善美」抗爭,作為社工,不能被恐懼和憤怒控制,但不會停止支援群眾,會繼續堅持正確的事情。

IMG_7358
葉先生、沈小姐

任職農業組織的葉先生及沈小姐自製標語參與集會。他們指,市民對政府的不滿由來已久,包括切身的土地問題,認為罷工的成效雖然仍存疑,但現階段「咩方法都要試」。

面對警民衝突越演越烈,白色恐怖瀰漫,政府更表示考慮頒佈緊急法,葉先生指法例本身用於處理突發事情,批評港府如同恐嚇市民,一旦落實將會抵觸人權,影響市民的集會及言論自由。他認為運動能堅持至此刻並不容易,希望不同派別的人士能互相尊重及積極面對。

IMG_7359
陳同學

陳同學是中三學生,於下課後便前往中環愛丁堡廣場參與罷課集會,後至添馬公園參與同時段的罷工集會。他表示,就讀的觀塘區中學對於學生發起的罷課行動採取「半開放」態度,學生能於課室舉行放映會,但不能宣傳行動,只能於網上號召。

陳同學慨嘆香港本是自由之都,但港府不重視年輕人的訴求,更製造白色恐怖,「靜坐都告你非法集結」。他指,行動雖然未見成果,但「為一下代,要堅持、抱有希望,呢個可能係我哋最後一戰」。

無標題

集會原定於下午1時30分開始,後因天雨關係延遲至3時15分開始。至傍晚近6時,有約60名示威者聚集特首辦外,並佔據添華道及龍和道部分路段。期後警員施放胡椒噴劑驅散示威者,消息傳至集會現場,在場人士向灣仔碼頭及海富中心天橋散去,令集會被「腰斬」。

記者:湯璧瑜、麥馬高

社政工會申周五晚遮打集會 斥警濫捕職工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由非政府機構僱員及議員助理組成社會及政治組織從業員工會,申請於本周五(9月6日)晚上七時半在遮打花園舉行集會,口號為:「反濫捕,抗威權」,控訴反修例的示威中,不少在現場擔任緩衝角色的職工,遭受警方暴力對待及無理拘捕。

社會及政治組織從業員工會副理事長鄭衍祺預料會有1,000人參與,雖然近日多個集會及遊行被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但鄭衍祺對成功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持正面態度,希望市民無懼白色恐怖到場。鄭衍祺呼籲警方尊重集會自由,一旦警方發出反對通知書,以市民安全計工會亦會取消當晚集會,但工會決不放棄舉行集會的權利,會向警方繼續申請舉辦合法的集會。

社政工會理事李志宏指,近日三名立法會議員譚文豪、區諾軒、鄭松泰,以及五名區議員和五名立法會議員助理等多名同工,因在衝突現場中履行職責被警方以涉嫌阻差辦公、串謀刑事毀壞等罪名拘捕。李志宏稱議員及其助理只是履行職責,調停衝突及為市民服務,被警方拘捕並不合理。

近日多名集會及遊行申請人均被警方拘捕,鄭衍祺認為屬故意製造白色恐怖,但他表示面對不公和警察濫暴濫捕,工會更要為此發聲。只要一日還有集會自由,他們決不放棄。

IMG_4824

日期:9月6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七時半
地點:中環遮打花園
*正申請不反對通知書

記者:何少華

上海六三罷工的史實論證

$
0
0
內容: 

前言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各路人馬紛紛出書寫文章,不少談及工學關係,使用了工學同行和聯盟兩詞,龍少認為完全錯誤,因此詳細整理上海六三罷工的史料,以正視聽。

部份寫政治宣傳文章者愛引用歷史事件以加強宣傳效果,可惜引用的部份史實是完全錯誤的。他們一面指責中共官方杜撰歷史,而自已卻又是如此。在杜撰歷史上,徐承恩(1978-?)的《鬱躁的城邦》是表表者,龍少已公開發表文章指出其錯誤之處。

五四運動

1919年巴黎和會舉行期間,北大校長蔡元培(1868-1940)得知北洋政府將會簽署和約,日本將順利接收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他立即召集學生領袖許德珩(1890-1990)等面談,希望他們有所行動,阻止簽約1。而五四運動史權威周策縱(1916-2007)的《五四運動史》没有使用這一重要史料,為何呢!因為他寫此書時是五十年代,而這史料七十年代才出現,他寫書時没有機會看過這史料,所以談不上使用。如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等著名學者的著作都有這情況。同樣在談論大革時左派人士都推崇伊羅生(Harold Robert Isaacs,1910-1986)的《中國革命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這書同樣有這情況出現,但這不表示這些著作已没有價值。龍少認為這些經典必看,但新舊史料不論好壞都要看,以獨立思考加以判斷,過份吹捧經典是迷信。

五四天安門遊行示威後,5月5日上海學生立行動起來,成立上海學生聯合會,接着全國各地都有學生聯合會。
5月7日上海的江蘇省教育協會舉行了一次國民大會,商談拒絶簽約一事,有兩萬餘人出席。5月9日上海商店罷賣日貨,提倡國貨。5月18日黃包車拒載日人,遊樂場拒絶日人進入。

5月19 日北京18間大專學校學召開會議,決定19日大罷課,以北京學生聯合會名義向各省省議會、教育會、商會、農會、工會,各學校、各工團、各報館發表罷課宣言,同時上書總統徐世昌(1855-1939),要求拒絶簽約。

5月26日上海學生舉行總罷課,5月27日許德珩和陳寶鍔(?)化粧南下上海,發動群眾運動要求拒絶簽約。

5月31日上海舉行追悼郭欽光烈士大會,約有十萬市民和學生出席,會上決定在學聯成立多個部,如勞工部專責與工人保持聯絡,但没有資料顯示勞工部有任何具體活動。又設調查部調查日貨,並提出成立全國生聯合會,至6月16日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宣告成立。至此學運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全國學生都動員起來,各地發生不少警民衝突。2

6月3日北洋政府大捕學生,觸發全國各界起來支持學生3。同日上海學生代表何葆仁(1895-1978)、北京學生代表許德珩、黃日葵(1898-1930)、段鍚朋(1896-1948)和陳寶鍔等到上海縣商會要求支持,商會剛接到江蘇省教育會副會長黃炎培(1878-1965)的信,決定與該會聯絡合作,替學向北洋政府請願,可見商會加入行動主要是敎育界遊說的結果,不是學生。晚上學生四出到碼頭和各重要區域派傳單和演講。

有關「商會接江蘇省教育會黃炎培的信,決定與該會合作,」周策縱的書有使用這資料,而葉曙明(?)的《重返五四現場》則没有使用,不知為何。

至此部份文章指學生南下是發動工人罷工,完全是錯誤的,學生南下主要是找學生,其次是商人,没有找工人。而有關工學同行和聯盟下文會繼續闡述。

6月4日上海學生得知北京大拘捕學生消息,四出宣傳,要求商店罷市。

6月5日上海大罷市開始,商店門外貼出告示及懸掛旗幟,表明為營救學生而罷市。6月6日後進一步表明不除國賊不開市,市面秩序井然,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舉行罷市4。店主本來不想罷市,店員在學生鼓動下主動收鋪5。所謂國賊是指親日的交通總長曹汝霖(1877-1966)、駐日公使章宗祥(1879-1962)和幣製局總裁陸宗輿(1876-1941)等3人。

下午學生聯合會邀請工學商報四界集會,有1,473人出席。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1867-1945)、黃炎培、江蘇省教育會理事蔣夢麟(1886-1964日)、教育家葉楚傖(1887- 1946),政論家張東蓀(1886-1973)和國民黨首領孫中山(1866-1925)的代表黃大偉(?)等出席。決定繼續罷市,組織工商報學聯合會,稱為全國各界聯合會6。這裏的工字是指工業界,不是工人組織。

六三罷工

上海工廠罷工於6月5日開始,早上11時30分曹家渡日資內外棉第三、四、五等廠全廠男女工五六千人舉行罷工,下午1時30分陸家灣日華紗廠,楊樹浦上海紗廠男女工相繼罷工,參加者約二萬餘人,尚有四五區的錦華、小煙絲廠等。7

是日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印刷廠也罷工,碼頭工人致函上海總商會聲言罷工3天,要求與總商會開聯席會議。滬寧、杭甬兩路工人罷工,要求釋放學生。8

6月6日罷工的有求新機器廠、銳利機器廠及浦東陸家嘴祥生鐵廠,南市華商電車公司等罷工,英美電車公司工人則響應華商電車工人,以請假來罷工,電車班次因而減少。海關造冊處印刷廠工人及職員也罷工,而英美煙廠工人則準備罷工9,有發展為同盟罷工趨勢。

求新機器廠工人罷工後到街上遊行,並自資在廠前街道建造鐵木牌樓,高6丈寬5丈,上題毋忘國恥4字,每字3尺,其頂部放置五色旗及順風機,上書有喚醒國民4字,隨風轉動。10

是日有工人組織致電駐節南京的江蘇省都督李純(1867- 1920),言詞激烈地鼓動他發動革命,宣佈江蘇省獨立。11

北洋政府繼續採取高壓手段,司法部訓令各地政府鎮壓罷工12。午後陸宗輿先被免職,下午上海華資銀行團致電北京要求將曹章陸3人免職,否則金融無法維持,如3人免職則可向商界遊說開市。6月10日天津商會致電北洋政府要求罷免3人,以謝國人,保護學生。13

6月7日罷工繼續擴大,滬寧、杭甬鐵路總機廠工人罷工,法商電車公司工人也罷工,部份電車停駛,英商別發印刷房全體工人罷工,日暉橋興發榮機器造船廠全廠工人罷工,北浙路信通織布廠工人罷工,而閘北絲廠工人為維持女工生計起見暫不罷工,而手工業工人則全部罷工,輪船水手宣佈罷工,要求釋放被捕學生。 14

6月8日日商第三、四、五、七、八和九等廠受襲擊,建築物被破壞,第五廠有3人受傷,巡捕到場驅散群眾,第七和八廠受襲擊後,被迫於是晚至14日休息5天。同濟學校工廠工人罷工。軍警在南市包圍學校拘捕學生,結果引發更多罷工。全市銅鐵機器業公會開會決定於3日後罷工,聲援北京學生。 15

軍閥盧永祥(1867-1933)等致電北洋政府,要求將曹章陸3人免職16。6月9日直系軍閥吳佩孚(1874-1939日)也要求釋放學生17

6月9日浦東陸家嘴各工廠及江南造船廠全體工人罷工,招商局江新、江輪及甬班之新寧、紹新和北京等輪船因水手罷工而停駛、英商電車公司機器工人罷工、耶松公司老船廠、瑞熔機器造船廠、美商慎昌洋行、浦東美孚及亞細亞全部工人罷工,清潔工人也罷工。華界自來水工人因軍警在南市拘捕學生而罷工,有全市總罷工趨勢。據當時報章資料,至此罷工者有公共租界汽車司機,木匠、裝配工、機器工、造船工、石匠、電話接線生、磨工、印刷工人、馬夫、洗衣工、銅匠、技工、香煙廠工人、電車工人、水手和紡織工人等,約兩萬四千人,電燈公司醖釀罷工18,可能會没有電力供應,不罷工者也要停工。

南京下關碼頭工人拒卸日貨,廈門碼碩頭工人也拒卸日貨。19

是日曹汝霖提出辭職,傳說有軍閥率部向北京開進,銀行家警告北洋政府,如不能解決罷市問題,明天金融無法運作,政經局勢日益危急。晚上曹章陸3人辭職被接納後,然後又被宣佈罷免20。6月9日後國務院接到天津傳來消息,指公用事業等十萬工人將於6月10日跟隨商界罷工21

6月10日罷工到達高潮,滬寧杭甬鐵路工人及各輪船水手和海員全體罷工,海陸交通癱瘓。電話工人罷工,美商奇異電燈廠工人罷工、榮昌火柴第一、二廠、華昌盒片廠、浦東英商和平鐵廠、叉袋角大有榨油廠,日商鈴木洋行、美商茂生洋行、西餐廳、英商伊文思圖書公司等等工人罷工。22

6月12日下午,南北市機器銅鐵各廠、黃包車夫、工頭、扛頭和縴夫等在四明公所開會,約二千餘人出席,議決繼續罷工支持學生,與政府及日本無關的工廠自行決定是否繼續罷工。23

隨着暑假到來,學生離校運動走向結朿。流氓、盜匪和幫會也表示愛國。乞丐、小偷、妓女和歌女也罷工,郵差、消防和警察也計劃罷工。24

周策緃的《五四運動史》指上海當時没有聯合工會能有效領導罷工,故工人各自發動罷工,估計罷工的共有43個單位,內有7間紡織廠、7間金屬廠、18間公共事業公司(包括公共汽車、電話及電報等)、7間運輸及交通公司及其他等,總計約有一百間公司,約為卅五萬人。若以五萬人來計算,每人日薪0.584銀元,總共損失2,044萬銀元,而排斥日貨有助華商營商補償罷市損失。周策緃亦指當時上海有一百萬人,12%是工廠工人,即是十二萬人25,約是卅五萬罷工人數的三份一,這數值頗有問題,若加上手工業者和商員也未必有卅五萬人。

就罷工人數再看其他資料,工運人士鄧中夏(1894-1933)的《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估計有六至七萬人罷工,勞工學者陳達(?)的《中國勞工問題》估計有九萬人罷工,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新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卷估計有十萬人參加罷工。劉明逵編的《中國工人階級歷史狀況》第一卷第一冊,估計1920年上海的全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男女工人約有卅萬人。法國學者謝諾(Jean Chesneaux,1922-2007)的《中國工人運動史(1919-1927)》Les syndicats chinois, 1919-1927,引當時出版的《新青年》資料,指上海總人口為一百五十餘萬人,男女工人為卅萬人,罷工人數無法確定。

工學同行嗎!

有關五四的工學關係,當事人鄧中夏在《中國職工運動簡史》指出:「當然,還另有一種浪漫的小資産階級的學生,或者可說是急進民主派的學生,他們却因在反帝國主義的鬥爭中,感覺到自己孤立,須要找一個共同奮鬥的同盟軍,這一同盟軍在他們的實際經驗中認爲就是新興的工人階級。真的『五四』運動中有一部份學生領袖,就是從這裏出發『往民間去』,跑到工人中去辦工人學校,去辦工會。這種小資産階級的學生,自然接近於無産階級,後來趨向於共産主義,以至於加入共産黨」26。他一點也没有說是工學同行或工學聯盟,只是說:到工人中辦學校,辦工會。且這是北京的事,與六三罷工無關。我們又要留意他說:小資産階級的學生變為無產階級的戰士,這也是他自己的寫照。所以奉勸各位自稱左的朋友,不要有意埋没這一事實,以高喊左口號來自瀆,要學習當年的小資産階級以行動來改變自己,進而改變社會。五四主將右派領袖傅斯年(1896-1950)當年也主張往民間去27。可以簡單地說,在中國歷史上左派利用右派開拓局面,奪取成果。

所謂工學同行或工學聯盟,龍少的字面理解是指工人和學生一起部署行動,綜合以上資料看不到工人和學生一起部署行動,而是工學各自部署行動,學生發動行動工人響應而已。學生鼓動店員罷工也不是工學同行或聯盟,因事前没有一起部署行動,或事後也没有一起計劃如何延續行動。到了鄧中夏到長辛店組織工人時,當時他的公開身分雖是學生,但他這次行動實質是準備組織共產黨,也不能稱為工學同行或聯盟。從運動中各界成立的工商報學聯合會成分可見,没有工人組織參與,證明學生從來没有計劃與工人一起行動,頂多只是鼓動工人支援而已,奉勸各左派評論家不要一看見罷工兩字出現就自我亢奮胡吹一番。

總罷工

據1924年《伍氏中華年鑑》第十四章評論,指「中國人之組織工會,乃與1919年之學生運動有密切的聯繫。當時愛國學生籲請工人總罷工,以反對中國代表團在巴黎簽訂凡爾賽和約,……當學生請各地工人代表舉行全國總罷工議提出時,工人代表未允簽字所提議的總罷工」28

以上所說的總罷工未找到其他資料佐證,所以只能列出不作詳述。而「中國人之組織工會,乃與1919年之學生運動有密切的聯繫。」此話過於簡單和誇大,五四前工人已開始組織工會,且數量不少,詳情請參閱陳達《中國勞工問題》、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精裝本(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增訂版)、劉明逵等主編《中國工人運動史》第一卷(廣州:廣東人民,1998),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新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卷(北京:中國工人,2016)等,不在此詳細闡述。

周策緃的《五四運動史》指上海當時没有聯合工會,故工人各自發動罷工,而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新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卷指,上海復旦大學校工於5月19日發起組織中華工界救國聯合會,以統一領導工人進行救國活動,而中華工會、中華工界聯合會第一分會等都在運動中起了一定作用29,這書的資料没有其他資料來佐證,暫難深入論說。

結論

五四天安門示威前,5月2日山東工人自發在濟南北崗子舉行收回青島演說會,有三千人出席,會中群眾情緒激昂,會後和平離去30。示威後的5月7日,上海楊樹浦恒豐紗廠工人自發進行反日活動,在廠外貼出對聯,左為國恥紀念日,右為禁止日本人進廠,8日晚開全體工人大會,研究如何抵制日本,宣告自今日開始與日本人斷絶工商關係,廢除與日本洋行訂立的合約,並組織幹事會,委派代青與華商聯絡,銷毁廠內日貨31,即是佔領了工廠。而永久機器廠工人抵制日貨決定5月21日起罷工32

北京工人繼學生示威後,於5月11日在彰儀門集會,有數萬人出席,會後推出5名代表前往總統府及國務院請願,要求就山東問題進行嚴重交涉。再由姚爵舟(?)代表全體工人通電全世界,聲言中國派出工人赴歐工作,有助協約國取得勝利,所以不能說中國没有戰功,要求在山東問題上得到全世界各國平等對待33

從北京政府與上海銀行界來往的電文來看,北洋政府辭退3人主因是恐三罷持續令金融繼續動盪。而內務部警政司派駐上海的任士鏗(?)於1919年6月10日致電內政部,指「商務總會通告,以金融停滯,工界罷工,危險實甚」34。是唯一提及罷工影響力的電文,可以說罷工對北洋政府的決策影響不大,而各路軍閥支持學生亦是一個重要因素。

帝國主義者不想見到罷工,除了經濟因素外,亦恐如義和團的仇外事件再出現,影響自身經濟利益,要求北洋政府鎮壓罷工35,但絶大部份工人都是進行和理非非鬥爭,市面秩序良好,北洋政府没有理睬這些要求,亦没有藉口進行任何鎮壓行動。棉紗大王穆藕初(1876-1943)驚呼:「工界罷工最為危險」,要「竭力遏止」,另有資本家提出文明抵制和切勿動等口號36。從中外商人的反應來看,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活動都以自身的經濟角度來切入,所以階級鬥爭是必要的。

另一路南下學到廣州後曾召開4次群眾大會,有十餘萬人出席,三天後開始罷市和罷工37,廣州亦没有工學同行聯盟的記載。整個運動没有發動農民,而運動中華商乘機打擊日商,圖個人私利。整理本文時參考了大量網上資料:如《維基》、《雅虎》、《百度》和《搜狐》等上百條資料,若未能在註解列出,請見諒。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gmail.com

1 葉曙明著:《重返五四現場》(香港:中華,2014),第241頁。
2 葉曙明著:《重返五四現場》(香港:中華,2014),第305頁。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33-161頁。
3 蔡曉舟、楊景工著:〈五四運動各界之響應〉,載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二冊補編(北京:人民大學,1991),第22-35頁。
4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83頁。
5 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58頁。
6 葉曙明著:《重返五四現場》(香港:中華,2014),第306-307頁。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57-158頁。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85-87頁。蔡曉舟、楊景工著:〈五四運動各界之響應〉,載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二冊補編(北京:人民大學,1991),第36-37頁。
7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93、96頁。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46-147頁。
8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93-94頁。
9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83-84、94-96頁。
10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47頁。
11 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60頁。
12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53-154頁。
13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62-164頁。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新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卷(北京:中國工人,2016),第76頁。
14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96-99頁。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48頁。
15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99-101頁。
16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55-156頁。
17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61-16頁。
18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85、101-105頁。蔡曉舟、楊景工著:〈五四運動各界之響應〉,載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二冊補編(北京:人民大學,1991),第29-30頁。
19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92-93頁。
20 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64頁。
21 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新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卷(北京:中國工人,2016),第76頁。
22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110-112頁。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50-152頁。
23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52-153頁。
24 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59-163頁。
25 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59-163頁。
26 周策縱著:《五四運動史》(北京:世界圖書,2016),第159頁。
27 王汎森著:《傅斯年》(台北,聯經,2013),第40-41頁。
28 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精裝本(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增訂版),第二編129頁。
29 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新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卷(北京:中國工人,2016),第78頁。
30 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精裝本(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增訂版),第二編127頁。
31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91頁。
32 中央黨校黨史敎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一)(北京:人民,1979),第91-92頁。
33 中國勞工運動史續編編纂委員會編:《中國勞工運動史》精裝本(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理事會,1984增訂版),第二編128頁。
34 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等編:《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第241-253、259 頁。
35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人民大學,1987-1997),第156-158頁。
36 中國工運研究所編:《新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卷(北京:中國工人,2016),第77頁。
37 葉曙明著:《重返五四現場》(香港:中華,2014),第306-307頁。

版權: 

社會主義行動成員因參與九三罷工被解雇

$
0
0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香港正面臨財團白色恐怖

社會主義行動(CWI香港) 報導

發聲支持群眾抗議的工人和工會分子被解僱、監視和恐嚇。社會主義行動成員梁禮邦是匯豐銀行的外判職員,他參與九三罷工並在媒體採訪中提出需要建立銀行業工會,隨後便被解雇。

財團白色恐怖

匯豐銀行是歐洲最大的銀行,也是世界第五大銀行。不過其80%的業務都是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匯豐與中共獨裁政權關係密切,中國國有保險公司中國平安是其最大股東。

近幾星期,香港多間大公司聽從中共指令,嚴厲打壓參與群眾抗議與總罷工的工會和工人。有的工人只是在社交媒體上發聲支持運動,但也受到處罰。這顯示出香港大企業與威權政府間的緊密聯繫。和其他許多大公司一樣,匯豐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譴責群眾抗議。這也反映了資本家害怕目前的群眾抗議會強化原本力量薄弱的香港工會並使之激進化。

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的到來,群眾可能面臨大規模裁員、減薪與進一步的緊縮措施。今年八月,匯豐宣布在全球裁員4000人。香港公司正利用現時的威權鎮壓來削弱工會。最近幾星期有至少20名航空業工人遭解僱,其中包括國泰港龍空勤工會副主席施安娜。

國際聲援

CWI與「全球聲援香港」運動呼籲世界各地的工運和社運人士於10月2日到各國匯豐銀行外抗議匯豐解雇梁禮邦。我們正請各國工會、左翼組織和社運組織參加抗議,並請他們發信給匯豐銀行和當地媒體抗議香港工會和民主權利的所受攻擊。

二戰時日本如何勞役亞洲勞工

$
0
0
內容: 

總力戰體制
在專欄發表《日治時港人被勞役的情況》一文後,現拉闊視野看一看日本勞役亞洲勞工的情況。未看勞工的苦況前,先看戰爭對勞工產生的好處,來個先甜後苦。

二戰前的三十年代尾日本開始實施「總力戰體制」,即國家總動員體制,為了軍需生產,突出了工人的地位,造就了社會關係平等化和同一化,這樣就使勞工福利和保健得到了改善。總力戰體制否定生產以利潤為本的原則,所以遭自由主義者反對,而糧食管制又損害了地主的權益,所以又遭大部份地主反對。總力戰體制使更多婦女走進社會工作,間接提高了女性的社會地位1

1937年7月7日,在中國的日軍發動蘆溝橋事變,佔領平津,中國宣佈對日全面作戰,但日本一直到投降都没有對華宣戰2

日全面侵華後,經濟表現上,1937至1941年工業生產增長15%,重工業因軍工業在戰爭的需求下增長最明顯,通脹6%,日後且繼續加劇,經濟增長則放緩。1838年軍費開支佔政府總支出的四分三,是國民生產總額的30%,政府要不斷加稅來平衡收支。為了戰爭全國總動員,工人轉工和工資被管制,人民要到黑市市場購買所需,到了1940年代消費經纃已消失。工資下跌60%。到了1944年,物資供應匱乏,政府亦管制物資供應。3

文化生活雖蓬勃,但公共討論空間受箝制,義大利和德國也有這情況,稍後會發表《法西斯主義與工運》系文章,詳談這現象。

1938年3月國會通過《國家總動員法》,宣佈全國進入緊急時期,政府無需國會同意,可以徵用所有物資和勞動力4。開始把勞動力集中在重化學工業部門。這份徵集令稱為白紙,軍部的徵兵令稱為赤紙5。下令16至40歲男性(有技能者不足50歲),和16至25歲女性要接受政府指派工作,此後每年有一百萬名工人安排進入工廠工作,多是派往軍需廠,原是家庭主婦的女性也被動員出來。1943至1945年,有三百名學生動員到工廠工作,又徵用一百萬韓國和中國勞到工廠和礦場工作6

1941年政府徵召更多人入伍,造成工廠工人流失,8月頒佈《勞動緊急對策網要》,徵集對象擴大為男性為12歲以上至60歲,女性為12歲以上至不足40歲7。1942年內務省拒絶徵用婦女到工廠,冀望婦女留在家中激發男性到戰場報國8。而1941至1944年間約有一百五十萬年青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9

1943年底,政府進一步規定12至30歲單身女性要到工場工作。1944至1945年間有四十七萬女性被迫進入工場,佔戰時女性勞動力增長的三分一10

1943年厚生省計劃為工人提供安穏的生活工資,以穏定社會秩序,規定資方要每兩年加薪一次,希望直接提升士氣和生產力11

1943年10月頒佈軍需會社法,軍需會社可以全部徵用事業主和從業人員(現員徵用),新徵人數為1,609,558人,從業人員為4,550,459人12,總人數達六餘萬人。

1944年糧食生產銳減,城市出現飢餓問題13。這時義大利已投降美軍抽調部隊到亞洲戰場,1944至1945年大空襲前,社會已開始崩潰,各大城市工廠工人缺勤已有二成。大空襲開始時,缺勤率是總勞動力的五成,因工資和工作環境問題糾紛層出不窮,市民進行消極抵抗,部份工人撤退到農村去14

特殊工人
戰爭期間日本強行帶走了一百五十萬朝鮮勞工到日本,六十萬人在礦坑工作,四十萬人在軍工廠工作,三十萬人從建築業,十五萬人在礦山,五萬人在碼頭做搬運工人,另有三十七萬人在軍中工作或當兵,尚有數萬婦女在軍中當慰安婦15。在蘇聯庫頁島、中國東北和南方被強迫勞動的有八十一萬至九十四萬人,在朝鮮被強制勞動的有三百一十九萬人,總數為超四百餘萬人16。戰爭中海難死去的商船船員為40,500人或71,400人17

1942年中,日本的勞動力不足情況日趨嚴重,於是開始把目光移向戰俘,於秋季開始把戰俘運送到大阪、神戶和長崎等地當工人使用,在大型工廠、礦場、機場工地和鐵路等工作。香港深水埗軍營約有三千人,斯本號(りすぼん丸)就是運載這些戰俘的船之一,不幸被美軍擊沉18

1943年3月9日本頒佈《俘虜處罸法》,4月21日頒佈修訂的《俘虜處理細則》。7月關東軍推出《關東軍特種工人處理規定》,廢除之前的《關東軍築城工程就勞特種工人處理規定》,築城工程就是要塞工程,方針與《俘虜處罸法》相承19。所謂特種工人即特殊工人,原是要塞工程的俘虜勞工,後擴大為軍與非軍工程中使用的全部戰俘。特殊工人没有工資,由軍方提供食物和衣服及勞動用品,另每日有20分錢,班長有40分錢20。特殊工人工資以時薪計算,一般特殊工人每天最高可有1.8元,平均1.6元,採礦工有2.6元,最低有1.5元,平均為1.8元。每天有飯票50分,由礦場提供集體伙食,且有免費醫療和住宿21

特殊工人又分輔導工人和保護工人,輔導工人是指華北、蒙古和新疆進入東北的俘虜、降兵和歸順匪等。保護工人是指華北軍強徵入東北的難民和工人。保護工人又可轉變為一般工人,又稱解放工人,每日工資有1.9元,班長有2.2元,大班長有2.7元,要扣除小賣品和伙食,由軍方代為儲起,只發給小量零用錢22

1943年又頒佈《軍關押者處罸規程》,所謂軍關押者就是指佔領地所關押的當地及第三國人,1943年軍關押者有六萬七千餘人,尚有以拘留、限制居住和規定居點方式監押軍關押者四萬六千人,總共約為十一萬餘人,而被日軍總關押人數為廿八萬餘人。1942年時白人俘虜有十二萬人,亞洲人俘虜有十六萬人23

特殊工人的抗爭較具規模的有,1941年撫順暴動,1942年阜新菜園子大暴動,1943年九一一東寧暴動等。本溪護礦隊成員有一千餘人,絶大部份是特殊工人,部隊加入了國民政府軍行列24

中國勞工被勞役情況
1931年九一八後日強行徵集二三百勞工到礦山、工廠森林工作25

1933年9月關東軍勞動統制委員會成立,後改稱滿州勞工協會,計劃將華北勞工輸入東北,由關東軍和華北軍現役及退役、預備役軍官組成大東公司,負責有關工作,並以高工資來利誘,進入東北者必須進行身分甄別,以防反日分子進入。從1935至941年總共輸入了五百萬人。阜新煤礦有中國籍工人二萬人,1940年傷病人數為924,222人。1939年吉林因工傷亡每月平均為999.4人26

1934年關東軍以大東公司為華北勞工統制的執行機關,1935年3月頒佈《外國勞動者取締令》和《外國勞動者取締規則》,以清除抗日分子,令華北勞動者數量急劇下降,比1927年減少三分二27

蘆溝橋事變後,偽滿為備戰而實施產業五年計劃,1939年推行物資動員計劃,調動大量勞動力到東北,計劃於三年間調入九十三萬人,五年總數達一百四十萬人,最終只調入一百三十餘萬人。1938年成立滿洲勞工協會,作為勞動政策的執行機關,並將大東公司併入,偽滿國於12月頒佈《勞統制令》28。同12月亦成立華北勞工協會,1941年以勞務興國會取代滿洲勞工協會29

日本於1941至1945年間在華北以戰備為名徵用勞工二百四十五萬餘人,加上軍事工程徵用的勞工總共有四百餘萬人。在東北於1943至1944年間強制動員的有四百三十餘萬人,1945年強制總動員有二百萬人,而所謂總動員人數更多30

1942年11月27日,內閣通過《有關華人勞務者遷移內地事宜》,於1944年2月28日決定執行,以應付國內勞動力不足,從中國俘虜和農村綁架而來的勞動力,總人數約為三萬九千人,當中有六千八百餘人被虐或過勞至死。1945年6月秋田縣花岡礦山的鹿兒組事務所中國勞工起義,日方武力鎮壓,多人死傷,亦有從華北強擄工人到東北31

有關日本在海南島勞役勞工的詳情,請參閱《日治時港人被勞役的情況》一文。

台灣勞工被勞役情況
1939年後半期台灣實施《國家總動員法》,6月施行《國民職業能力申報令》,8月施行《防止從業員移動令》、《工資統制令》和《工場就業時間限制令》。1940年5月進一步實施對工場無經驗工的工資管制,7月對礦山無經驗工的工資管制,9月實施《工場技能者養成令》、《青少年僱入限制令》,1942年廢除以上兩命令,改為更加嚴厲的《勞務調整令》。1944年7月實施《國民徵用令》,接着種種徵用令和動員令出台32

太平洋戰爭時,每天動員了卅萬餘人去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戰場,開軍港和構築軍事,從事搬運物資、挖戰壕和防空洞等達一百萬人以上。1944年有廿一萬青年當軍夫,三萬餘人戰死33。1944年勞務動員了廿七萬至卅萬人,派到南洋的有九萬二千人34

1945年勞動力軍事動員到島外的有十萬餘人,九萬餘人在東南亞當軍夫,分配在島內軍需廠和各軍事工場工作,每日有三十萬餘人35

1943年日本計劃在神奈川高座地區興建高座海軍工廠,又名海空軍C廠,生產飛機,工人除了在日本徵集外,還從殖民地徵召二萬五千至三萬人。在台灣徵召了8,419名少年,年齡在十四五歲間,在台各校遴選,要經過體檢、筆試和口試,小學畢業者必須有父母同意書。

初期他們在日半工讀,強制改日本名以便管理,生活費由海軍負責,按月可領取工資,有畢業證書頒發,最高可達高工畢業認可,住工廠附設宿舍。但戰爭後期被當作勞工使用,派到各地工廠工作,每天要加班四至七小時,甚至通宵工作,已無時間上課,而生活條件日差,更要面對空襲,危機四伏。

工資按學歷高低而定,日薪:初級科小學畢業為75錢,高等科一年肄業為85錢,高等科二年肄業為95錢,中學初中部畢業為105錢,三年制中學畢業為135錢,五年制高中畢業為145錢。當時1日圓有一百錢,台中市基層警員月薪約為30圓。

1943年第一二期各有一千八百人,先到岡山集訓學習海軍生活,第六期有二千餘人。有64人在日犠牲,小部份獲入祀靖國神社,返台者成立台灣高座台日交流協會,留日者也成立高座會。1983年大和市矗立台灣少年工紀念碑以資紀念36

東南亞戰俘被勞役情況
1942年6月日軍佔領緬甸,為了戰略需要決定築泰緬鐵路,由泰國龍普拉度克(Non Pladuk)至緬東北部唐俞扎耶特(Thanbyuzayat),全長415公里,1943年10月完工。泰這一邊主要由鐵道兵第九聯隊做主力,另徵用二千名戰俘,而緬這一邊主要由鐵道兵第五聯隊做主力,另徵用四千五百名戰俘,稱為鐵路建設奉仕隊。於1943年總共徵用六萬名盟軍戰俘,內有澳洲一萬三千人,英荷美廿萬人37。緬的工人亦稱為鐵路建設奉仕隊,先後徵集了3次,總共八萬五千人,泰則在馬來亞、印尼、中南半島徵集,以馬來人為多,總共約十萬人。一說徵集勞工總數達廿五萬人,徵用印度人十二至十五萬人。工程期間死去戰俘一萬二千人,內有亞洲勞工九萬人,當中霍亂死去五千人,故有死亡鐵路之稱。

日軍的行為有違《日內瓦戰俘公約》規定,戰俘不得從事與戰爭有關勞務38。電影《桂河橋》就以此為背境。此鐵路現已報不能使用,泰國設有多個紀念點。

檳榔嶼凡14-40歲華人男子都要參加勒勞奉仕,強迫勞動兩星期39

1937年11月柔佛峇株巴轄鐵礦華工一千人總罷工,罷工工人全家離開區,罷工勝利,影響丁加奴龍運鐵礦於1838年也罷工,罷工工人也離開區。日資橡膠園也有罷工40

整理本文時參考了大量網上資料:如《維基》、《雅虎》、《百度》和《搜狐》等上百條資料,若未能在註解列出,請見諒。

1 雨宮昭一著:《佔領與改革》(香港:中和,2016),第27-33頁。
2 堀幸雄著:《戰前日本國家主義運動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0),第360-366頁。
3 戈登著:《200年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學,2014增訂版),第280頁。
4 戈登著:《200年日本史》增訂版,第274頁。
5 吉田裕著:《亞洲、太平洋戰爭》,第149頁。
6 戈登著:《200年日本史》增訂版,第275頁。吉田裕著:《亞洲、太平洋戰爭》,第150頁。
7 吉田裕著:《亞洲、太平洋戰爭》,第149頁。
8 戈登著:《200年日本史》增訂版,第276-277頁。
9 戈登著:《200年日本史》增訂版,第278頁。
10 戈登著:《200年日本史》增訂版,第276-277頁。
11 戈登著:《2000年日本史》增訂版,第276-277頁。
12 吉田裕著:《亞洲、太平洋戰爭》,第150頁。
13 升味准之輔著:《日本政治史》第三冊(北京,商務,1997),第804頁。
14 戈登著:《200年日本史》增訂版,第286頁。
15 鶴見俊輔著:《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台北:行人文化,2011),第119-120頁。
16 吉田裕著:《亞洲、太平洋戰爭》,第136頁。
17 吉田裕著:《亞洲、太平洋戰爭》,第213-214頁。
18 香港里斯本丸協會編著:《實錄、里斯本丸事件》(香港:共和媒體,2013),第28-29-37、47-48頁。
19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5),第17-19頁。
20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115頁。
21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433-434頁。
22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102-116、395-396頁。
23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15),第20-22頁。
24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145-171頁。
25 解力夫著:《戰爭狂人》(北京:世界知識,1985),第56-57頁。
26 居之芬編著:《日本侵華期間中國勞工調查》(北京:中共黨史,2016),第2-15頁。
27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36-37頁。
28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36-38頁。
29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58頁。
30 居之芬編著:《日本侵華期間中國勞工調查》,第1-30頁。
31 吉田裕著:《亞洲、太平洋戰爭》,第214-215頁。
32 許介鱗編著:《台灣史記》2(台北:文英堂,2007),第32-33頁。
33 許介鱗編著:《台灣史記》2,第33頁。許介鱗編著:《台灣史記》3(台北:文英堂,2007),第231-232頁。
34 林景淵編著:《望鄉三千里》(新北市:遠景,2017),第032頁。
35 許介鱗編著:《台灣史記》3,第231-232頁。
36 林景淵編著:《望鄉三千里》,第230-231頁。
37 陳鴻瑜著:《柬埔寨史》(台北:獨立作家,2015),第171頁。
38 解學詩等著:《中國“特殊工人”》,第29-31頁。
39 林近輝等著:《新加坡來西亞華僑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2008),第455-4566頁。
40 林近輝等著:《新加坡來西亞華僑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2008),第419-420頁。

版權: 

香港:全球聲援 反對無理解僱工會分子

$
0
0
自由標籤: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10月2日,世界各地舉行抗議,要求匯豐銀行撤回對社會主義行動(CWI香港)成員梁禮邦的解僱決定

梁禮邦因支持民主運動,並呼籲香港銀行業工人組織新的、真正的工會而被匯豐解僱。抗議活動還揭露了香港政府和中共政權的威權鎮壓,譴責香港大財團勾結威權政府以攻擊、恐嚇和開除梁禮邦這樣富有戰鬥精神的工人。

當天,16個國家聲援者在當地的匯豐辦公室和分行外設起糾察線,亦有其他國家的聲援者傳來聲援照片和訊息。未來幾天還會有更多的聲援行動。在這場由CWI和「全球聲援香港,反對政治迫害」運動帶頭的國際行動中,引人注目的包括來自北愛爾蘭哈蘭德和沃佛造船廠(Harland and Wolff)工人代表的聲援影片(點擊此處查看影片)。不久前哈蘭德和沃佛造船廠工人成功阻止企業主關廠,保住了自己的工作。另外也門薩那的工會分子儘管飽受戰爭、飢荒和貧窮的極度摧殘,也挺身聲援受迫害的香港工人。

愛爾蘭國會議員米克·巴里(Mick Barry)也錄製了聲援影片(請點擊此處觀看)

以下是部分糾察線和聲援行動中的照片。

CWI將繼續與香港和其他國家受到財團和政府迫害的工人並肩作戰,我們也會繼續報導香港歷史性的政治進展。

各地聲援照片(從上到下):希臘塞薩洛尼基;愛爾蘭都柏林;美國紐約;南非開普敦;愛爾蘭利默里克;也門薩那;魁北克蒙特婁;俄羅斯莫斯科;英國倫敦;英國萊斯特;比利時根特;波蘭克拉科夫。

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警權無限大,人權被出賣——譴責警方濫捕新港城保安

$
0
0
內容: 

今天傳媒報導,警方以「阻差辦公」罪名拘捕五名新港城保安。本會對是次濫捕感到非常憤怒,此舉明顯意圖恐嚇前線保安員,必須無條件放任警察進入私人地方。當警權監察機制徹底失效,警員已成為不受限制的野獸,香港市民人人自危。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辦濫權警員,革除制度流弊,已成為當下香港社會最迫切的問題。

事緣2019年10月7日,大批警察在馬鞍山新港城門外試圖闖入商場,幾名保安員一度攔阻,未幾已被警察強行推門進入。警方在10月8日的記者會表示,接報新港城有店舖及港鐵站設施被破壞,所以需要進入商場處理。但事實上,當晚警方並無調查被破壞的店舖和港鐵站,只是以「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名拘捕了一名男子。

《警隊條例》清楚界定,只有在「有理由相信須予逮捕的人」在私人地方時,警方才可以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進入私人地方搜查。假如警方不知道犯案人的身份,則進入私人地方只可能是為了初步調查,而非合理懷疑有「須予逮捕的人」身處涉案地方。與此同時,當警察要求進入私人地方,市民有權要求他們提供原因,解釋有何合理理由相信有「須予逮捕的人」在該地方,例如須予拘捕人士的所干犯的罪行、衣著 、特徵 ,以及認為須予拘捕人士已進入或置身在私人地方的原因。要求警察澄清以及與警察理論,並不構成阻差辦公。

只要警方能夠清楚提出合理理由,表明須在緊急情況下作出拘捕行動,前線保安不可能蓄意阻撓執法。今次拘捕行動,明顯旨在恐嚇前線保安員,必須在任何情況下聽從警察指示。今天警察的權力無從監察,濫捕成為常態。民意調查顯示八成市民表明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特區政府依然冥頑不靈,繼續包庇濫權的前線警員,足以說明從上到下,香港警察均已出現制度性腐敗。

假如保安員有刑事案底,將無法申領保安牌照。無論攔阻警方是否出於上級指示,物業管理公司都有責任全力支援被捕的保安員。香港社會現正處於非常時期,保安與警方交涉時存在法律風險及行業風險,背負巨大壓力。本會呼籲市民,體諒前線保安員的困難,避免苛責身不由己的基層員工。與此同時,本會向香港政府嚴肅警告,今天警察的公信力及形象,已大幅倒退到廉政公署成立之前的年代。以強權惡法壓制人民,縱能逞一時之快,長遠只會置香港警察於萬劫不復之地。

版權: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譴責警方濫捕基層員工 意圖製造寒蟬效應

$
0
0
內容: 

過去四個月的反修例運動中,警方多次在沒有搜查令情況下,闖入商場、屋苑等私人地方執法,前天(10月8日)更以「阻差辦公」為由,拘捕馬鞍山新港城中心四名保安員及一名客戶服務主任。本會對警方的濫捕感到非常憤怒,予以強烈譴責。此舉無疑於基層保安行業中製造寒蟬效應,令前線保安員基於害怕而容許警察於任何情況下隨時進入私人處所。

在持續多月及廣泛的社區集會及示威運動中,前線保安員都盡忠職守,保障居民、商場客戶及顧客的安全。香港社會各處現正處於嚴重的矛盾及不安,保安員在所管理的處所處理市民與警方的衝突時面對極大的壓力。是次濫捕更顯示基層保安人員可能因為執行職務而需承擔極高的法律風險。他們一旦因執行職務而被拘捕或起訴時,需經歷繁複的司法程序,這不但抗日持久,而且會影響日常工作,為收入帶來影響。假如他們因罪成而留下刑事案底,更無法申領保安牌照,頓失飯碗。此舉對基層保安員影響極大。

因此本會促請各方:

1. 警方進入私人處所拘捕時,必須向處所管有人提出合理及合法理由,並清楚講明須予逮捕人士的身份,以讓處所管有人給予清晰指示予保安公司及前線保安員能採取適當安排;

2. 各物業、商場及保安公司訂明清晰的工作指引助員工處理各類型事件,避免員工誤墮法網;

3. 各處所管有人應為因執行保安職務而被捕的直接及間接聘用的員工提供法律及跟進支援;在是次事件中,員工只是盡忠職守,他們因職責所在作出的行動,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及其外判保安公司,必須在法律上持續支援被捕員工,並在任何情況下,不應因而影響其工作及生計;

4. 市民體諒前線保安員的工作困難,避免苛責基層員工;

5. 事件起源於政府漠視市民的強烈社會訴求,特區政府立即回應民間五大訴求,儘早平息紛爭,回復社會安寧。

版權: 

回應施政報告——重回五大訴求 莫再空談民生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林鄭月娥今早敗走議會,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名未能宣讀施政報告的行政長官,反映她本人已無資格、無能力領導香港。

一如所料,林鄭月娥在整份施政報告內,繼續避談民間的「五大訴求」,刻意將焦點放在「改善民生」,企圖以「民生工程」遮掩「政治問題」。林鄭口口聲聲關心民生,只會令人愈加火滾,近年社會民生不斷惡化,背後的罪魁禍首就是她本人。

#香港的貧窮問題「愈扶愈貧」,老年貧困化日趨嚴重,林鄭至今仍然不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
#香港的長工時全球第一,每年死於疲勞死和工傷意外的僱員不計其數,林鄭仍然不斷拖延標準工時立法;
#基層工人每日胼手胝足,收入卻不足養家餬口,在職貧窮未見緩和,林鄭依然拒絕每年調整最低工資水平;
#香港生活指數全球首屈一指,租金更是瘋狂上升,林鄭上任以來卻縱容地產霸權繼續肆虐;

過去多年來,我們不斷提出各項政策建議,以改革不公平的社會制度。但是,特區政府不是置若罔聞,就是以各種諮詢和研究的把戲,愚弄社會大眾,令社會改革毫無寸進。政府漠視基層訴求,政策一面倒向財團和商界傾斜,絕非偶然,究其原因,就是源於現時選舉制度的不公義。

過去四個多月,反送中運動發展如火如荼,全面暴露了特區政府的腐敗和無能。造成今次逃犯條例修訂亂局的成因,跟以往各項社會矛盾的由來,其實同出一撒。如果特區政府繼續逃避落實民主變革,政治權力繼續任由一小撮人把持,一切「改善民生」、「解決社會矛盾」的承諾,均是不可相信的空話。

職工盟強烈要求,特首林鄭月娥必須立即重回民間的五大訴求,這是政府推行任何施政改革也不可繞過、不能逃避的起始點。

聲援香港遭解雇反威權勞工

$
0
0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譴責匯豐銀行職場白色恐怖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ISF,今日在滙豐銀行仁愛分行發起示威,因為我們在香港姊妹組織(社會主義行動)成員 Nathan 梁禮邦,他同時也是匯豐銀行職員,卻只因參與九三罷工並在媒體採訪中提出需要建立銀行業工會,就在隨後遭到匯豐解雇。

梁禮邦的遭遇不是唯一一例,香港反威權運動爆發以來,多間大企業聽從中共指令,嚴厲打壓參與群眾抗議與總罷工的工會和工人。

匯豐是世界第五大銀行,而其 80%業務都在中國和亞洲國家,更與中共獨裁關係匪淺,「中國平安」這間中共把持的國有公司正是其最大股東!由此可見財團並非民主運動的朋友!

就像香港許多公司,匯豐刊登報紙廣告反對香港民主運動,而國泰港龍繼今年八月裁員四千人後又利用威權鎮壓開除包括空勤工會副主席施安娜等 20 多位航空業勞工──這都顯示財團有多害怕這場運動強化香港的工會力量和工人階級的民主意識。

香港人民要實現五大訴求,必須建設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民主革命運動,而不能寄望於親財團大國的「口頭援助」,必須尋求他國人民的同心支持。世界各地已有超過 16 個國家的左翼工人組織,至當地匯豐銀行抗議,聲援梁禮邦,其中包括北愛爾蘭哈蘭德和沃佛造船廠(Harland and Wolff)工人、葉門沙那的工會活躍人士、愛爾蘭國會議員 Mick Barry,以及澳洲政黨社會主義行動。而在台灣的我們,也發起這場聲援行動,並向台灣人民揭露匯豐銀行在香港職場施行的白色恐怖以及親中共獨裁的面目。

香港沒有合法的政治罷工權,反觀台灣,勞工一樣不能為捍衛民主權利進行合法的政治罷工,更別說工會組織門檻比香港還高 (台灣籌組工會須達 30 人,香港則是 7 人)。也因此,在台灣的勞工運動也需要反對從黨國獨裁時代殘留至今的反民主法令。

香港民主抗爭現在已面臨著極大的威脅和挑戰,超過兩千名示威者遭到拘捕、超過百人遭到黑警謀殺、許多勇敢上街的香港勞工遭到財團打壓解僱。這場反中共的民主鬥爭不止是香港人民的事,也是台灣人民必須大力援助的義舉。我們呼籲匯豐銀行與金融業的台灣勞工,以及全台勞工,與我們一起 #聲援梁禮邦! #譴責香港匯豐白色恐怖!共同反 對與中共獨裁合謀打壓香港民主運動的跨國財團!

國泰淪為白色恐怖罪魁禍首 是壯士斷臂,抑或自甘墮落?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2019年8月28日,國泰工會反白色恐怖集會

文|陳昭偉

反送中運動的生命力強勁,真的做到遍地開花。除了不同地區的街坊、市民都投身其中,各行各業搞的聯署、集會,甚至參與罷工,亦是警察濫暴也鞭長莫及的重要原因。即使如此,小器的方丈仍然是絞盡腦汁,動用各種手段,意圖防民之口。窮得只剩下錢的大國,一貫財大氣粗地出動經濟武器,務求以打爛打工仔女飯碗作為威脅,令香港人噤聲。航空界因此成為白色恐怖的重災區。

政治掛帥自打嘴巴

本港旗艦航空公司國泰的主席史樂山8月8日才在記者會上強調,公司不會干涉旗下員工的政治觀點,這番話還言猶在耳,國泰航空的立場卻在幾日之內出現180度大轉變。

中國民航局8月9日向國泰航空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聲稱該公司人員參與「暴力衝擊」、被控暴動罪卻未被停飛,嚴重威脅航空安全,也指稱人員涉及「惡意洩露航班旅客信息」,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增加了香港至內地的輸入性航空安全風險」,要求國泰航空停止曾參與和支持非法遊行示威、有過激行為的人員飛中國航線,並向審查機構報送所有飛往中國和飛越中國領空機組人員的身分訊息,「未經審核通過,不予接收該航班」。

員工的專業、高效,一直是國泰和港龍兩間航空公司賴以成功的關鍵因素。相信那間股權爭議不絕、管理混亂和幾乎每天都爆出有飛機零件從高空掉下的大陸資本航空公司,才會令乘客更擔心航空安全罷?!

中共和特區政府一直以放下政治爭議,專心發展經濟為藉口,企圖令香港人變得麻木;如今卻政治掛帥,要求商業機構宣示政治效忠,實在是自打嘴巴。

高層掛冠墮落之濫觴

在港澳辦全力開動統戰機器後,一眾大財團開始歸隊,紛紛發出言不由衷的聲明。

國泰航空亦在8月13日發表聲明,指公司對近期香港發生的暴力和破壞活動深表憂慮,支持特區政府、行政長官和警方「止暴制亂」、恢復法律秩序。8月16日,國泰公布,何杲(RupertHogg)辭任國泰航空行政總裁,盧家培辭任顧客及商務總裁,為國泰的清算行動鳴鑼開道。

8月21日,在港龍任職空中服務員達17年的港龍航空公司空勤人員協會主席施安娜(Rebecca),被資方以言入罪,無理解僱。工會至今已得知有超過三十名民航業的員工遭解僱。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在解僱Rebecca的會面期間,管理層拿著三張A4紙,都是Rebecca在其臉書(facebook)個人帳戶中的帖子。第一張是慶祝同事生日,照片有數張寫上HappyBirthday的memo紙,截圖中卻沒有英文字眼,被認為是「連儂牆」;第二張則談及為出發往中國感到憂慮;第三張則表示為兩名國泰高層辭職感到不快。管理層只問了一句:「請問呢個facebookaccount係咪你㗎?」並在Rebecca直認不諱後就立即表示:「我而家要即刻將你解僱。」還要直認:「我唔能夠話你知個原因。」

Rebecca表示:「不少同事已有被『炒』嘅心理準備,擔心唔知幾時會接到公司電話。」對公司的行徑,Rebecca表示憤慨和失望:「員工參與合法嘅示威遊行受限,個人社交媒體亦遭監視,(公司)漸成極權嘅幫兇,(逼同事)自由與飯碗,只能二擇其一。」

Rebecca被解僱後,不甘屈服於白色恐怖,換個身位,獲會員於9月6日舉行的特別會員大會通過委任她出任工會總幹事,繼續為同事及會員的權益打拼。面對這個人生的重大變化,Rebecca抱著樂觀的態度支持自己,同時勉勵他人:「或許你改變不了世界,但不要讓世界改變你。」

只許州官放火 不許百姓點燈:
警察集會,政府默許。
其他公務員集會,政府表明追究。
警察誤打途人,政府沒有譴責,警察亦未有道歉。
示威者擾亂公眾秩序,政府強烈譴責。:警察圍毆示威者,政府視若無睹。
示威者圍毆警察,政府強烈譴責。
撐警人士把多面國旗棄於垃圾桶內,政府沒有譴責。
示威者把一面國旗丟入海中,政府說挑戰中央權威。
白衣人手持手棍在警察身邊走過,沒事發生。
黑衣市民在示威地點路過,警員指他有伸縮長矛。
白衣暴徒被捕,可以保釋,亦未被正式起訴。
示威人士被捕,不准保釋,短時間內被送上法庭。
這種種選擇性的譴責/執法合理嗎?

這首詞在網上廣泛流傳,皆因道盡了市民對政府和警隊的憤恨。政權的雙:重標準相信在不少企業──尤其是盲撐政府的──都很普遍。國泰集團旗下的:港龍航空,其行政總裁丘應樺在其臉書轉貼了一個帶有強烈政治立場而且甚為偏頗的帖子(見下邊截圖)。罵人為「曱甴」,在一些歐洲國家可能已構成「仇:恨言論」,即基於根據屬性──例如性別,人種,宗教,族群,殘疾或性取向等──而攻擊、貶抑、威嚇,或煽動一些針對個別族群而作出暴力及偏見的言:論。這些言論並非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會構成實際傷害的暴力行為。


行政總裁丘應樺在其臉書轉貼了稱呼抗爭者為「曱甴」的帖

堂堂公司高層,竟然有失斯文轉發這種仇恨言論,難道又不會令國泰的形象及聲譽嚴重受損?或許,西安市政協委員的「州官」身份,為丘應樺提供了免死金牌?前行政總裁何杲及一眾被秋後算帳的國泰和港龍員工之離職,與丘應樺此等斯文敗類的留職,完美地示範了何謂劣幣驅逐良幣。國泰的企業形象和經營前景將會如何,相信大家心裡有數,再大灑金錢大賣廣告,恐怕都是返魂乏術。

凝聚和鞏固對抗暴政的力量

資深傳媒人區家麟介紹我們讀耶:魯大學教授Timothy:Snyder的《論暴政》,當中總結了一些歷史教訓和我們:應採取的舉措,簡單介紹幾點如下:

捍衛及參與和自己有關連的組:織,例如專業團體、工會、立案法團
克服獨立特行產生的不安,在重:要時刻站出來
謹記和堅守專業道德
連繫不同背景和立場的人,親身:接觸那些本來不是朋友的人
捐獻公民社會團體
向國際友人學習

知多啲:何謂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White:Terror)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保皇黨當時進行大規模鎮壓、槍殺革命黨與革命份:子的恐怖統治時期稱之為「白色恐怖」。另一說則是法國第三共和國政府軍與巴黎公社政權對抗時,公社以紅:色為代表色;政府軍以白色為代表色。法國政府軍以鎮壓行動懲治公社,是為「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一詞後來演化為泛指政府對不同政見人士進行政治打壓,例如透過政治檢控,甚至綁架、暗殺、:種族清洗、清黨等行為,在社會營造出恐怖和不安的氣氛,企圖令反對派及一般普羅民眾噤聲。

在企業/機構層面,專制式管理文化則造成職場上的白色恐佈。有研究甚至顯示企業/機構層面的白色恐怖:與職場欺凌之間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

新時代新組織方式?!由Telegram群組到罷工籌備組

$
0
0
內容: 

文|蒙兆達、余秋婷

反送中運動之初,社會民怨累積,一百萬人遊行之前,「撤回惡法」、「逃犯條例」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上的關鍵詞,大大小小的Whatsapp、telegram(tg)都熱切討論,即使被視為藍絲論壇的Baby Kingdom都不乏遊行呼籲的帖文,行業群組正正誕生於此,並且在兩次大遊行之後,變得更活躍。而這場運動亦令政治議題進入職場,催生了很多以職員證表態的行動,涉及的行業由醫生、律師、公務員、記者、社工至基層工友。縱然不敢表露個人身份,卻為運動打造聲勢,再繼而組織起各式各樣的行動,包括:航空界的「和理飛」、金融界快閃行動、醫護界默站等等。運動中前後發起兩次的罷工,分別為:八五罷工以及九二九三罷工。


受訪者為金融界Easy(右) 及社工Winston(左)

社工Winston:「呢場運動 比任何工作都重要」

有份推動九二九三罷工的跨界別罷工籌備組成員Winston及Easy亦在這場運動中承擔不同角色。

「我覺得呢場運動比任何工作都重要,想打完呢場仗先」。社工Winston娓娓道來,六月初,他剛加入社工界的情緒輔導群組,不算活躍,直到八五罷工。當日他原本要見工面試,途經火車站,見到年青人塞鐵而遭藍絲打,於是膽粗粗手執社工證,上前嘗試阻止衝突,最終他選擇了留下來幫忙,放棄見工機會,「見到八五罷工對香港有很大影響,我覺得香港很有希望,所以想做更多」。Winston欣賞現有工會具備很強執行力,但認為未必有一個超越界別進行罷工的眼界,所以他專注透過tg去嘗試推動。

金融界Easy:「依家咁政治敏感,大家想有更多Support」

另一邊廂,金融界Easy則自雨傘運動起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亦曾經加入政治組織。他於7月加入金融界群組,群組在兩三個月間就找到不少同行者,繼而組成工會,「其實我好早已經想搞工會,我一見到有呢個群組,就知道係好機會,特別係依家咁政治敏感,大家想有彼此支援,所以不斷喺組入面吹風」,他坦言自己早認為金融業被嚴重剝削,他是帶住組織工會的想法進入群組,慶幸遇到身邊熱血的「金融人」,也因此在運動中越走越前,超出了建立工會的工作。八月起,跨界別telegram group有意互相聯繫,再演變成跨界別罷工籌備小組。

Telegram成為兩場罷工組織平台


多個界別在九二九三罷工前舉行記者會,希望有更多人參與。

八五罷工由一個telegram發起,並且建議七區集會,再由不同有心人組織起來,成為當區集會搞手,各自在群組籌備。而九二九三罷工則由一個群組跨界別罷工籌備小組推動,當中超過30多個界別參與,包括醫護、零售、社工等行業,由宣傳、集會形式到執行都有組織的,再將討論結果由各界別代表帶入各自群組,收集意見再作調整,tg組織方法的特別之一是結構比較鬆散,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加入或離開,亦因如此,參與門檻較低。

Winston曾經開了罷工群組策略部,「tg特性係你講一個論述係無人理,但係你轉化佢,用圖嚟表達,加『請廣傳』會好快轉發」,而且可以接觸到故有組織以外的人」,所以主張有策略地將資訊帶給受眾。而Easy認為tg的優點是百花齊放,收集到大家的創意,而且人人可以發揮所長,「每個人只要想出力,就可以去試」。不過問題是資訊爆炸,一段時間後會有很多人「潛水」,要想方設法吸引他們再「蒲頭」。

組織模式轉變了嗎?

兩人認為telegram僅是通訊工具,組織模式亦需結合傳統的組織方法。Easy解釋運動初期,「開始嘅時候無大台,大家又好想揾嘢做,大家都好留意公海訊息,但運動經過一百日之後,大家嘅小隊已經成形,有自己嘅歸屬感,未必可以再透過公海找到大量人幫手」。長遠而言,Winston及Easy認為要與不同的群組合作,將行動力強的人聚集起來,組織更多行動,當各小隊內出現疲態,就更需要整合不同小隊。

Winston亦補充現時的組織焦點在telegram,但telegram以外,我們亦要吸引更多和理非加入,甚或令他們走得更前。當回顧九二九三罷工,二人認為是成功集會,但未能達到罷工真正癱瘓經濟的成效,不過他們相信隨著各式各樣不合作運動抗爭,令不同香港人都可以按自己情況參與,大家行前一步又一步,鋪排下去,將能組織一場更有影響力的政治罷工。

WHY政治罷工

勇武派在前線被打至頭破血流,觸目驚心,很多和理非心急如焚,想幫手自問又未能走上前線,還有什麼可做呢?

勇武派不惜與防暴警對峙,堵塞道路、鐵路、機場和商場,無非是要妨礙經濟和社會的正常秩序,增加統治階層的管治成本。不過,這些行動同樣也令前線手足付上沉重代價,警方鎮壓的暴力不斷升級,大規模的拘捕和檢控無日無之。

要癱瘓經濟和社會秩序,和理非其實一樣做得到,而且不費一兵一卒。一個僱員不上班,公司可以如常運作,沒有難度。但當十個僱員、一百個僱員同時拒絕工作,公司就要被迫關門大吉。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僱員返工,這個城市的一切經濟活動,就會好像沒了電池的鐘錶一樣,突然停頓。

這與我們熟悉的罷工有所不同,不是起因於勞資糾紛,亦無意針對個別僱主或行業。這種罷工一般被稱作「政治罷工」,其對象是指向一個社會政策或政府的不公義,透過發動全城市範圍的工業行動,推動社會改變。在反送中運動,打工仔曾於8月5日、9月2及3日分別發動罷工,便屬於這類性質。

政治罷工在外國也有不少例子。在東歐共產專政的年代,波蘭團結工會曾發動一波又一波的全國大罷工,終於在1989年迫使政府答應推行民主選舉。在南韓,韓國民主勞總亦曾發起總罷工,抗議總統朴槿惠打壓工運、侵犯人權及貪污瀆職,隨著反對運動不斷壯大,總統最後被迫黯然下台。

當道路被堵塞和佔領時,政府還可出動防暴警察武力清場,但當打工仔發動政治罷工,防暴警察總不能用槍枝迫使你上班工作。當罷工引致僱主的經濟損失愈來愈龐大,成本持續增加,大財團為了解決自身危機,亦必須向政府施加更大壓力,尋求解決危機的方案。

曾經,香港有100萬、200萬人走上街頭爭取自由,如果這群人可以大規模轉化為罷工的力量,大家可以想像她的威力嗎?我們手上雖然沒有槍枝和子彈,但請記著,我們的人數,就是人民最強大的武器。


建立罷工互助金 為罷工做準備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前言:勞工組的罷工基金自九月開始運作,因應未來將再有大罷工動員中,此模式歡迎其他工會、民間團體、小組織參考。(原圖見此

(歡迎各行業工會、各組織參考。無大台,但可以遍地小水塘,互相支援。)

(1)為什麼我們需要「罷工互助金」?

自六月以來,反送中運動幾次發起政治性罷工,更有力地對政權表達訴求,亦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響應。然而對大部分手停口停的打工仔來說,參與罷工意味著當日沒有工資;若遇上藍絲老細,更有可能因此被打壓,甚至被剝奪工作機會。為了不讓打工仔女因罷工而生活陷入困境,勞工組除了會繼續用行動抗議雇主對工人的炒魷報復行為,也想邀請各位一起建立真正的罷工互助金,從現在開始起,每個月累積少少金錢,為未來的罷工做準備。

(2)「罷工互助金」和公眾捐款有什麼不同?

在過去幾場罷工中,工人都曾經向公眾募款以支持自己的長期鬥爭,不過和勞工組在這裡想建立的「罷工互助金」卻是兩回事。碼頭罷工籌得854萬;海麗罷工籌得28萬,都是數千甚至上萬市民支持數十至數百工友。但以目前運動的規模之大和無大台的性質來說,靠單一系統匯聚公眾捐款來支持百萬人的大罷工並不現實。那什麼是真正的罷工互助金呢?現時香港大部分的工會會費極低,然而在歐洲、印尼、台灣等地,工會的常態,是會員交月薪的至少1%作為會費,用作會址及職員工資等日常開支,剩餘的金錢則用作「罷工互助金」,罷工期間,工會可以支付會員工資的70%以上。簡單來說,「罷工互助金」就是在平時預留一定比例的薪金用作抗爭開支,罷工時就能提供會員經濟支援。

(3)勞工組的「罷工互助金」怎麼運作?

想參與的朋友須先成為勞工組會員,每月貢獻一定比例的工資作為捐款,當會員或其他經轉介的朋友因為罷工或政治性炒魷需要經濟支援,則可申請罷工互助金。

募捐:有意參與互助金的會員可視情況捐每月人工的一定比例(因人而異,最少1%);亦歡迎非會員的有心人捐款。

申請:有需要的會員若因參與全港罷工日而無人工,可以申請一日津貼(400元);若被政治性炒魷,失業期間可以申請兩星期的轉工津貼(5600元)。有需要的非會員都可以先申請,但日後需參與到勞工組的工作,並且參與定期募捐。

遠景:我們希望罷工互助金可以成為一種組織手法,令在運動中萍水相逢的手足能建立長期網絡,相互支持。我們亦希望以此作為切入點,認識更多因參與運動被打壓的打工仔女,令他們的抗爭為更多人所知。長遠來說,我們希望這個模式可以遍地開花,各行各業的手足都能組隊建立小水塘,一起在抗爭的路上走得更遠。

新公務員工會政總天橋招收會員 反應熱烈 盼打擊白色恐怖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新公務員工會於「公僕仝人,與民同行」集會後組成,今午(11月8日)首次於金鐘政府總部天橋擺設街站招收會員。工會冀為新制公務員爭取公平及合理待遇,同時致力保障公務員言論自由,打擊白色恐怖。工會成員在午飯時段向途人介紹新工會,街站反應熱烈,一度有逾十人排隊輪候申請。

李先生
李先生

任職公務員超過9年的李先生表示,期望新工會能為新制公務員發聲,讓公務員體制內有不同聲音,同時爭取應有權益。李先生指出,新制公務員不論在年假、退休金或住宿等各方面福利,均與舊制公務員差距甚大,他亦提及以往既有的工會未能協助新制公務員。他稱曾有一名新制公務員向某工會尋求住宿協助,惟最終無果。

李先生亦表達對職場上白色恐怖的憂慮,「同事連加入工會都會怕」,盼新工會成立能夠提供協助,保障同僚的言論自由。他指日前罷工,有同僚為避嫌而放棄早已申請的年假上班,亦有當天請假的同僚「被了解」。他亦曾擔心加入工會會被「秋後算賬」,然而他認為不應因擔心而放棄加入,正因為有人願意走出來承擔起團結新制公務員的責任,更應出來支持他們,加入工會讓他們能夠更有力量發展下去。

無標題

於某局任職超過14年、同為新制公務員的潘女士,配戴口罩親身到街站登記成為會員。她亦期望新工會能夠保障新制公務員的福利,解決新舊兩制公務員福利差距。她指出新舊兩制矛盾一直存在,在福利、出身、經驗等方面亦存在差異,因缺少為新制公務員服務之工會,不少新制公務員面對不公時只能啞忍。她更指既有的工會「成陣老屎忽除,都唔係幫我哋(新制公務員)」。

問及會否擔心被清算時,潘女士指著臉上的口罩表示「都驚㗎,所以咪戴口罩,不過做咩都清算㗎啦」。她也認為職場上存在白色恐怖問題,同僚間談及政治話題要小心翼翼,亦因政見不同而發生欺凌事件。她期望新工會能夠在未來為會眾創造一個平等的工作環境。

新公務員工會指,未來行動方向取決於會員意願,將會在會員大會中與會眾共同商討再作決定。工會將於今晚下班時段於政府總部天橋,及下周五(11月15日)於入境事務大樓天橋再度擺設街站招收新會員。

記者:何思珩、黃蕊獻

移工爭勞工、性別權益 菲傭撐港人抗爭:我們常常為香港祈禱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一年一度的 Migrants' Pride(移工傲嬌)活動踏入第5年,昨日(11月10日)於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籲外界關注移工同志在職場受到的剝削、歧視和壓迫。居港26年的菲傭 Mallen 在場提供免費肩頸按摩服務,又表示支持港人抗爭,「我們(菲律賓人)常常為香港祈禱,香港是我們的第二個家,我愛香港」。

活動由 Filipino Lesbians Organization HK、Organic Cultural Organization、The Unity Organization Overseas 等超過10個團體共同籌辦,有近百人參與。眾團體的聯合聲明中指出,移民工同志在港不受最低工資保障,工作時數又不受規管,加上性別認同及性傾向令他們在香港受盡排斥。

Ian
Ian

在港工作14年的 Ian 是團體 Filguys Gabriela HK 的負責人之一,她希望透過活動,讓更多人認識LGBTQ群體,亦希望菲律賓勞工了解自己的權利,「尤其來港的菲律賓僱員都是女性,而當中不乏同性戀者」。作為性小眾的她分享,曾經遭香港較年長一輩的女性譏諷,指她不應該上女廁,但Ian反駁:「I am a girl!(我是個女生!)」除此之外,她亦曾於面試時受歧視,因性傾向而被拒諸門外。

她希望港府認真審視外傭政策,包括制訂最低工資及規管工作時數,「我們若被終止合約而又未能覓得新僱主,兩個星期內就要被迫回國,根本不合理」。活動5年前只有3個團體參與,到今年已有超過10個團體響應,一路走來實在不容易,Ian 感謝僱主的諒解、家人與朋友的支持, 「今天是屬於我們的日子,我們應享有平等」。

Terry
Terry

跨性別人士 Terry 於活動中以個人名義教授自衛術,包括如何擒拿色狼及防止被胸襲。她表示第一次參與 Migrants' Pride 的活動。「7.21(元朗恐襲)後你會見到個需求(自衛術)有幾大」,作為一位習武之人兼跨性別人士,Terry 希望透過自身經驗,讓有意學武的人有一技旁身。現時香港政局動盪,眾人都將焦點放於運動之上,Terry 依然未忘為性小眾發聲,「希望以我嘅身份曝多啲光,改變社會定型,我哋應該係喺陽光下見人」。

Mallen
Mallen

Mallen 與一眾菲律賓籍義工,每逢週末有特別活動,便會到場為其他移工提供肩頸按摩服務,紓緩因工作而致的勞損,其組織已成立超過10年。她希望對 LGBTQ 群體表達支持:「我們都是一樣的,不應存在歧視」。

Mallen 在港工作已踏入第26個年頭,她慶幸自己有一個開明的僱主,雙方感情要好,但仍有其他勞工受壓搾:「我們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部分人由清晨6時許開始工作,至凌晨12時仍然未能休息。」她表示支持所有維護自身權益的抗爭或示威行動,更表明反對菲律賓政府。Mallen 指,雖然示威令休息活動受影響,但勉勵港人堅持訴求,認為情況一定會有好轉,又對墮樓科大生周梓樂逝世表達惋惜,「我們的未來受到威脅,我們要抗爭,我們(菲律賓人)常常為香港祈禱,香港是我們的第二個家,我愛香港」。

無標題

現場多個團體輪流表演,包括舞蹈、歌唱,有攤位售賣 LGBTQ 服飾,亦有人提供免費畫臉服務,參加者可畫上象徵性小眾平權的彩虹旗。活動接近尾聲時,眾人分別穿上紅、橙、紛紅、黃、綠、藍、紫七種顏色的衣服,並手持「Activism is not the crime」、「Stop the attacks」等標語,部分更戴上自製頭飾及彩帶,一同聚集於廣場中央位置熱舞,氣氛熱烈歡樂。

無標題

無標題

記者:陳世浩、湯璧瑜、鄧佳明

就上水清潔工在衝突中死亡聲明

$
0
0
內容: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與清潔工人職工會聯合聲明︰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抗議行動,至今已超過4個月,對於在事件中受傷及死亡的人,本會致以深切哀悼。

事件發展至今揭示了政府的無能,政府將平息事件的責任交了給警方,任由警方使用各種武力進行鎮壓,到今日警民衝突不斷升級,造成多宗暴力衝突,特區政府難辭其咎。

政府的無能也同時將各項政策法例的漏洞和不足突顯出來。例如,昨日在上水有一名外判清潔工人於中午時段在一批人混戰期間被磚頭擲中頭部,送院搶救後危殆﹔食環署在網頁中証實該名清潔為食環署外判清潔工人,並指工人當時在午休期間。

本會要求食環署澄清,為何未有調查就肯定並公佈當時該工人是在午休時間?食環署如此快不經調查就公佈「工人是午休期間」,會影響外判公司以此為藉口逃避工傷賠償責任。

根據香港法例第282章,《僱員補償條例》就僱員因工受傷不論過失,也受僱員補償制度保障,但是對於午膳期間所遇到的意外不一定受《僱員補償條例》保障。但是外判清潔工人的工作是在街上,午膳也可能是在街上、休息也在街上,而外判清潔工職責是,如有市民要求處理清潔事宜也要馬上處理的,所以,午間不一定就是午休時間。而近期局勢動盪,食環署及外判公司對於外判清潔工人並無適當安全指引、及沒有提供足夠裝備,其實有可能構成「疏忽賠償」。

本會認為,事件根本是政府未能處理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抗議行動。本會要求政府要積極回應市民訴求,不要讓市民繼續在衝突事件中受傷。既然受傷人數持續增加,更應盡快「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而對是次受傷的外判清潔公司,本會要求外判清潔公司為這名不幸的工友申報工傷,以在職期間受傷個案處理。

點解要搞工會?

$
0
0
內容: 

保安員盡責履行職務,被告阻差辦公;空姐機師公餘發表政見,遭到秋後算賬;主題公園創作人的指定劇目,給粗暴刪減對白。面對呢個「有強權、冇公理」嘅時代,打工仔已不可能如常工作,惟有組織力量裝備自己,先可以應付種種挑戰。

喺香港,法例規定僱員有權組織和參加工會,僱主不得阻撓和作出任何懲罰,否則屬刑事罪行。以往亦曾有僱主因觸犯法例而被判罪成。

具體嚟講,工會組織可以發揮以下功能:

(一)民主實踐:僱員每日平均最少有三份一時間喺職場度過,組織工會參與決定影響我們生活嘅重要事情,本身就係一種民主實踐,令我們從中獲得自尊和建立自我管理嘅能力。

(二)集體議價:喺勞工市場,僱員為咗取得職位而互相競爭,令僱主有機可乘隨意壓價,僱員惟有透過工會,先可以提升勞方嘅議價能力,改善工作條件。

(三)工業行動:當出現勞資爭議時,若未能以談判解決問題,工業行動(包括按章工作、怠工及罷工等)便成為勞方嘅最後手段。工業行動可癱瘓經濟生產,不單止對老闆構成威脅,都可以係勞方達致政治或社會改革嘅途徑。

(四)職業倫理:工作除了是賺取收入嘅手段,亦是我們服務社群嘅重要媒介,每份職業都有其內在嘅操守同倫理。成立工會,唔止為咗改善工作條件,亦可幫助我們守護自身嘅職業倫理。

(五)政治參與:僱員喺社會上雖然佔最大多數,但因為力量分散,得不到應有尊重和保障。相對於政府和資本家坐擁龐大嘅權力同資源,僱員要團結人多勢眾嘅力量,先可以獲得重視。透過組織工會,僱員可向政黨和政府施加壓力,影響政府政策和社會發展。

版權: 
Viewing all 163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