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勞工
Viewing all 163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清潔工硬食催淚彈二噁英 團體促改派專業人員執手尾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持續五個月,警察日前圍攻理工大學,油尖旺一帶的彌敦道成為催淚彈重災區,負責清潔街道的工人首當其衝。多個勞工團體等下午抗議食環署「由得工人死」,要求政府委派專業人員,並配置全副保護衣,在受影響的重災區下執行職務。

警察連月來放題式發射催淚彈,妄顧市民安全,早前更拒絕公佈顏色水的成份;環保署近日亦暫停公佈空氣中的二噁英含量,清潔工卻被迫長時間逗留街上執行職務。職工盟屬會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組織幹事杜振豪表示,在催淚彈的污染下,外判清潔工面對嚴重健康威脅,炮轟處方「清潔工 No gear,食環署Not hear 」。他強調,在未能有效保障市民健康前,政府應立刻勒令警察暫停使用催淚彈。

IMG_0677
職工盟屬會清潔服務業職工會組織幹事杜振豪(左)

團體要求,食環署應暫停由外判清潔工清理受催淚彈污染的街道,並成立獨立催淚氣體污染物清潔隊。杜振豪批評,食環署對外判清潔工保障不足,不但未曾接受相關培訓,而且只有普通外科口罩和膠手套,「拍珍惜香港廣告就搬清潔工出嚟,實際就置佢哋生死不顧。」

IMG_0676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美蓮(左)

有少數族裔的清潔工負責清理中環及佐敦一帶的街道,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總幹事胡美蓮表示,管工給予清潔工的指引不清晰,處理催淚彈殼時更憂慮會遭警方檢控。她質疑,外判商提供的防護配備不足,「工人衫就得兩套。日日都要清,洗唔切、換唔切,只會繼續散播同延續二噁英。」她促請政府參考2003年沙士時,交由專業人員處理善後清潔工作。

食環署管工職系工會秘書、食環署街市組管工劉偉德表示,不少外判清潔工從未參與相關清潔訓練,署方及外判商亦沒有給予適當指引,加上毫不了解催淚彈的成份,「清完痴咗上身,只會帶到周圍都係。」

記者:麥馬高

版權: 

工會和勞工團體聯署聲明:彌敦道環境災難 清潔工首當其衝

$
0
0
內容: 

近日警方圍捕理工大學示威者,彌敦道近油麻地至尖沙咀一帶爆發嚴重衝突。警方大量發射催淚氣體,已對彌敦道一帶造成嚴重污染。路過途人掩鼻,尚且不時咳嗽。食環署外判清潔工需要長期在街道工作,更是首當其衝。我們強烈要求政府,暫停食環署外判清潔工在街道上的工作,委派專業人員清潔街道,以保障街道清潔工人的職業安全健康。

催淚物質危害健康

日前有前線記者疑似染上不治之症「氯痤瘡」,揭發催淚彈釋放出大量有害化學物質,如CS、CN以及其加熱後的副產品,會影響威脅示威者、記者、急救員、甚至前線警員的健康(見註一)。公共衞生研究社指出,催淚彈施放時,可以在相對低溫(攝氏150-300度)、缺少金屬催化物的情況下產生丙二腈(malononitrile)、喹啉(quinoline)、2-氯甲苯(2-chlorotoluene)等化合物(見註二)。丙二腈被人體代謝後會轉化成為極高毒性的氰化物(cyanide)和硫氰酸鹽(cyanosulfanide),可對大腦和心臟造成損害;而喹啉則懷疑能引起遺傳缺陷,並可能致癌;2-氯甲苯則能腐蝕皮膚及嚴重傷害眼睛,可見使用催淚彈遺害甚篤。

近日市民發現,受催淚彈影響的地方,雀鳥紛紛倒斃。更有食環管工反映,不少坑渠老鼠懷疑因催淚煙影響而受驚四竄。跡象說明,受催淚煙影響的重災區,可能已經出現環境災難。上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終於公布處理指引,但坦言未掌握催淚彈成分。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能只專注鎮壓示威,卻置公共衛生及市民健康於不顧。我們認為,在未了解清楚催淚煙成份對公共衛生的禍害,以及有保障市民健康的妥善對策前,政府應該勒令警方暫停使用催淚彈。

前線工人裝備不足

在面對催淚煙威脅健康的不同群體中,清潔工人雖然未必經常接觸高濃度的催淚煙,但卻肯定是長期接觸低濃度催淚殘留物的受害者。近日彌敦道近油麻地至尖沙咀一帶,情況尤為嚴重,途人經過也會感到不適。食環署外判清潔工人需要長時間逗留在街道,而且在潔淨街道的過程中,必然會揚起催淚煙殘留物,他們的處境必須倍加關注。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食環署外判清潔工人沒有受到處理催淚煙殘留物的培訓,而且僅獲提供普通外科口罩及膠手套,保護裝備明顯不足。

承如上文,政府坦言未掌握催淚彈成分,我們難以評估催淚煙對清潔工人的健康威脅。因此,在部份受催淚煙影響的重災區,政府應該委派受培訓的專業人員,在全副保護衣裝備下執行清潔工作。至於受催淚煙影響較輕微的地方,政府也必須向清潔工提供培訓及裝備,至少包括眼罩、N95口罩、膠手套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食環署外判清潔工的工作室大多缺乏洗澡設施,清潔工可能需要穿著受污染的工衣回家,進一步污染家居環境。

事實上,在8月25日楊屋道街市事件後,我們曾經去信食環署,已經表明「要求缺乏培訓及裝備的清潔工人,清理催淚氣體殘留物,做法並不妥當,本身已經可能違反《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與此同時,工會也在9月發佈調查報告,指出清潔工人因接觸催淚氣體殘留物影響而感到不適。其後,食環署於10 月23日回覆,清潔承辦商須遵守《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並且提供足夠裝備及安全培訓,又指食環署已經向承辦商發出清理催淚彈殘留物的工作指引。我們再去信要求食環署公開指引,但至今署方未有回覆。

因此,我們強烈要求:

一、在未了解清楚催淚煙成份對公共衛生的禍害,以及有保障市民健康的妥善對策前,政府應該勒令警方暫停使用催淚彈。
二、在部份受催淚煙影響的重災區,政府委派專業人員,在全副保護衣裝備下執行清潔工作。
三、在受催淚煙影響較輕微的地方,政府必須向清潔工提供培訓及足夠裝備,至少包括眼罩、N95口罩、橡膠手套、頭套等等。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註:
一、公共衞生研究社〈前線記者確診不治之症「氯痤瘡」,正視催淚彈毒害刻不容緩〉,2019年11月14日。
二、公共衞生研究社〈催淚彈毒害難以估計 政府必須帶頭研究正視問題〉,2019年11月17日。

聯署團體:
清潔服務業職工會(職工盟屬會)
食物環境衛生署管工職系工會(職工盟屬會)
清潔工人職工會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
勞工組
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

版權: 

社福界發起下月罷工三日 陳秀虹:為咗喺前線衝緊嘅孩子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社福界昨晚(11月21日)宣佈成立「社福界罷工委員會」,於12月17至19日發起警告式罷工行動,盼起牽頭作用,亦會於12月15日發起罷工前哨大遊行。社總理事暨委員會發言人陳虹秀指,連日來的堵路、「塞鐵」行動是「細路盼令大人覺醒」,冀各界積極參與罷工,讓孩子知道有大人與他們同行。

若政府不回應 將發動無限期罷工

陳虹秀表示,已與34個社福機構作出積極聯繫,罷工期間只會維持最基本及緊急的服務。她指出,不少年青人犧牲自己,利用堵路方式令一眾「大人」罷工,是「細路盼令大人覺醒」。她期望今次的罷工可以讓年青人知道社會上有人與他們同行。她表示,現時警察的行為亦已超出底線,罷工是為了「喺前線衝緊嘅兩代孩子」,沒有人會喜歡上街擋子彈,只是在沒有選擇下才有現時的情況發生。

陳虹秀再指,如果政府繼續不回應「五大訴求」,社福界將會發動無限期罷工,令社會出現經濟損失,「幾咁衝擊都冇用,唯有經濟癱瘓先有用」。她認為,過去幾星期的情況已令市民明白到經濟癱瘓的重要性及成效。她指,今次罷工針對的是政府,並非自身利益,亦並非針對機構。而她亦嘗試聯絡其他界別,包括醫護界等,得到正面回應,她希望全港各個界別都會參與今次罷工。

20191121193822_IMG_3347
社總理事暨委員會發言人陳虹秀

冀為三罷作好開頭 下月15日前哨大遊行

社總內務副會長張志偉則表示,過去罷工未能稱得上「全港罷工」,多數為由堵路等行為所導致的「被動式罷工」。張稱,會繼續聯絡其他公共服務界別如教育、醫療、治療師等,呼籲加入罷工。

張志偉再指,罷工委員會行動小組會繼續討論罷工當日的行動,並會盡快透過Telegram公佈,目前已確定12月15日會舉行遊行。張志偉冀行動為日後全港大三罷作開頭,利用同行的力量爭取五大訴求,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暴問題。被問及對罷工成效的期望,張回應指「心態積極但唔會過份樂觀」,並認為12月社福界的罷工是「示範作用,練就一身好肌肉,為日後發動罷工儲緊力量,做練習,去成就全港罷工。」

20191121194830_IMG_3365
社總內務副會長張志偉

記者:何紹軒

勞工處疑因政治壓力放棄出催淚煙指引

$
0
0
內容: 

勞工處代表月中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表示,將於短期內推出催淚煙的工作指引。當日屬工聯會的委員會主席何啟明已大力批評勞工處出催淚煙安全指引是對止暴制亂幫倒忙,及後阿廸聽聞勞工處在政治壓力下放棄計劃。在今日的立法會質詢環節,勞福局長羅致光兩次迴避確認是否真有其事。

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和食環署早前分別向市民及清潔承辦商製作了處理催淚煙的指引,當時並沒有受保皇派質疑。但在11月19日的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上,勞工處副處長梁永恩表示,該處正「因應市民關注」製作催淚煙安全指引後,主席何啟明馬上大肆批評,質疑勞工處為何只做催淚煙指引,不做燃燒彈的安全指引,又指勞工處的做法是沒有配合政治高層止暴制亂的施政綱領。

事後政府內部傳來消息,勞工處已因政治壓力放棄推出指引,副處長連電話也不接不回。今日的立法會質詢環節,阿廸兩次要求勞福局長羅致光確認,勞工處是否因政治壓力放棄出指引,羅均迴避正面回應,只說勞工處有協助食環署撰寫指引。

答案已經甚囂塵上。

繼食衛局長陳肇始不知道催淚煙成份但又確認催淚煙安全,以及環境局長黃錦星指示威者燒垃圾釋出更多二噁英,勞工處淪為第三個將政治凌駕專業的政府部門。

工聯會出賣工人利益,都唔使人提啦。

印尼移民工書寫反送中被逐 港人齊聲討入境處護手足

$
0
0

【草根﹒行動﹒媒體】2019.12.3報導

12月2日早上十時,入境事務大樓前聚了約三十人——這是一個不容易的數字:星期一的早上,前一晚才裙拉褲甩地在社交媒體上召集,橫額還是行動前半個鐘才從臨時張羅的物資中夾手夾腳準備好的。他們是一群由Yuli朋友組成的支援組,以及聞訊前來聲援的同路人。如此焦急,只因收到一個消息:Yuli要被遣返了。

逾期逗留為名 政治打壓為實

Yuli Riswati是一位印尼移民家務工,來港工作已經十年。她熱愛書寫,曾發表一篇以女性遭受性暴力為主題的文章〈那個傷口依然在我體內〉,獲得【2018移民工文學獎/優選】。她更自辦網上媒體Migran Pos,在工餘時間為同鄉姊妹報導本地新聞。在今次反送中運動中,Yuli有感資訊傳播的落差,決定與香港人一齊走入運動,親身記錄,再向移民工社群解釋這場運動。

直至9月23日,入境處突然拍門,以逾期逗留為由拘捕了Yuli。事緣今年年初,Yuli與現任僱主簽約,為期兩年,但忘了為7月尾到期的工作簽證續期。香港亞洲家務工工會聯會組織幹事劉嘉美直斥,入境處這般不尋常的做法,無疑是政治打壓。她解釋,家務工忘記續簽證十分平常,只要合約仍然生效,通常只需到入境處遞交一張表格即可——但Yuli卻在仍然受僱的情況下被上門拘捕。11月4日,由於案件過於普遍,沙田裁判法院撤銷對Yuli的指控,但入境處卻以Yuli無處棲身為由,將她扣留於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Castle Peak Bay Immigration Centre, CIC)。事實上,Yuli的僱主已多次去信表明會繼續聘用,且願意為她提供固定住所。

青山灣入境「酷刑」中心

同為家務工的Tere是Yuli的好友,她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出席聲援行動,現場播放了一段她的錄音。Tere過去一個月逢星期日便去探望Yuli,但每一次都無法暢所欲言,隔著玻璃、用電話對話,猶如探監——可Yuli明明是無罪之身。Tere更提到,Yuli在拘留期間遭受許多不人道對待。有CIC職員針對其女性身份羞辱Yuli,令她十分難受甚至作嘔。天氣步入寒冬,CIC內卻沒有熱水供以洗澡, Yuli因此患病。但如果她作出投訴,只會遭來更嚴酷的對待。Tere坦言,自己錄下這段錄音時也心驚膽跳,害怕被入境處報復和針對。

有關CIC內的酷刑狀況,到場聲援的阿然深感憤慨。她曾經認識一對埃及難民夫婦,聽過他們親述被拘留於CIC長達十個月的屈辱經驗:兩夫婦一落機就被拉入黑房,在對被遣返的決定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暴力制服再迫簽同意書,被拘留於CIC。經過一輪暴力對待,又派職員來「唱白臉」,遊說他們簽一份同意書,同意被拘留。兩人不得不透過四次絕食、用頭撞向鐵欄等方式進行抗議,期間妻子更遭一名女性囚友扯下胸罩和底褲,聽到妻子尖叫的丈夫只能不斷用頭撞墻才能得到職員理睬,阻止性侵行為。所以當聽聞Yuli被CIC職員羞辱、逼她放棄在扣留期間申請簽證續期,阿然表示不忍想像她被扣留期間經歷過多少殘害,並直言毫不出奇,認為是入境處一貫的無恥手徑。「佢哋唔係疑犯,最多只係居留狀況不明,但入境處就不斷咁樣剝奪(被拘留人士)知情權……唔知點解俾人困住,唔知幾時可以出嚟,呢個本身就係一種酷刑。」她相信Yuli的事件是冰山一角,要求入境處交代CIC的拘留準則和人權狀況。

支援者眼中的Yuli:大姐姐、同路人、手足

前來聲援的朋友,有的是Yuli的朋友,像Sunnie。Sunnie是在一間社企的攝影班認識Yuli的。她喚Yuli作ungu(粵音:烏烏),是印尼文中「紫色」的意思,因為Yuli最喜歡紫色。那是一個為移民家務工而設的攝影班,由於Yuli來港時間較長,Sunnie稱她是「大姐姐」,經常照顧剛剛來港的姊妹。Sunnie相信攝影可以超越語言,她在Yuli的作品中常常看到這一點。所以同為創作者的她,認為入境處根本是「以言入罪」,限制移民女性政治表達的自由。

也有的與Yuli素未蒙面,看見社交媒體廣傳的消息,就來了。May姐並不認識Yuli,但在群組見到當日的行動消息,又恰巧放假,「正所謂齊上齊落,訓少兩個鐘都要出嚟。」她指出,入境處好明顯是做「架兩」,插腳反送中運動進行政治打壓。她說Yuli來自印尼,可能有人會覺得與她的距離好遠,但自己卻在這件事上感覺與她同受強權壓榨。「香港最近(的氛圍)咁樣,希望俾大家見到一啲團結,多一個人係一個人。」


May姐一直舉著這幅標語,說一個「被」字,已經講中個壓迫

現場有一位full gear(前線抗爭者的全裝裝束)前線巴,一捉起麥克風便底氣十足地以粗口「問候」入境處。他斥責入境處拿最弱勢的人來開刀:「我哋一路都講,義士唔係condom(安全套)啊!係未話只係你砌一個印傭就可以隨時切割,就可以秋後算賬而冇後果啊?你係未唸住冇人知啊?咪懶醒啦入境處!」他又以condom比喻在異地打工的移民家務工,因為她們正正是被香港的政經架構「用完即棄」:釋放本地勞動力、被中介公司「掠水」,然後就扔在一旁。他說,外傭為香港很多家庭承擔了不被視為工作的家務勞動,「甚至好多手足點解可以行上街頭,每日拖住疲倦嘅身軀,成身催淚彈味返屋企,係因為屋企嘅洗衣機有人罩住啊嘛,係因為屋企仲有人煮嘢俾你食啊嘛。」

Carol是一間教育出版社的編輯,今天特意請了半日假來聲援。她早前讀到一篇半島電視台的報導,講述反送中運動如何影響移民家務工的生活。運動中很多大型示威都在星期日進行,撞正他們一個禮拜唯一一日的假期。想到他們原本可能在中環的公園休息,突然被催淚彈趕走,Carol覺得他們無辜被牽連,亦明白這場運動與他們息息相關。「係未淨係本地香港人先係手足?我覺得唔係囉。」再讀到有關Yuli的報導,看見她寧願犧牲個人時間寫文章也要抗衡同鄉圈內的假新聞,「佢當我哋係一份子,唔可以揼低佢哋唔理,We Connect唔係淨係一個口號。」


Carol一早便帶了一袋紙鶴來到,說是在之前的行動中摺剩了,看看用不用得著。大家便把黃色紙鶴通通貼在示威用的標語上。

無賴入境處:早上接信 下午遣返

行動當日,聲援者提出四大訴求,包括立即釋放Yuli、停止酷刑對待、停止打壓移民家務工抗爭者、尊重移工的政治和言論自由,並向入境處代表遞信。接信的入境處主任只是一味重複「會跟進」,卻給不了實質答覆,也沒有應承聲援者會在24小時內回應訴求。

原來, 在聲援行動中途,Yuli代表律師已接到入境處通知,即將把Yuli遞解出境。當日下午,Yuli被逼登上飛機,返回印尼。Yuli支援組感到相當憤怒,正商討進一步行動。

就有關聘請新一屆區議會議員助理薪酬公開信

$
0
0
內容: 

參考圖片

近日本會收到消息指,有候任區議員以近50小時一週工時作為招聘手段,違反支持名單上職工盟標準工時44小時的勞工立場訴求;同時有關候任區議員以高薪、伙伴作為開脫的藉口,更有支持者揚言員工標準工時與實際工時必然有更大差距。本會聞訊為之震怒!對其能夠承諾未來四年內實踐職工盟所要求的勞工立場,提出極大質疑。

本會在此重申:強調所有候選人,尤其是獲職工盟支持的候任議員,必須以「工作時數不多於每星期44小時 、超時補薪1.5倍」為聘用全職助理之必要條件。本會一直以社會及政治組織從業員的福祉為本,要求政府編制化議員助理的薪酬及福利。有關候任議員揚言處理員工與議員的糾紛不應以勞資關係「拋人」,本會正想反問「 不是勞資關係是什麼?」

著重同伴手足之下,同時作為僱主都有相應的僱主責任,不能夠以同伴手足之名,美化惡劣的工作環境。若候任議員重視伙伴關係,更不應該要求議助在惡劣環境工作。若然是區議員酬金和實報實銷津貼的基準問題,工會願意攜手爭取改善薪津政策。但前題是區議員也應該對聘用條件有所作為,而不是隨便順從不合理規矩、合理化剝削。

「手足不是Condom」 不應該只停留於口號,更應該在未來勞工、及政治從業員場域中實踐出來,專業職級員工不是廉價勞工,尊重自己員工等於尊重自己。

本會嚴正聲明:有關候任議員必須在本星期內回應本會,以及勸喻所有新一屆區議員,聘請全職議員助理時,最少尊重職工盟勞工立場所指,標準工時44的最低要求。

社會及政治組織從業員工會
2019/12/04

版權: 

民粹主義與工運

$
0
0
內容: 

前言

部份評論家因本土派的排外行為,指他們是法西斯主義,近日看了多本有關民粹主義的書,把拉丁美洲曾被指為法西斯主義者的胡安•多明戈•貝隆(西班牙文 Juan Domingo Perón,1895-1974)等列為民粹主義者,綜合來看本土派應稱為民粹主義較合適,本文試闡述民粹主義與工運的關係來看這一問題。

先說何謂民粹主義(英文 populis,西班牙文 Populismo),按阿根廷學者厄尼斯特•拉克勞(西班牙文 Ernesto Laclau,1935-2014)在《論民粹理性》(On Populist Reason)一書說:民粹主義不是一種意識形態,也不是政治體制,是一種論述策略,該策略透過建構政治疆界,將社會分為兩個陣營,從而動員基層對抗權貴,重建不公平的社會秩序1。以上論述正是本土派的最佳描述,我們從不見他們對遠景有任何具體的論述,主要是動員港人對抗中共。

而英國學者阿爾貝塔齊(Albertazzi) 和麥克唐納(McDonnell)所下的定義是:「反對精英以及其他危險人物剝奪或試圖剝奪一群相互類同的善良的主權人民的權利、價值、富足、身分或聲音」的意識形態。綜合以上論說,可以簡單直接的說,民粹主義就是指對抗人民的剝削者的主張和行動,所以台灣太陽花運動和香港雨傘運動,都可歸類為民粹主義2

民粹主義又有譯為平民主義、大眾主義、人民主義和公民主義等,因而可以指是平民所擁護的政治與經濟理念。在如此內容空泛下,可說是沒有精確定義的社會科學語彙之一,但經常被學者當作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詞語。按其在拉丁美洲的奪權行為,又有學者定義為,以抗爭手法對抗民主政權,其抗爭手法或者可能是暴力。

從歷史來看民粹主義通常是精英主義的反義詞,古希臘城邦實行民主制度後,對於應由精英貴族還是一般公民來掌握政治展開爭論。民粹主義者則要求直接民主草根民主,認為精英只會追求自身利益,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公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

俄國十月革命前俄國的民粹主義定義又有不同,因其特徵是抬舉民眾和蔑視精英,而統治階級則用來稱謂包括自由派、民主派、社會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等反對者,當出自他們口中,這是一個有貶義的用詞。

貝隆主義

貝隆統治阿根庭長達11年,他集軍人、工人領袖、工運組織者和理論家等於一身。暨發動街頭鬥爭,又在議會內抨擊對手。

美國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簡稱FBI)評價他,「願望是成為阿根庭領導人,不想以政變來使自已成為總統,只想由事先安排好的選舉中名正言順地當選。」 3

貝隆15歲進入軍事學校,深受德國影響接受了納粹思想。畢業後仕途順利,1930年曾參與政變。1941年任駐義大利武官,深刻體會工人運動的強大力量,和對維持政府統治的作用,亦了解通過武力取得政權的可能性。

1943年參加軍事政變更聲名鵲起,政權改變後掌管勞動和福利部,後兼副國防部長和副總統等職。1945年在軍隊內部的反對聲中被迫辭職。激發9月廿萬阿根庭工人從北區出發,向布宜諾斯艾利斯進軍,10月政府在軍官要求下逮捕貝隆。10月勞工總同盟(西班牙文Confederación General del Trabajo)發動大罷工4,並上街要求釋放貝隆,襲擊象徵精英的馬球俱樂部、銀行和報館等。工人齊集在五月廣場(Plaza del Mayo)要求釋放貝隆,結果貝隆被釋,日後這天定為聖貝隆日(西班牙文Día de San Perón)。

早在1943年已有反貝隆者組成立民主聯盟(西班牙文Unión Democrática),成員有自由保守派、自由民主派、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5

貝隆被釋後成立工黨(西班牙文Partido Laborista)參加總統選舉,以得票一百五十張56%的得票率當選總統。此時他除到勞工支持外,還得到中產、保守派和天主教的支持6

翌年5月貝隆解散勞工黨,另組由自已全力掌控的正義黨(西班牙文Partido Justicialista),因而引致部份工人領袖不滿。他又於1949年修憲以利自已連任,並安插親信在最高法院以替換不指揮的最高法官,且要求1,250名大學教授辭職,禁止反對派人士集會和活動,對傳媒進行審查和監視,拘禁反對者和施以酷刑等7。於1946-1955年間包庇了不少德國納粹分子8

貝隆主義大體上融合了具有改革主義特色的民粹國家主義(西班牙文nacionalism Popular),民粹主義和具革命主義的國家主義(西班牙文socialismo nacional)。其手段是使用人民暴力、軍事政變、罷工和非法集會等,還有在選舉中投白票,支持不反對貝隆的候選人9。投白票是本土派常用的策略。

自稱是在社會矛盾運動中,將理想主義、物質主義、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等四者結合10

貝隆主義具有以下元素:民主、屬於全民的、工運、利他和義務、成員有休戚與共的關係、價值標準應是祖國優先,其次是運動和人民等。貝隆主義也結合了經濟民族主義、國家工業化、文官與軍官聯盟等,排斥外資和寡頭政治,得到天主敎的支持。

貝隆主義強調社會正義,組織工會合法,勞工可享有薪假期,減工時,建立勞工法庭,限制不合理解僱,強制僱主改善工作條件,提供工傷賠償和遣散費,不分勞工、老弱婦孺都享有社會福利等。貝隆上任後採取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政策,擴大工會會員人數,建立勞工總同盟,並提拔了工人出身的官員進入內閣。勞工總同盟作為全國最大的工會,一直是正義黨的重要支持者。他致力於經濟獨立,沒收英美兩國家大量資產。又致力推進國家工業化,1947年頒佈發展國有工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1945-1949年間經濟增長接近6%,工業產量上升25%,就業率提升13%。這時工人抓住機會罷工,得到提高工資,改善待遇11

貝隆一方面於1945年頒佈《職業協會法》,條文有利工會建立中央組織,改善財政,擴大權力。一方面在農村則干涉加薪,凍結租金,制定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和休假等法例。1950年頒令所有公務員必須加入工會。工會會員由1945年的近五十三萬人,增至1954年的二百二十餘萬人。新定法例有利加強政府控制工會,每個產業只有一個由政府領導的合法工會。控制物價以提高實質工資12

第一個五年計劃,將鐵路、電信和電力產業等國有化,又確認私有財和自由經濟,重金由外資手上購回以上企業,壟斷農產品出口,以低價收購高價向國際出售,以農業盈利支持工業13。1946年大量移民湧入,有利加速工業化,貸款給勞動密集工業14

1952年推出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減少公共開支和消費,提供農產品價格以鼓勵生產,穏定工資和物價以控制通脹等,因而影響勞工總同盟的財政,工會漸走向貝隆對面。又提出婦女有投票權15

1954年大學生和天主敎徒開始反貝隆,1955年海軍政變推翻了貝隆,貝隆先後流亡巴拉圭、委內瑞拉、巴拿馬和多明尼瓜等國,最後定居西班牙,共流亡18年。在國內仍得勞工、少數軍人和知識分子的支持,多數軍人和中產仍反對貝隆,後來反對陣營現分裂。新政府清除正義黨分子,干預工會,監禁反對者,解僱勞工總同盟中的貝隆分子16

1973年貝隆回國,群眾蜂湧接機,遭反對陣營槍擊發生槍戰。9月他第三次當選總統,得票62%17。1974年7月貝隆逝世,布宜諾斯艾利斯上百萬人冒雨送葬,現仍有貝隆主義者。

在長期通脹下,貝隆第三執政正值石油危機,經濟蕭條,新自由主義抬頭。貝隆主義的國家社會主義色彩日淡,還滲入了馬克思主義,並加入了新自由主義,推動勞資簽訂社會公約,政府出面協調工資與物價。分配房屋給低收入者,阻止資金外流,解決失業問題,抑制通脹。1980年政府大力鎮壓貝隆派18

這時施政策略以生活尊嚴創造消費社會,鼓勵低下層消費。生活尊嚴不只是經濟,還是政治,造成商品供不應求,出現通脹19。貝隆在任期間,拒絕了使用軍隊鎮壓同性戀者。他還下令警察和司法系統對同性戀者採取寬容態度。他改良了探戈,還使性工作合法化,在當時仍較為保守的阿根庭社會,算是比較開明。

因國內資本不足,1952年農牧生產額下滑到1946年的55%。公共服務雖然廉價,但没有效率,亦造成財赤情況20

新自由主義與民粹主義

二戰後歐洲多國走上福利國家道路上,工會力量擴大,略為改善國民的民主、平等和民生等。這時英工黨雖執政,經濟未能改善故連工人也表示不滿。到了六十年代,新社會運動冒起並呈現多元化抗爭,如城市、生態、反威權、反體制、女性主義、反種族歧視和族裔、區域與及小眾的鬥爭等,剌中了新自由主義的神經,他們力圖扭轉局勢,指這些爭平等的鬥爭把歐洲帶上懸崖邊緣。他們藉1973年的經危機反撲平等主義運動,而右翼又要遏止民主運動的蔓延,指民主浪潮令社會難以管治21。另一方面新自由主義和右翼又以民主、自由和平等為旗幟,批評共產主義國家,表現言行不一致。

自由主義宗師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馮•海耶克(德文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認為民主次於個人自由,以經濟自由和保障私有財產來取代平等,以民主保障個人自由。觀察智利奧古斯圖•何塞•拉蒙•皮諾契特•烏加爾特(西班牙文Augusto José Ramón Pinochet Ugarte;1915 -2006)的執政,正是以經濟改革來打壓民主運動,可謂頗得海耶克的神髓。

六七十年代英工黨面對右翼的進擊,未能把民主訴求與工人階級訴求接合,只着重經濟改革,令工黨和工會出現分歧,削弱了自身的力量22

新自由主義者戴卓爾夫人(瑪嘉烈等特•希爾妲•戴卓爾 Margaret Hilda Thatcher,1925-2013)運用民粹主義的策略向工會展開攻擊,宣稱打倒官僚主義。這本是工黨和工會打着的旗幟,現卻是新自由主義使用的利器23。當時國營企業滋生了官僚主義作風,引致國民有怨言。

1983年煤礦工人大罷工時,戴卓爾夫人多次發動群眾與工會較量,如部份礦工妻子發動支持復工運動,公開到唐寧街10號首相府前表示支持戴卓爾夫人。戴卓爾夫人指女性主義者和移民搶工人飯碗24

戴卓爾夫人另一方面又樹立自已的領袖威權地位,故戴卓爾主義又被稱為威權民粹主義(Authoritarian Populism)。而其核心思想是鼓吹利己和個人競爭,但又樹立領袖權威,與貝隆等相似。

戴卓爾夫人主導下的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的鬥爭,結果切斷了自由主義和民主之間的連結25。在攻擊煤礦工會時,戴卓爾夫人以投票決定罷工上大做文章,要求全國投票方可罷工。

結論

以上舉例的貝隆和戴卓爾夫人都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民粹主義是指他們的策略。美國社運人士賀佛爾(Eric Hoffer)的《群眾運動聖經》The True Buliever(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內容雖與民粹主義大部相類同,但值得工會組織閱讀。綜合以上資料來看,民粹主不屬於左派或右派,而左右派都有使用民粹主義的策略。

德國將軍埃里希•魯登道夫(德文Erich Ludendorff,1865-1937)的《總體戰》The Total war(新北:八旗文化,2018)一書認為:「總體戰的本質需要人民的總體力量。」26書中鼓吹的民族主義,與本土派的論述有點相似。

將以上民粹主義策略套入今天的本土派,有很多相同點,在領袖方面也曾見意圖把梁天琦塑造出來。

有趣的是貝理雅(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1953-?)領導的工黨,不單没有挑戰新自由主義,還推出向新自由主義投降的第三條道路。

整理本文時參考了大量網上資料:如《維基》、《雅虎》、《百度》和《搜狐》等上百條資料,若未能在註解列出,請見諒。

1 墨菲 Chantal Mouffe(楊天師譯)《寫給左翼民粹主義》For a Left populism (香港:手民,2019),第4頁。
2 陳弘毅 等《民主與選舉》(香港:天地,2017),第149頁。
3 湯世鑄《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研究》(台北:知書房,1966),第164-165頁。
4 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45頁。
5 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46頁。
6 水島治郎《民粹時代》(台北:先聲,2017),第059頁。湯世鑄著:《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研究》(台北:知書房,1966),第165頁。
7 布朗《阿根庭史》,第196頁。王春良《20世紀中期的阿根庭與庇隆政府的內外政策》,第405-406、412-413頁。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45-47頁。
8 王春良《20世紀中期的阿根庭與庇隆政府的內外政策》,第417頁。
9 向駿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48頁。
10 陶竦 編《完美的人》(海口:海南,2002),第31-32頁。
11 布朗《阿根庭史》,第192-200頁。王春良《20世紀中期的阿根庭與庇隆政府的內外政策》,第406-411頁。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下卷(北京:商務,2009),第570-571頁。
12 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49-50頁。
13 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50-51頁。
14 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49-50頁。
15 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50-53頁。
16 布朗著:《阿根庭史》(北京:中國大百科,2010),第192-229頁。湯世鑄著:《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研究》(台北:知書房,1966),第169-168頁。
17 向駿 等《拉丁美洲軍人政權之回顧與前瞻》(台北:韋伯文化,2004),第61頁。
18 水島治郎《民粹時代》(台北:先聲,2017),第067頁。
19 水島治郎《民粹時代》(台北:先聲,2017),第064-066頁。
20 水島治郎《民粹時代》(台北:先聲,2017),第060-061頁。
21 墨菲《寫給左翼民粹主義》(香港:手民,2019)第33頁。
22 墨菲《寫給左翼民粹主義》(香港:手民,2019)第33-36頁。
23 墨菲《寫給左翼民粹主義》(香港:手民,2019)第33-36頁。
24 墨菲《寫給左翼民粹主義》(香港:手民,2019)第38頁。
25 墨菲《寫給左翼民粹主義》(香港:手民,2019)第38頁。
26 魯登道夫《總體戰》(新北:八旗,2018),第41頁。

版權: 

【民陣12.8遊行】多個工會招會員 望組織罷工表達訴求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於今日發起國際人權日遊行,是自7.21中上環遊行以來再獲批不反對通知書的遊行。適逢有大型遊行舉辦,不少新組成的工會組織均於銅鑼灣一帶擺設街站,派發傳單,呼籲遊行人士加入工會。

貿易及採購職工會首設街站招會員 反應熱烈不足一小時派完傳單

香港貿易及採購職工會今天是第一次設置街站,目的是希望宣傳工會理念,令更多人加入。工會的籌備委員會表示,選擇在大遊行設置街站是因為「多同路人」,相信會是一個好機會接觸同樣是貿易及採購業的人士。問及成立工會的目的,委員會提及期望透過不同工業行動,向政府施壓及表達政治訴求,「罷工係最後一環,平時著同一顏色嘅衫、按章工作等,都可以成為抗爭手段。」他們亦提及工會不只是政治工具,「工會係爭取業界應有權益,有冇政治都應要有工會,去為同行爭取利益!」

IMG_1440-2

籌備委員會成員們亦提及他們並無籌辦相關工會活動的經驗,他們笑言「大家都係因為有理念所以行出嚟,咁透過一啲平台,大家慢慢學。」籌委會準備的500張傳單迅速在一個小時內派完,記者能夠感受到他們對今日成果的雀躍,他們直言「冇諗過最後會有幾多人,都係行咗第一步先,覺得值得做就做!」他們認為能夠團結一個工業界別進行罷工,將會是有效的抗爭手段,上次工會在表達政治訴求的最終手段將會是發起罷工運動。

金融業職工總會望發動長期罷工:有工會就有組織力

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於九月尾已成立,屬較早期成立的工會之一。現時香港金融業有約23萬人從業員,工會現時有約100名成員。工會委員C小姐和T小姐表示,金融業工會首次於遊行期間擺設街站,是因為今次遊行成功獲發不反對通知書,相信會有大量市民參與遊行,因此希望把握機會,呼籲更多同行加入工會。

IMG_1437-2

工會的宗旨除了促進香港金融業穩健發展,亦包括「以專業知識及操守捍衛香港核心社會價值」。香港素有國際金融中心的美譽,自反送中運動以來,坊間已有不少聲音支持以罷工作為抗爭手段,C小姐和T小姐亦同意,金融業界罷工能有效對抗政權,因此工會的角色十分重要,「有工會就有組織力,之前大三罷時效果一般,係因為好多人都唔知其他人會唔會出嚟罷工」,「我地希望能儲定一定會員人數,有組織地發起長期性嘅工業抗爭,咁先有成效。」

IMG_4094

記者:何思珩、梁皓兒

版權: 

金融同路人組工會策三罷:罷工不能孤軍作戰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在反送中運動期間,每當抗爭出現了嚴重的人道危機時,網民便會在網上號召全民「三罷」,望以罷工、罷市、罷課的力量癱瘓社會運作,往往「雷聲大,雨點小」。由11月中開始,民間社會掀起一場「組工會潮」,在民陣12.8國際人權大遊行期間,已有不少新成立的工會在遊行隊伍中派發單張及入會表。一群金融同路人亦是首次於走到遊行隊伍中,宣傳屬於金融業的工會,招徠同行加入工會,組織罷工行動。

IMG_5378
民陣12.8國際人權大遊行期間,有不少新工會在遊行隊伍中宣傳。

金融同路人組工會 三罷仍長期作戰

自6月起,首次罷工行動於8月5日舉行,有30萬人響應到七區參與集會。經歷此役後,一群金融同路人深明罷工不能孤軍作戰,為此,他們便聚首一堂,討論成立屬於金融人的工會,更在十月初成功獲職工會登記局發出「出世紙」,正式成立「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現時已招收約100名會員。

工會的理事會成員全由「工會素人」組成,初次親力親為組工會已獲不俗的成果,「一開始個telegran group已經有200人,我哋就問有無想組工會,之後就有30個核心成員幫手,而家理事會就有8個成員。」

DSC02881
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副主席阿昌

對於工會的印象,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副主席阿昌表示,工會的力量在於一方有難,百方支援,「工會真係一樣好old school嘅野,但亦都好重要,就係講緊要人多同團結。」曾參與8.5罷工集會的理事Candy認為當日各行各業都有不少同路人肯挺身而出,為此感到十分鼓舞,「醫護朋友真係好難罷工,佢哋都肯抽食飯時間去大堂靜坐。」但平心而論,只得一天的罷工成效不大,政府的回應一如既往。「8.5罷工政府咪當打咗一日風囉!」,阿昌補充指,「罷工要靠人數去癱瘓社會」,而工會則是打工仔的強大後盾,能顯示有意發動工業行動的人數,同時工會亦能提供支援。

籌組三罷 要人要資源

在大運動下催生的工會,政治意識十分強烈,選擇入會的會員亦熱衷於討論「罷工策略」。工會司庫Norris指,工會在上月召開的特別會員大會中曾就罷工作討論,「出席嘅會員全體通過咗會以三罷作為運動嘅大方向。」阿昌指,有會員在街站申請入會時已向他表明有心理準備在罷工時被解僱。

DSC02900
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司庫Norris

被問到推動三罷的計劃時,工會司庫Norris表示,現時香港金融業有23萬7千名從業員,工會預計至少要六成入會率,即13萬名會員,才能發動一個有效、強大的罷工。同時,作為金融人,他們亦已計劃將會員的部份會費撥入罷工基金,為罷工做好準備。理事Candy表示,有會員反映工會收取的會費比其他工會昂貴,「我哋收緊300蚊一季」。惟阿昌表示,外國工會收取的會費是月薪的十份一,「要用嚟做罷工基金嘅儲備,其實100蚊一個月都唔叫多」,他斥工會會費「鬥平」的生態是來自工聯會的「20元終身制會費」,「但一個有戰鬥力、獨立於政黨嘅工會係要有會費去維持住。」

香港投資向大陸傾斜 「金融人都知道將所有蛋放入同一個籃係好危險」

作為金融人,他們認為反送中運動期間提出的「攬炒論」只是提前揭露香港經濟不穩的狀況。阿昌補充,金融其中一門專業是風險管理,當中會提到分散投資。阿昌表示,現時香港的經濟策略過份側重於國內項目;香港的零售業收入來源亦是靠內地客及水貨客的消費。作為金融行內人,他們期望香港的經濟發展可變得更多元,「大家都知唔應該All-in,而家只係提前向大家揭露呢個唔健康嘅狀況」。

現時,金融行業內亦紛紛討論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被交通銀行解僱一事,阿昌表示,同行早感受到紅色資本在港的強大勢力,「會感受換血同白色恐怖喺金融界散播緊。」

政治權利、勞動權利也是人權

在11月中,金融業職工總會曾就催淚煙對上班族的影響向勞福局局長羅致光發公開信,惟局方只以一頁「僱傭條例」的條文回覆,並籲僱主多加體諒員工。阿昌則認為,勞工處有責任推出具約束性的條文來保障打工仔上、下班的安全,「個回覆都係好廢,都係話勞工處『希望』點點點,同上次山竹打風一樣。」

photo_2019-12-10 17.48.13

在訪問期間,其中一名成員因加班工作而遲到,阿昌即笑言「你睇下,金融人成日加班,平時都無乜時間休息,仲邊會有時間關心咁多嘢呀!」因此,阿昌認為除了罷工以外,工會亦要爭取整體的勞工權益,如標準工時、合理工資。理事Candy亦指出金融行業的不成文規定,如合約條款上寫明不能向同事公開自己的工資和待遇,「咁變相係隱瞞同事有同工不同酬嘅情況。」 阿昌強調,政治取態必定牽涉政策制訂的方向,「所以關心政治都要關心埋勞工議題,而家個政府唔係你揀,亂放催淚彈都唔使問責」。因此工會亦著重勞工議題,並為會員提供服務及福利,從中教育會員,及提供參與議政的過程。

DSC02906
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理事Candy

在工餘時間處理工會行政事宜、不斷與會員開會,組工會的路途看似艱苦及無趣。阿昌即憶述理事會初次見面時的趣事,「大家都未見過面,就用telegram名去估大家係邊個。」Candy則笑說:「明明係女仔名,出到嚟原來係男人。」

DSC00548

「見到愈嚟愈多人加入,都會覺得罷工有希望」,目前理事會需要透過不同的行動及抗爭來累積經驗及人數,陸續有不少金融界的前輩及有心的義務律師協助工會的運作。阿昌指,已有愈來愈多行業組成工會,「由廣告界發起的一星期罷工是一個良好示範,同香港人講罷工都可以罷到一個星期。」

記者:黃雅文

版權: 

醫療界集氣大會 籲入工會抗白色恐怖 凝聚罷工力量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已持續半年,近日多個界別開始籌組工會,為罷工作出準備。多個醫療業界工會昨晚於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集氣大會,大會稱高峰時期有1,800人參與。多名工會籌委上台分享組織工會的目的及相關資訊,並即場設立攤位招收會員。有籌委表明成立工會是為了抵抗醫護界的白色恐怖,盼擁有「鐵飯碗」的業界人士能「抛低包袱,為街頭抗爭嘅細路做後盾」。

集會由醫管局員工陣線、香港職業治療師工會、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香港製藥及醫療儀器總工會及「反抗有理PhysioResist」聯合舉辦。其中醫管局員工陣線及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已於職工會登記局註冊,正招收會員,而香港職業治療師工會及香港製藥及醫療儀器總工會則在申請階段。

無標題

成立工會抗白色恐怖 為罷工鋪路

醫管局員工陣線籌委羅卓堯表示,希望召集一眾「和理非」業界人士加入工會,日後在不妨礙緊急服務為前提下發起工業行動,回應「三罷」號召。他指,早前曾有警員進入醫院產房,又有醫護集會被醫院高層反對,望成立工會抵抗業內的政治打壓和白色恐怖,亦為被捕的同事提供支援。

羅卓堯形容,新成立的工會具「政治同質性」,有共同的政治立場,盼日後發起行動時力量會更加「堅實」。他又表示,現時工會已有約300名會員,目標是招收超過十分一、即近8,000名醫管局員工,以增加代表性,將來組織行動時亦會較有影響力。

無標題
醫管局員工陣線籌委羅卓堯

言語治療師總工會籌委黎雯齡表示,現時已招收約100名會員,望會員人數能達300至400人,即佔業界三至四成。工會指,言語治療的服務使用者橫跨各年齡層,盼為使用者爭取他們應得的社會公義,在社會運動中站得更前。

「反抗有理PhysioResist」代表吳樂恆則表示,現時的物理治療師工會於反送中運動爆發後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唯有「另起爐灶」,為業界成立關注組。吳指目前群組已有約300人,曾進行罷工調查,及實名聯署譴責理大警暴。她指,物理治療師更容易接觸到因反送中運動而受傷的病人,她曾目睹病人肌肉腫脹至萎縮、韌帶撕裂,「深明有啲創傷返唔到轉頭,更應進一步抗爭」。她又籲有「鐵飯碗」的醫療業界人士「抛低包袱,為街頭抗爭嘅細路做後盾」,勿低估每人的力量。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工會代表可成代議士進入體制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上台發言,她指在現時醫管局架構下,工會的權力有限,如員工與管理層發生爭執,工會也無權於內部聆訊代表該員工發聲。但她提到,工會能成為「代議士」進入體制,只要工會會員佔該界別兩成,便能獲委任至醫管局的協商委員會,就員工待遇、醫管局發展等直接與局方對話,同時也能於立法會勞工界別投票。她籲業界人士選擇能代表自己的工會加入,又指自己已率先加入醫管局員工陣線,300元的會費雖看似昂貴,但「一粒催淚彈都500蚊」,認為加入工會絕對值得。

無標題

社福界下周罷工 籲棄「情緒罷工」組「理性罷工」

社福界代表亦上台發言,宣佈將於12月17日至21日發起「警告式罷工」。社福界罷工委員會籌委Winston指,行動有必要升級,但過去半年所號召的罷工均屬「情緒罷工」,只是回應個別危難,無法完全癱瘓城市運作,故有必要透過籌組工會發動「理性罷工」。

被控暴動罪的「陣地社工」陳虹秀坦言,社福界及醫療界等公共服務界要罷工十分困難,因要顧及服務使用者,但她指「再咁落去會有好多年輕人犧牲」,希望透過罷工抗爭避免年輕人再「送頭」,「唔嘗試點知道底線去到幾盡?」她又強調,「中共最驚就係連結」,工會將人們連結一起,便能凝聚巨大的力量。台下即有人高呼「大人肯罷工,細路唔駛衝」的口號。

物理治療師批現有工會無代表性

於私營診所任職物理治療師的Brian認為,反送中運動現時已陷樽頸,希望工會籌備罷工能帶來突破。他指曾響應號召罷工,但因任職私營機構,服務又不算緊急,故「冇乜影響」,明言罷工一定要「夠多人」,且向最大的醫療機構即醫管局施壓才有意思,相信當醫療服務「癱瘓一日兩日,高層一定要面對」。但他也明白醫護界關顧病人,故要靠工會說服業界參與罷工。

Brian坦言,雖已入行近5年,但也是今天才得知物理治療師有工會。得悉工會沒有就反送中作回應,他直批其「代表性低,與整體市民意願相反」,期望物理治療業界能成立新的工會,取代現有工會。

吳先生
吳先生

任職醫療儀器工作的吳先生指,樂見自己的行業成立工會,盼能為員工爭取福利,並增加業界的議價能力。他認為於集氣大會能覓得同路人,現場也見到不少同行,期望工會能組織跨界別的大型罷工,爭取訴求之餘亦不影響病人。現時就讀護理的周同學亦參與集會,盼畢業後也能加入工會,透過罷工向政府施壓。

周同學
周同學

記者:黃蕊獻

和你工會:酒店友、言語治療師招會員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各行各業人士響應呼籲,成立工會籌備罷工,以及強攻負責選出特首的選委會。星期日社福界罷工造勢大會現場,有香港酒店工會及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成員出席,即席招收會員,目前兩工會均已獲逾100份入會申請。

香港酒店工會主席徐先生期望工會能在短期內匯聚同業,日後在業界發動大罷工。徐先生表示,工會雖然只成立三個星期,但已招收70多名會員,以及尚有40多個未處理的會員申請,認為進度尚算不俗。

他認為酒店業界中員工一直面對不少不公平對待的情況,奈何大部份人選擇「逆來順受」,選擇維持現況。徐先生表示工會曾收到一個個案,指有酒店要求前線員工放「無薪假」,斥是「不公平,不合理」,「作為員工冇必要同公司承擔佢地嘅財政狀況。」徐先生表示,受害人「因為怕公司秋後算帳,所以冇公開到公司名」,表示若有更多相關資訊,而受害人又願意讓工會介入,工會定必作跟進。

徐先生稱,暫時未在申請工會上遇到太大的阻攔,但若要在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組別獲得投票權,需要加入「親中」的香港酒店業協會或香港酒店業主聯會,認為兩會根本不會受理其工會加入的申請,「呢個係一個非常唔公平嘅制度。」

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亦在現場設街站,工會主席黎小姐表示「業界嘅聲音一路都好散」,,「大家都唔知成行個whole picture係點」。她指香港目前有約1,200名言語治療師,工會雖然只成立兩星期,但已到超過160份申請。黎小姐期望工會將來能夠發起大型的工業行動,為業界及社會發聲。她表示工會雖然未及有權於立法會「勞工界」功能組別投票,但黎小姐指工會會爭取在特首選委會選舉的「醫療界」獲得投票資格。

記者:鄒樂瑤、何紹軒

採訪手記:清潔工硬食催淚煙殘留物 食環署「澄清」不盡不實

$
0
0
內容: 

本網昨日刊出《食環署催淚煙指引模稜兩可 清潔工零裝硬食半年殘留物》報導,指昨日凌晨警方在旺角一帶發射多枚催淚煙,早上清潔工進場清理時,違反食環署制訂的指引,未有足夠裝備。食環署昨晚透過政府新聞處系統發出公告,稱「並無此事」,並附上數張圖片展示清潔工在旺角工作時有配備N95口罩、眼罩等裝備,惟其回應避重就輕,不盡不實,本網亦從未收到食環署的直接回覆。

P2019121600738_photo_1169347
食環署透過政府新聞處系統發出公告,並附上數張圖片展示清潔工在旺角工作時有配備N95口罩、眼罩等裝備。

公告全文:

「對於有傳媒報道指昨晚(十二月十五日)旺角區大型人群活動後,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外判潔淨服務承辦商工人在事故後清理路面時,並無配戴適當的防護裝備,食環署發言人今日(十二月十六日)澄清並無此事。

食環署發言人重申,該署十分重視遵行有關配戴適當防護裝備的指引。」

DSC04153
清潔「特別小隊」清理期間,有食環署職員監工及拍照。

記者昨日早上全程跟進清潔工清理過程,必需指出署方回應不實之處。食環署發出的照片,全部均為穿上較多裝備的清潔「特別小隊」和洗地車運作情況,拍攝者相信為兩名身穿白色制服的食環衞生督察及身穿黑食外套的食環署職員。

DSC03947-2
外判清潔工只配備藍色外科口罩及自備的帽子作擋風之用

不過事實上,食環署職員及「特別小隊」,於早上七時正才到達彌敦道。他們到場前,其他食環署外判清潔工,早於他們到場前已開始清理催淚煙籠罩的旺角一帶,這些外判清潔工只配備藍色外科口罩及自備的帽子作擋風之用,而非「特別小隊」配備的N95口罩及頭套。

記者當日早上六時於旺角道垃圾站,隨部份清潔工出發到不同街道打掃。在亞皆者街及彌敦道十字路口,已見三名只配載藍色外科口罩的清潔工正將垃圾袋用繩綁在路邊欄杆,開始清潔及執拾地上雜物。

DSC03996(馬)
同樣曾受催淚煙籠罩的西洋菜南街、山東街及豉油街,卻只有無裝清潔工埋頭工作。

至早上七時,「特別小隊」進場清理彌敦道,但數步之隔、同樣曾受催淚煙籠罩的西洋菜南街、山東街及豉油街,卻只有無裝清潔工埋頭工作。記者目擊兩名食環衞生督察在彌敦道大街的拍攝一輪後,他們才走進西洋菜南街、山東街交界視察。他們並未向無裝清潔工提供裝備,只是用腳踢開地上路障。

根據食環署就處理催淚煙殘留物的指引,指「如清潔人員有需要,應戴上N95(或同級)呼吸器、眼罩及帽等。」

janitor
「特別小隊」清潔員配戴N95口罩的方法錯誤,食環職員卻未有理會

此外,即便9名「特別小隊」於彌敦道清理時,至少有兩名清潔員配戴N95口罩的方法錯誤,而在場的兩名食環衞生督察亦沒有提醒清潔工戴好口罩。

DSC04091
「特別小隊」在行人路上不斷用「乾掃」的方式打掃,肉眼可見路面塵土飛揚。

根據同一指引,署方建議清潔員不要使用掃把或刷子打掃,以免重新揚起大量催淚氣體殘留物微粒。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回應傳媒時,亦強調不能用高壓水槍或熱水沖洗,避免揚起微粒。惟記者發現,當日「特別小隊」並不是等待洗街車以用水沖洗後再「濕擦」地面,反而在行人路上不斷用「乾掃」的方式打掃,肉眼可見路面塵土飛揚。

清潔工的工作範圍根本不應包括處理化學廢料,他們亦未受過處理化學物料的訓練。食環署應考慮聘請專職處理化學廢料人手負責清場後的潔淨工作;而非「影幾張相」、甚至發出不盡不實的新聞稿來「證明」署方有所作為。

E5475317-BF25-42DF-B204-2DAEEA159DA3
衛生署首席醫生溫遠光

衛生署首席醫生溫遠光,在11月19日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上內回應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時,曾表示「一張圖片都唔代表真係咁,要依照當時真實情況去判斷。」如果相關部門有意了解清潔工如何處理催淚煙殘留物,不妨走到清場後的彌敦道街頭實測一番。

記者:黃雅文

版權: 

全港不是垃圾站就清潔工友清理催淚煙殘留物之職安問題,致食環署署長公開信

$
0
0
內容: 

全港「不是垃圾站」聯同區議會超過七成議員(347名)、多名立法會議員、9個關注清潔工人工會及組織,今天去信食環署署長表示極度關注清潔工清理催淚煙有害化學殘留的職業安全,並且強烈要求政府立刻公布催淚煙成份,成立專責隊清理化學殘留。

公開信內容如下:

致 劉利群署長:

自六月至今,警方已使用逾16,000枚催淚彈,催淚煙的殘留物無跡可尋成為各區的計時炸彈,嚴重威脅公衆的健康,全天候為公共衞生服務的清潔工友更是首當其衝。政府應顧及清潔工職安及公眾健康衞生,必須定立短、中、長遠對策。

就此,民間自發組織全港「不是垃圾站」強烈要求政府:

1. 立刻公布警方使用的催淚煙成份
2. 成立受專門訓練之專責隊處理催淚煙殘留物
3. 詳細評估各區催淚煙殘留物水平,並公開結果
4. 盡快回應「五大訴求」,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十一月底食環署向清潔工友發出《應對可能影響清潔工人職安健的大型公眾活動的工作指引》,當中「公眾活動後的潔淨工作」提及催淚煙殘留物之處理,只強調承辦商應進行風險評估及為工友提供N95口罩,眼罩、帽、防滑水鞋等裝備。但關鍵是催淚煙成份仍無從得知,新指引到底按照什麼準則訂定呢?既然毒氣成份成謎,怎樣確定上述裝備達標呢?再者職安健課程沒有包括催淚煙處理,工友根本未有專門訓練及意識,這樣不但危害工友健康,更減弱清理毒物成效。

根據《信報》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報導,工友實際清理情況與食環署新指引有所差別(請參考附圖),指引不足以保障工友職安。總括而言,食環署作為監管者,除了責成承辦商自行評估風險及提供裝備之外,是否就能置身事外?怎樣履行「為香港市民提供清潔衞生的居住環境」之使命呢?

清潔工人職工會及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曾於九月發表報告,並到食環署總部請願,但三個月來政府仍未公布催淚煙成份。全港「不是垃圾站」亦就此於兩星期前致電及電郵食環署總部查詢,至今未獲回覆。在此,請兌現 貴署「 積極回應 勇於承擔」之價值標準。

冀希回覆。
祝安康

全港「不是垃圾站」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食環署催淚煙指引模稜兩可 清潔工零裝硬食半年殘留物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昨晚,旺角街頭再爆發示威活動,防暴警察發射多枚催淚彈清場。早前食環署的指引稱將安排「特別小隊」主理清場後的清潔工作。今早6時半,記者在「催淚彈重災區」彌敦道亞皆老街交界、山東街及鼓油街一帶發現,沒有配戴眼罩及N95口罩的食環外判清潔工開始清洗街道。在打掃期間,地上微粒不斷揚起,清潔工「硬食」催淚煙殘留物。惟食環署衞生督察在場監工時,未有對清潔工作出相應指示。曾觀察清潔工在清場後清理街道的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表示,食環署沒有執行指引中建議的清潔方法,再者,清潔工人未經處理毒物的專門訓練,署方應開設新標書處理化學廢料。

DSC03996(馬)
清潔工沒有配戴普通外科口罩及眼罩

清場後5小時,即早上6時半,多名食環清潔工在彌敦道亞皆老街交界開始打掃街道,催淚彈殼仍遺留在地上。記者發現,同在「催淚彈重災區」掃地的清潔工卻配有不同裝備。在相同十字路口工作的清潔工,大部份僅戴上普通外科口罩及黑色膠手套;只有其中二人戴有N95口罩、眼罩、圍裙及頭套。有清潔工指不知催淚彈的殘留物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亦指不認識催淚彈的化學成份。

DSC03961(馬)
銀行聘用的清潔工在洗擦外面的玻璃門時,沒有配戴任何裝備

同時,位於彌敦道亞皆老街的銀行清潔工在清洗玻璃門同樣沒有配戴口罩、眼罩、圍裙及頭套等裝備。

DSC04091
清潔工在彌敦道、山東街交界打掃雜物時,地上揚起不少灰塵

另外,在清場過後的山東街可見催淚彈殼及雜物滿地,忙於掃地的清潔工沒有配備任何口罩及眼罩,掃地時地上灰塵不斷揚起。根據食環署就清理催淚煙殘留物的指引,建議清潔人士不要使用掃把或刷子打掃,以免重新揚起大量催淚氣體殘留物微粒。不過,在場監督的食環署職員未有向清潔工作出相應指示。

DSC04071
配有N95、眼罩及頭套的「特別小隊」

清潔員工工作一小時後,食環署職員才聯同9名配有N95、眼罩及頭套的「特別小隊」到彌敦道行人路面掃地。清潔工同樣直接用掃把掃地,揚起大量灰塵。有途人隨即咳嗽,亦有人馬上戴上口罩。

DSC04135

記者亦在彌敦道一帶發現兩部洗街車在南、北行車線噴水洗地,濺起地上較輕的垃圾及灰塵。其後,清潔工嘗試將水柱力度減弱,以免水花濺濕路人。食物及衛生福利局長陳肇始在11月20日接受訪問時表示,清理催淚煙殘留物時不應以掃把直接掃起殘留微粒,而是要用水流緩緩沖洗後濕擦地面。

DSC04023
今年年初引入的新式洗地機洗地,設計減少水花濺起

其後,記者發現有清潔工在西洋菜南街一帶使用今年年初引入的新式洗地機洗地。與舊式高壓水槍不同,新設計的洗地機圓盤中間藏有高壓水槍,因此未見有大量水花及微粒濺起。

D0C19EC4-21C1-41D3-AB2A-82AD7F4B31F9
新界西立法會議員朱凱廸

新界西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今早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詢問有關食環署沒有協助清潔工跟隨指引的情況,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回應指,雖然CS催淚性毒氣的半衰期為數天,如清潔工跟從指引進行清潔,是不需要專門處理化學廢料的承辦商接手清潔工作。他補充,會再向食環署反應意見,並提供培訓予清潔工。

DSC03932
彌敦道亞皆老街交界有不少催淚彈殼遺留在地上

記者:黃雅文

版權: 

工人追討廿萬欠薪 防暴警介入護僱主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協助工友追討欠薪的「勞工組」,今早聯同一名受聘於快馬的速遞員,到公司追討欠薪逾20萬。防暴警察一度到場,「分隔」勞資雙方,又代勞方傳話,引來「勞工組」成員不滿。勞資雙方最終成功展開談判,於星期二晚「對數」,確認拖欠的金額。「勞工組」成員區立行事後稱「追糧追到有防暴都係第一次」。

今日(16日)「勞工組」發起「和你追」行動,協助一名於快明有限公司的日薪僱員阿輝,到公司上門追討其應有勞工保障。涉事公司被指違反最低工資條例、剝削年假及勞工假等勞工福利及非法扣薪,合共款項逾20萬。他們一行十多人要求與公司負責人會面,惟等候近兩小時仍未有回應,期間不少從該公司出入的人指罵「勞工組」成員及現場記者,斥「關你咩事啫?死廢青!」

「勞工組」成員曾兩次嘗試入內談判,自稱公司代表陳先生和馮先生到門口會見「勞工組」,首先「問清楚」阿輝追討哪一家公司(註:同一地址有八間公司的招牌),又表示不清楚「418」保障,即連續四星期每星期工作逾18小時,可獲《僱僱條例》下的勞工權益。兩名公司代表又要求阿輝證明自己在此工作,又言臨時工的處理手法有不同。

爭議期間,一隊防暴警察到達快明有限公司現場「調停」,分隔勞資雙方,引起「勞工組」成員不滿,他們表示今日行動只是追討欠薪,觸犯刑事罪行的是資方,警察卻到場保護犯法的僱主。「勞工組」成員又指在場警員不熟悉勞工法例,亦無權介入勞資糾紛。警員則多次重申是有人報警,該處亦屬公司私人範圍,要求「勞工組」成員離開,又一度傳達公司談判的條件,再次引來不滿。

IMG_1366

自稱公司代表馮先生指,認為應由「中間人」即勞工處安排勞資對話,「勞工組」則斥公司已觸犯法例,由勞工處介入對公司亦無好處。最終雙方協訂於星期二晚上八時「對數」,資方代表又承諾在雙方就金額有共識後,一星期內向阿輝發岀本票或現金。

涉事工友阿輝在2016年6月入職,入職時以日薪計算,並沒有簽署僱傭合約。阿輝6年來每星期工作五日半,每日工作十小時,符合「418」規定,按法例僱主需支付強積金、法定勞工假及年假薪金。然而在六年間,僱主並沒有向阿輝繳付年假及勞工假期的薪金共$59,780,而公司拖欠的強積金供款,六年累計達$33,804。此外,阿輝稱實際每小時工資低於最低工資,當中差額達$139,154.5,要求公司支付$233,338.5欠薪。

IMG_1360

阿輝又稱,他的朋友曾因被盜竊兩件郵件,被要求寫悔過書及每次扣薪$600。「勞工組」表示屬非法扣薪,目前法例規定最高扣薪限額為$300,而且物品被盜竊並不是合法扣薪原因。阿輝又指公司規定「有人打來催單,就會扣人工」,「勞二組」指同屬非法扣薪。

候任元朗區議員、「勞工組」成員郭文浩指,僱主剝削員工的情況常見,認為阿輝被剝削長達6年,情況嚴重,「今日阿輝願意企岀黎,絕對唔係個別例子,希望更多的工友願意一齊企出黎,站在勞工的角度一齊去聲討無良僱主。」香港廚師聯盟的工會主席吳志輝指,涉事公司欠薪「係刑事,要坐監」,表示「雖然現時勞工法例已千瘡百孔,但仍要站岀來爭取應得的勞工權益」。

IMG_1368

「勞工組」表示,工友自行追薪「合情合理合法」,阿輝選擇不向勞工處求助,是因為認為現行法例偏幫僱主,而循法律途徑處理需時亦長。「勞工組」稱是次行動命名為「和你追」,指相信勞工被剝削非單一事件,「工人的權利也是缺一不可」。

記者:何嘉茵


社福界一連三日罷工行動 首日製「黃頭盔海」贈市民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社福界今日起發起一連三日罷工,社福界罷工委員會估計約有2,000人參與。首日罷工行動以「哀悼」為題,數百人聚集於愛丁堡廣場製作寓意「堅持」和「守護」的「黃頭盔」,於下午到各區派發。主辦單位稱,希望透過行動讓港人重新思考三罷可能性,呼籲同工在疏導他人情緒時亦要關心自己,寄願社福界能團結,凝聚力量。

冀以罷工保護年輕人 籲各行業思考三罷

社福界罷工委員會指,參與行動的同工包括來自東華三院、信義會、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明愛、社會福利署等。反送中社福聯合陣線Tonica稱,不忍再看到年輕人押上前途以至性命去為香港打拼,因而思考以罷工的方式表達訴求。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倫智偉指,明白社福界罷工不會造成經濟壓力及威脅,「但係點解我哋都要罷,罷委會一個好明確嘅諗法,就係希望香港人(包括社福界)去重新思考究竟香港三罷嘅可能性有幾大」。倫智偉提出,是次罷工是「放低工作但並不是放低責任」,社福界背負人道和道德責任,令罷工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惟仍堅持罷工正正反映了香港處於一個危急的時間,呼籲全港各行業共同思考罷工的可能性。他又稱,應視是次罷工為累積經驗,為下次為期更長的罷工「鋪路」。

IMG_5706

倫智偉亦指,收到消息社會福利署要求各機構滙報有否受到罷工影響,他指預期影響會是短暫並且是機構可處理範圍內,澄清罷工目的非影響或停頓服務,而是希望能將「心力同人力資源放係社會更需要我哋嘅地方」。Tonica呼籲各機構高層或單位主管制定危急應變措施,以應付罷工或近日發生的「人道危機」,如警方在社福機構旁發射催淚彈,同時呼籲同工學習「放低工作」,勿聚焦眼前成效要放眼更長遠效果,希望社福界罷工非「情緒罷工」,而是發動有系統和組織的罷工,才能帶來更大的影響。

IMG_5693

感警察違社工價值

社工Q小姐指,參與罷工「雖然經濟影響唔到啲咩,但係意識形態,話俾班小朋友聽又好,話俾政府知都好,即使作用唔大我哋都係同青年人同在」。她亦攜有紙摺的黃頭盔,稱黃頭盔在運動前期雖是保護的作用,但在後期已成為堅持的象徵。

馮先生從事青少年服務相關工作,眼見青少年被警方濫暴,促使他決定參與罷工。他認為罷工是一種表態,能夠反映「社工捍衛嘅價值,就係我哋好重視人權同人嘅尊嚴」,批評警方執法踐踏被捕人士的尊嚴。馮先生亦指罷工是一種社區教育,能夠教育街坊罷工的影響,並期望能形成連鎖效應,「老實講無人想罷工,無人想社會癱瘓」,但正因以合理、合法的渠道發聲得不到回應,無可奈何才以此方式發聲。

IMG_5689

黃頭盔象徵反抗 「係保護自己所堅信嘅嘢」

周先生與周小姐亦是社工,他們指已經對政府無期望,惟望有更多同工發聲,凝聚業界力量。他們也響應主辦單位呼籲,製作黃頭盔,周先生指於他而言黃頭盔代表「反抗嘅心」,是一種保護道具,而非攻擊性武器,「為咗去保護自己所堅持相信嘅嘢,因為呢個頭盔唔係咁容易被打爛,是保護自己嘅心態。同埋要保護自己先可以企落去,如果唔係就好容易倒下,所以係保護同埋捍衛自己嘅價值。」

IMG_5698

社福界罷工委員會於下午1時15分發起「五區默站」,並於下午展開「五區和你哀」街站行動,讓市民在「連儂布」上寫下運動中被破壞和失去的東西,或是鼓勵的話語,並準備了約5,000個黃頭盔贈與市民。今晚7時於愛丁堡廣場亦有「香港人道災難哀悼會」集會,而社福界未來兩日將會以「連結」和「行動」為題進行宣傳、問卷調查和遊行等行動。

IMG_5691

記者:陳欣媛

金門終在工友堅持下跪低 海洋公園水世界拖糧 工人眼淚血汗建成

$
0
0
內容: 

今晨8:30本會與13名石矢及雜工工人,到海洋公園興建中的水世界地盤示,發動工業行動追討欠薪,封鎖地盤車輪出入口。工人受聘於(二判)聯友創建工程有限公司、及(大判)金門建築有限公司。分別於2018年7月開始,至2019年10月遭拖欠海洋公園水世界地盤,及西九龍綜合劇場L1地盤之薪金。包括日薪工資、加班費、欠薪變相被解僱的代通知金、年假及勞工假。工友曾多番向金門及聯友追討,亦已到勞工處及勞資審裁署求助,但金門只支付了首2個月的薪金,其他薪金工友苦追無果。拖欠款項合共約$250萬。

直至大概早上10:30,大判金門代表高麗華女士到場,冷漠地表示已於法庭完成了所有大判代償的責任,不會再支付任何工人欠薪,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她指金門聯絡不到二判,但同時不斷叫工人向二判追討,連工人的欠薪清單也不願意看看,亳無解決問題的誠意。工人大怒,與其理論,並繼續封鎖地盤車閘。及後,高麗華向工人表示願意支付工人的日薪拖欠部份,但不包括其他款項。

約中午時份,海洋公園公共事務部代表到場,指已向金門支付工程費,會向金門了解事件。其後,金門高麗華向工人表示,可以支付所有欠薪。但不會即日支薪,因公司行政程序,7天內才會發放支票。工人不收貨,再次重申需即日出糧,如金門需多幾天時間出票,工人會繼續每天封鎖地盤,直至收到欠薪,奉陪到底!高麗華竟反斥工人「唔講道理」、「無誠意」,其態度惡劣。但事實上,是金門一直在知情情況下,無視欠薪問題,縱容聯友繼續工程及拖糧。工友已久久等候多個月,多次以不同途徑向金門表達訴求。今天要求即日出糧,又有何不可!然而金門顛倒是非,惱羞成怒,惡人先告狀,行為無稽又可恥!工友堅持訴求,直至約下午2:30金門讓步,終答應工友訴求,並開始對數。至晚上7:30工友收齊支票,解封地盤。

二判故然有責任支付薪金,但金門作為大判絕對有責任,監察及管理。而法例要求,只是最低標準,不代表履行後就沒有道德責任。金門亦是近年多宗欠薪事件中的涉事大判,劣跡斑斑。另外,業主海洋公園監管不力,多次縱容轄下工程承判商違法拖欠薪金。而可笑的是,口口聲聲為香港人製造快樂,但實質卻剝削工人,只顧建築成果,不理過程有多少工人受苦。外判制度,只是將工程外判,但不等於責任也可以一同外判!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 (職工盟屬會)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海洋公園水上樂園地盤拖糧260萬 工人冒雨堵入口抗議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今早8時半,13名石矢及雜工工人到位於香港仔深灣的海洋公園水上樂園工地追討欠薪,冒雨以水馬堵塞出地盤入口抗議。工人斥責「大判」金門建築公司,及「二判」聯友創建工程有限公司,互相推搪出薪責任,拖欠工人長達12個月工資,總數達260萬。海洋公園代表遲遲未出現,其後僅現身5分鐘,而聯友未有代表現身。在多番追討後,金門近下午2時才答應工人條件,即日支付薪金。

海洋公園現正興建水上樂園,預計於2021年啟用。二判聯友創建拖欠工人近200萬,工人在「欠薪超過一個月當作僱傭合約」原則下離職,另覓新工作。根據《僱傭條例》,僱主有責任支付僱員所做工作的薪酬,以及給予工人解僱後的代通知金、年假及勞工假期薪金。工人多次聯繫二判未友回覆,尋求勞工處協助,以及與大判在勞資審裁處會面,終僅獲發兩個月薪金,及後遲遲未取得其餘工資,只好今早聯同建築地盤職工總會代表發起行動追討。

姜先生
工人代表姜先生

16張A3紙列出欠薪 二判要求工人墊支逾二萬膳食費

工人代表姜先生指,聯友自去年12月起開始欠薪,除此以外,聯友亦拖欠部分工人於西九綜合劇場L1地盤的薪金。在多次追討下,金門9月時聲稱會發5月至8月工資,但最後僅發放6月至8月三個月的工資。工人及後再追討其餘工資時,仍然無法聯絡聯友,金門繼續指示工人工作,工人最後只好尋求勞工處協助。

姜先生指於12月勞資法庭聆訊時,金門引用《僱傭條例》,表示經已履行責任,發放至少兩個月工資,拒絕補發5月、9至10月的工資。工人發現無門循法律途徑追討,放棄繼續上訴,選擇發起工業行動追討薪金。

姜先生又斥責承辦商無視勞工權益,要求石矢工人連續工作24小時。姜又指聯友要求工人墊支,為工人及科文購買膳食,金額達二萬多,但卻從未發還。

DSC_3001

工人今早以水馬堵塞地盤出入口,舉起紙牌及橫額抗議,要求發還薪金。他們於橫額上以16張A3紙,列出欠薪。建築地盤職工總會代表何天忻指出,需要以如此巨大方式是展示,是因為拖糧問題「史無前例」地嚴重。

工人抗議兩小時後後,金門代表高小姐到場與工人交涉,惟稱「大判有咩責任」,意圖推搪責任。雙方談判不果,工人表示會無限期留守,或行動升級。何天忻斥責海洋公園及金門作為業主和大判,沒有監察聯友,保障勞工權益,「海洋公園保育動物,但完全就唔理勞工生死」。

DSC_3036
金門代表高小姐

海洋公園公關僅出現5分鐘 聯友「神隱」從未現身

海洋公園公共事務部兩名代表在近中午12時短暫出現,表示對事件關注,但沒有任何回應。公關及後以電郵回覆獨媒記者,稱已要求金門盡快處理相關情況,並強調公園已盡合約支付工程費用予金門建築。

與此同時,聯友至今仍然「失蹤」,未有任何代表現身。姜先生多次以WhatsApp聯絡聯友負責人,但未獲回覆,今早更致電對方20多次,只獲回覆「有事忙」。

海洋公園代表
海洋公園代表

工人大訴生活困苦,需要負擔起照顧老幼的責任。謝先生被拖欠近30多萬,無法支付租金等生活費用,需要向親友借錢數以十萬應付,飽受壓力無法安睡。另一名工人蔣先生則表示,暑假時答應與子女旅行,但因未得到薪金,只好讓子女自己旅行,自己留在香港。農曆新年即將來臨,工人戴先生指「無錢過新年」。

工人代表姜先生近56歲,他指被拖欠薪金至少14萬,在一眾工人中已算是「細數目」,嘆有工人被拖欠超過30萬。他無奈稱從事石矢工人30多年,首次遇上如此嚴重的欠薪問題,「你估拋頭露面好玩,啲錢係自己辛苦賺返來」。他又指出現時建造業市道淡靜,生活更為困苦。

金門代表高小姐及後表示願意支付所有薪金,以及工人請假追討工資的損失費用,但仍一度留難,指工作繁多,需要7天時間才能夠發出支票。工人拒絕,堅持即日發薪,否則繼續無限期堵路,金門最後才改口指對數後,財務部即日能夠支薪。

DSC_2859

記者:陳世浩、何紹軒

反對政治迫害印傭 Yuli 500名巿民團結抗爭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原文連結:中國勞工論壇

反對種族主義並支持國際團結

社會主義行動報導

12月初發生了一宗赤裸裸的政治打壓,為香港民主運動再蒙上一層白色的陰影。在港工作逾十年的印尼籍移民家務工Yuli Riswati被入境處遞解出境,原因明顯與她積極報導香港民主運動有關,她將運動資訊用印尼文帶給同鄉,又協助改善其他印尼家務工在港處境。 她接受媒體訪問對於運動的立場的七天後,入境處就作出打壓,不尋常地先以工作簽證問題為由上門將Yuli拘捕。儘管其後法院徹銷她的「過期居留」控罪,入境處又以她「無親無故、無地方住」為由將她押入羈留中心達29日,其間受盡不同程度的不人道對待。處方更無視任何反對聲音,阻止她聯絡律師和強迫她撤銷簽証續期申請。被受威脅和恐嚇下,Yuli無奈接受了指令並被遣返回印尼。

12月6日,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了一場聲援 Yuli 的集會,約有500名巿民參加。在支持 Yuli 的聲音此起彼落下,社會主義行動訪問了幾名參加者,了解他們出席集會的原因。

Victor是一名30多歲的文員,他對人境處的手法尤其不滿。「我在新聞上得知事件,入境處將 Yuli 拘押在羈留中心後,一連串毫無準則、違反人權及不仁道對待的手段令我非常憤怒。我亦有參與反送中運動,我認為Yuli 都是民主運動的手足,所以我到來支持Yuli 。明顯這是一場政治檢控,我認為整件事有很多空間可改善,例如公開入境處的收押準則等。」

我們不能將她拋棄

自小在外國長大的Laurie 是 一 名家庭主婦,她因為支持反送中運動特意回來香港。她認為今次撐印尼移民工的集會很有對港人的啟發性,並提出究竟何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的問題:「很多人說南亞人不是香港人,人可以有多重身份,例如我長期在外國居住,擁有外國護照,生活文化都與外國相近,但長期在港工作的Yuli是一名穆斯林信徒,那究竟是誰才是算香港人?」「我來這裏是要告訴所有人,政府不是只打壓知名社運人士,還有很多人,例如印尼移民工,他們比普通巿民更弱勢,更多制肘下仍然勇敢站出來,所以我們不能將她拋棄,移民工的抗爭和香港現時的抗爭是連繋在一起的。」

帶上口罩的劉小姐自小在僱用家務工人的家庭裏成長,體會到社會一直存在對移民工的偏見與她自身的體驗存在極大反差。「為什麼做家務就是下等?為什麼外傭是個貶義詞?我認為社會對移民工太多誤解,今次 Yuli 事件得到這麼多人關注,是難得的正面報導,所以我站出來,就是要改變社會對移工的負面形象。」「我知道移民工面對著政府的《兩星期條例》,兩星期內找不到新僱主,就是重新負擔昂貴的中介費,令他們就算遇上惡劣的僱主都只能忍氣吞聲。我知道有僱主只給兩塊麵包作移民工的早餐,其實我們重視香港民主,爭民主爭人權,我們亦要同樣關注其他人是否有這樣權利。」

12月6日的聲援集會反映出群眾意識的改變,反對種族主義並支持國際團結。這是反威權抗爭運動的副產品。社會主義行動認為要團結 本勞及外勞 共同鬥爭並組織起來,共同為所有工人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工資、權利。我們的共同敵人,就是同一個打擊民主權利,以及嚴重歧視移民工的政府。

改變宿命你都得

$
0
0
內容: 

這一個成立工會的浪潮可能係打工仔改寫命運的難能可貴機會。

這個多月來,幾乎每一天都收到 不少查詢成立工會的電話。當中有一部分的朋友坦言從來不了解什麼是工會。有人以為工會只會和管理層對著幹、成日發動罷工!職工盟30年來不時地被指稱為搞事、搞亂個社會的幕後黑手。這些說話背後的目的,就是希望壓制工人的聲音和改善權利的機會,唔識嘢的老闆眼裏面只懂得單方面做決定,完全唔識乜嘢叫協商和共議。員工一出聲就係作反。於是一些人以為,總之係工會就得啦,實會幫僱員爭取改善,工聯會好中意和諧呀!但係每一次有關要改善僱員更佳勞工保障福利退休等等問題去到立法會的時候,大家就會見到接近一面倒的情況,就是某些商界以及建制的力量如何把工人的保障束之高閣、任意抹黑。大家不禁會問工人的力量到底去了哪裏?為什麼外國的工會那麼強?香港工運總是那麼弱?

說來說去就是僱員很多基本的權利過往都不停受到打壓, 連最重要集體談判權的立法,於回歸後在工聯會與及建制力量推倒之下,整條法例被廢除。無咗這條法例,我們失去了甚麼?

集體談判權裏面有三部分:第一是代表權、第二諮詢權和第三談判權。在不少外國工會的歷程,這些重要的權利是希望能夠在不會隨意發動罷工的情況下,逐步解決勞資關係入面的各項爭議和改善勞資關係,而更加重要的就是尊重任何勞工都有佢哋嘅民主權利。可惜香港過去建制的力量太大,建制的的工會在制度上,任何諮詢架構或者議會議席入面都以全票制幾乎保障他們必然當選的機會,所以真正幫勞工的聲音和團體,從來唔容易影響任何勞工和民生的立法決定。唔想咁悲哀是嗎?機會終於到了,你知不知道你都可以改變未來打工仔女宿命、為政治權利發聲呢?就係快啲入工會、組工會囉!

大家現在已經意識到有必要增加工會的數目,好讓這些接近被壟斷被代表的情況有機會去改寫。只要好好記住,政治權利(即是選票)的爭取和勞工權益改善就好像一個人的左手和右手要互相配合,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工會最重要的一個基本職能就是建基於勞工議題去連結最大量的會員才得以無限延伸戰鬥力,如果只為選票,就會變成工賊會,無爭取改善勞工權益嘅工會最終只被會員和社會唾棄。

版權: 
Viewing all 163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