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勞工
Viewing all 163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港鐵新工會爭公開7.21、8.31CCTV 主席:想擺脫「黨鐵」之名為市民服務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在反送中運動期間,港鐵在7.21及8.31事件中拒絕交出相關閉路電視片段,更在8月下旬申請法庭禁制令,准許警方進入車站執法,故被不少市民稱之為「黨鐵」及發起「罷搭」行動。早在10月中,關注7.21及8.31事件的港鐵員工成立「港鐵新動力」,以工會的身份介入反修例運動。工會主席陳凱暉強調,新工會的成立要「擺脫『黨鐵』呢個名」,望以會員人數令公司重視員工在政治上及職場待遇上的意見。

DSC06118
「港鐵新動力」主席陳凱暉

招募會員受公司阻撓 只能於網上招募

港鐵一共有8個工會,而「港鐵新動力」則是兩鐵合併後的第二個工會。工會主席陳凱暉憶述在10月初籌組工會時,都是「靜靜雞」沒有張揚,「管理層喺我哋成立個日先知我哋搞緊工會。」最後,「港鐵新動力」於10月19日順利刊憲。雖然工會的理事會尚未受到公司打壓,然而現時公司不斷限制工會招收會員的方式,因此,現時工會已招收的300多個會員都是從網上招募回來,約佔全體全職員工約1.6%,當中超過一半都是35歲以下或年資低於5年的員工。

IMG_7313
工會副主席吳景祥

工會副主席吳景祥補充,雖然公司會為工會提供地方作會址之用,但管理層亦有在非正式會議中「探口風」,問及對反修例運動的態度。工會曾申請在港鐵站內擺放招收會員站,卻被高層以不符合消防條例為由拒絕。工會成員又欲於「迎新日」向新入職同事派發單張宣傳工會,又遭公司以資源緊拙及以往並無相關做法為由拒絕。吳景祥稱,「只可以靠網上宣傳先,我哋都會係1月1日民陣元旦遊行擺街站收會員!」

溝通會中討論7.21及8.31事件 遭建制工會打斷發言

在反送中運動期間發生7.21元朗西鐵站恐襲及8.31太子站事件具爭議性等事件,工會主席陳凱暉指,工會早前就港鐵公司於反修例運動中的狀況向會員及公眾作問卷調查,收到1,090份回覆,結果發現大約7成的受訪者都支持公開7.21及8.31的閉路電視片段,並認為管理層需負上最大責任。

tg_image_2995468920
「港鐵新動力」在通訊軟件Telegram 頻道向會員匯報高層就不同議題的回應。

惟在與高層的溝通會上,「港鐵新動力」發表問卷調查結果及表明對7.21及8.31事件的立場時,卻遭到建制工會的代表打斷發言,認為溝通會不應該談及政治。即使車務總監劉天成允許討論,建制工會亦繼續打斷發言,更威脅離場抗議。

直至現在,市民每月21號都會到元朗西鐵站靜坐抗議;亦有市民在發生8.31事件後曾到太子站跪求員工交出當晚的閉路電視,生怕有人在站內被打死。雖然民意清晰可見,但港鐵公司一直只作官腔回應,並無實質行動作出改善。工會理事均認為港鐵公司可「做得更多」,加上不少舊有的工會已無實際運作,因此年資較淺、盼望改變職場生態的全職員工便萌生組織工會的念頭。主席陳凱暉強調,新工會的立場雖可說是所謂的「黃」,但亦會包容不同聲音,除「淺黃」至「深黃」的員工外,亦有「淺藍」員工因就勞工議題表示關注而入會。

重視勞工議題 招收會員壯大實力

早前的問卷調查亦顯示有七成的受訪者認為工資過低,陳凱暉認為這亦是港鐵全職員工流失率高的原因,他舉例指,香港的運輸業平均薪金約有18,000至20,000元,但港鐵列車車長卻只有15,000至16,000元,巴士司機的底薪更只有約14,000元。另外,公司舊制及新制職員亦有著差天共地的福利待遇,兩鐵合併後的新入職的港鐵員工享有的醫療福利設有一年40次的上限,與合併前的地鐵及九鐵員工的無限次醫療福利有所不同。

被問及新工會會否在不同議題上向其他現存工會合作,甚至發起工業行動。陳表示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但一切要交由會員於4月的會員大會上民主投票決定,而工會的首要目標是招募更多會員,令工會更有力量與公司角力。

DSC06123

斥公司漠視前線員工權益 以「怕被尋仇」為由將被捕員工調職

在反送中運動期間,不少示威者因不滿「黨鐵」包庇警方濫暴濫捕而到站內集結及破壞站內設施,因此,不少港鐵員工在通勤時往往會遇上防暴施放催淚彈清場。陳凱暉表示,港鐵公司雖是國際大公司,對於前線員工的保障卻少之又少,在現時會隨時發射催淚彈的狀況下,車站的職員只獲提供普通外科手術用口罩作防護。

此外,陳凱暉特別提到有員工因被捕而被公司以「驚有人尋仇為由」被調離崗位,被調職的員工如最後判無罪,亦很大機會不能返回原有崗位。陳表示,雖然相關員工沒有被公司解僱,薪金福利亦沒有任何影響,但他質疑為何一個沒有被定罪的人要受到公司如此對待。

DSC_4620
早前東鐵線紅磡站出軌事件

早前公司曾於7.21事件後發聲明斥責事發列車的車長下達「清客」的命令,陳凱暉指,行車實質狀況是需要由總行車控制主任下達命令,才可協助乘客離開車場,他質疑港鐵的譴責對前線車長不公,「嗰晚咁嘅情況,邊個都唔識應對,公司推個前線出去,就好似行內有句野叫『又係車長食晒』」。而在9月17日東鐵線紅磡站發生出軌事件,至今港鐵高層仍未作出任何交代,他會於工會成立後將各種問題一一向公司反映,希望港鐵「不是為政權服務,而是為市民服務」。

記者:何紹軒、黃雅文

版權: 

醫管局員工陣線籌委會聲明:抗議醫管局打壓工會 漠視言論自由及罷工權

$
0
0
內容: 

醫管局員工陣線(下稱本會)籌委會就向醫管局申請擺設街站招募會員一事,因醫管局對本會作出言論審查,意圖打壓對工業行動之討論,完全漠視員工的言論自由以及基本法保障的罷工權,並以此為由對本會街站申請一拖再拖,本會表示極度遺憾並予以強烈抗議。

事緣本會於十二月二十三號向總部申請於伊利沙伯醫院、瑪嘉烈醫院以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擺設街站作招募會員用途,總部最初回覆指只需據各間醫院之內部指引作出申請便可;本會亦於十二月二十四號下午得到瑪嘉烈醫院的批核("approved")。然而,本會卻於十二月二十五號再次收到瑪嘉烈醫院回覆,指醫院街站申請需等待總部審批,並聲稱早前只是原則性批核("any previous indication of approval should be in principle only")。由於此說法與總部較早前的說法不一, 本會於是即日電郵予瑪嘉烈醫院以及總部,詢問關於申請街站的正確程序,以及批核的內部指引和上訴機制,以便本會作出適當安排,但醫管局一直從未正面回應本會的詢問。

本會再於十二月三十號收到醫管局總部電郵,向本會提出一連串問題,要求本會回答,方可繼續街站申請程序。問題包括:

本會一張宣傳單張上印有「我們現正籌組工會去支持全港三罷」的字句,醫管局希望本會解釋此句的意思,並指明本會將會作出甚麼行動。

醫管局再指出本會的宣傳單張上寫明工會成立目的為「聯糸(繫)同業發起工業行動」,醫管局希望本會指出工業行動的計畫、會否影響醫院運作和病人等。

對於醫管局針對本會的言論審查、以本會立場打壓本會,並拖延街站申請意圖阻撓本會招募會員,本會表示強烈抗議。本會對醫管局的行為有以下回應:

1. 醫管局漠視基本法

《基本法》第二十七條清晰指出:「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醫管局員工陣線作為一個工會,提供平台給予會員對工業行動作出討論,正正就是行使基本法賦予香港居民的權利。然而,本會未曾正式發起任何工業行動之際,醫管局卻假借詢問工業行動細節為由,拖延甚至撤回本會擺設街站的批核,意圖阻撓本會招收會員,完全漠視基本法對於言論自由、參加工會權利自由等保障。

2. 醫管局內部審查打壓言論自由

本會較早前已去信醫管局,指本會並未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亦未選出理事會。本會一向就工會的成立進度、舉行的大型活動主動致函醫管局,期望保持高透明度。因此,醫管局明知本會從未發起任何工業行動之際,卻強詞奪理,企圖以本會有意發起工業行動而作出無理打壓,多番阻撓街站申請,意圖打壓任何與工業行動有關的討論,滅絕一切員工對醫管局不滿的聲音。

醫管局對於本會宣傳單張的言論審查就儼如選舉主任一般,要求本會對字句作以解釋。然而, 本會亦得知於2016年,當時的衛生服務界別候選選委於醫院申請街站,只需一日通知便獲批核。本會對於醫管局批核的雙重標準予以極度不滿,再加上局方未能明文表示批核準則,如此拖延本會申請,又是否如外界所推測,涉嫌對新成立工會作政治打壓?

3. 醫管局內部行政混亂,互相推卸責任

本會最初向醫管局總部提出申請,得到的回應指街站申請應由個別醫院處理,然而當本會將申請交到醫院後,醫院則回覆指需要總部作出考慮及批核。本會對於總部以及醫院之間欠缺溝通、互相推卸責任之行為表示非常失望,尤其是有個別醫院發出批核之後再度撤回,令到本會對外宣傳顯得訊息混亂。

本會於申請過程中一直高度配合,例如個別醫院電郵詢問額外資料,本會都一一回覆。然而,當本會申請被駁回時,為配合有關程序,本會希望獲得局方提供批核準則或有關指引時,局方卻一直避而不談,只是含糊其辭指需要更多時間作出考慮及批核。本會對此感到極度困惑及不滿,若然局方有明確的批核準則或指引,為何有個別醫院批核後又撤回,是否涉及行政錯誤?若然局方根本沒有批核準則或指引,又憑何等原因拖延本會的申請?本會強烈要求局方可以給予合理說明。

最後本會再一次對醫管局作出強烈抗議和譴責,並要求醫管局就以下幾點作出回應:

1. 醫院街站申請的正確程序、審批標準及指引
2. 以上申請程序的上訴機制
3. 本會進行工業行動的討論,乃行使基本法保障的權利和自由,請醫管局公開回應是否禁止員工討論工業行動

本會將會就醫管局意圖打壓工會一事發起聯口署,不排除會進行下一步行動。本會亦希望各行業工會能加入聯署,共同抵抗各行各業所面對的白色恐怖。

版權: 

【元旦遊行】新工會成立籲「全面抗爭」 團結抗白色恐佈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今日下午發起元旦遊行,40個工會沿遊行路線擺設街站宣傳,當中不少是新成立的工會。各工會於灣仔修頓球場外高呼「加入工會、全面抗爭」,呼籲遊行人士加入所屬工會,支援抗爭行動。不少工會都是透過Telegram籌組成立,希望保障同業權益,團結起來抵擋白色惡怖。

186A7278
教育同行執委Verona (右)

教師工會:不會發起罷工 但尊重同業決定

「教育同行」執委、幼稚園老師Verona表示,工會於去年10月成立,於Telegram籌組委員會,現時共有20個籌委,因未獲批成立,仍未能招收會員,冀借元旦遊行作宣傳,招募更多籌委。

Verona表示,「教育同行」的理念包括守護教師專業、學生人權、響應民主運動。Verona指,打算參考「和你寫」活動,呼籲教師和學生於工會的Facebook專頁和Instagram投稿,表達心聲。Verona表示工會不會呼籲教育工作者罷工,因為教育工作者責任較大,一旦罷工對學生影響深遠,又擔憂遭清算。她亦指,工會基礎不大,不能代表整個業界呼籲罷工。但她表示,雖然不會呼籲罷工,但會尊重同業的決定,「自己衡量承擔到責任就得」。

(左)張小姐
寵物界工會籌委張小姐(左)

寵物界工會籌委張小姐表示,工會現時並未正式成立,只遞交了申請表格,「等咗兩個星期都未批,可能因為呢場運動多咗好多人成立工會,所以時間長咗。」張指,工會成立目的是希望為動物發聲,近日有不少市民的寵物皆因吸入催淚煙而死亡,「好多動物直接受害」。工會現階段打算聯絡區議員向政府表達訴求,要求警方停止施放催淚彈和出動警犬。張續表示,希望將來有更多寵物業人士及寵物義工加入工會,又指提倡「人寵合一」,強調動物是生命,必須關注動物權益。

阿森
香港航空業界聯合總會籌委阿森

航空業工會:低調宣傳憂打壓

香港航空業界聯合總會籌委阿森表示,工會於去年11月尾成立,現時共有9名籌委。阿森表示,航空業界於運動中前期已面對打壓,行內佈滿白色恐怖,例如早前國泰機師於機艙廣播說出「香港人加油」後被解僱,因此希望成立工會保障勞工不被無理解僱的權益。工會於修頓球場和遮打花園均設置有街站,然而修頓球場只有阿森一人派發傳單,遮打花園街站亦只有二人。阿森解釋,,憂慮行內秋後算賬,或遭職工會登記局打壓,不敢大肆宣傳工會,決定保持低調。談及未來會否有具體行動抗爭,阿森表示不方便討論。

186A7262

金融業職工總會:行業瀰漫白色恐怖 盼保障罷工權利

金融業職工總會副主席阿昌表示,工會已成立3個月,希望招收更多金融從業員加入,以保障員工權益及回應今次社會運動。阿昌指,他經過Telegram群組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合力籌組工會。阿昌早於2014年雨傘運動已有籌組工會的念頭,加上近日金融界亦出現打壓,因而決定籌組公會為同業發聲。「之前國泰單嘢大家都知,講幾句就可以以言入罪,宜家金融界都出事,交行羅家聰乜都冇做就『被辭職』。」阿昌希望新工會可保障員工權益,「其實我哋銀行業工時都好長,希望工會除咗回應呢場運動,仲可以保障同行權益。」

對於近日星火同盟户口被警方凍結,阿昌指新工會亦有發聲明譴責警方,「咩係洗黑錢定義?警方從來無講過」。新工會成立3個多月,現時約有160多名會員,阿昌希望未來能招收業界的10%人為會員,即2,370人左右,以確保工會有發動罷工的權利。

186A7266

地盤工會:招收會員反應熱烈 「行內偏藍,但唔係全部」

地盤工會成員鍾先生指其實工會成立多年,一直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協助工人追討欠薪。他因為反修例運動而覺醒,選擇加入工會,並走上街頭呼籲同行加入。「好多人以為我哋地盤佬係藍或者中立,唔會出聲,的而且確有一部分係,但透過工會想話比大家聽唔係全部,都有人係會出嚟維護工人權益。」他續指工會成員年紀平均,並非一面倒是年輕人,「好多都係有經驗嘅師傅,我知呢行係偏藍,但未必全部係架。」

現時地盤工會約有300多名會員,鍾先生指今日於遮打花園招收會員的反應比預期中好。他期望未來能招收更多會員,「希望短期內人數可以過千,好似廣告業咁搞集氣大會。」他續指,地盤其實有不少工種,希望未來能就工種再細分成不同工會,如電工、釘板、紮鐵等,以壯大力量。

無標題

無標題

記者:李珈旻、鄧佳明、黃健航、邱愛霖、麥倩怡、陳世浩

版權: 

教協眾籌一千萬支援受打壓老師 馮偉華:作為工會保護會員責無旁貸!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反送中運動以來,逾百名中小學教師涉遭受政治打壓,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更聲言會以停職甚至除牌處罰相關老師。教協今日宣佈成立「訴訟及緊急援助基金」,發起眾籌為受影響教師提供法律及緊急經濟援助,並呼籲教育工作者以至社會各界積極響應,抗衡白色恐怖、保障老師權益。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作為工會,對會員嘅保護同保障係責無旁貸,一定要盡全力保護我哋嘅老師,我哋嘅會員」。教協副會長、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期望,能為基金眾籌至少一千萬元,以應付沉重的訴訟費用。

DSCF5216
教協會長馮偉華

葉建源:「工會成為老師強大後盾」

教協會長馮偉華形容,近日教育界「面對前所未有的打壓和挑戰」,逾百名教師疑因其言論而受到投訴,更被威脅停職甚至除牌。但他強調,「作為工會,對會員嘅保護同保障係責無旁貸,一定要盡全力保護我哋既老師,我哋既會員」,故設立「訴訟及緊急援助基金」,為受影響教師提供援助。

DSCF5212
教協副會長、立法會議員葉建源

葉建源亦表示,近日已有百多名教師被投訴,甚至進入調查的程序,隨時對教師的職業影響甚大。他強調教協作為工會,希望成為受調查教師的強大後盾,「等佢哋知道唔會單打獨鬥」,並呼籲受影響教師尋求協助。

基金提供緊急經濟及法律援助 「做足工夫」不擔心被凍結

基金主要分為緊急經濟援助及法律援助兩方面,緊急經濟援助覆蓋範圍包括因公眾活動、發表言論、勞資糾紛等原因被投訴或檢控,而遭到停職、解僱或除牌,有急需經濟援助的會員;法律援助則會協助會員就職業上遇到的重大不公平事件作訴訟,盼能為所有教師共同面對的不公,立下「公義的案例」。

教協將設立管理委員會管理基金的運作及收支事宜,再由教協理事會負責批核援助,教協亦將撥部分資金入基金。馮偉華指,基金會定期製作財務報告,相信由全體會員輪替選出的教協理事會具充分的代表性及公信力管理基金,將來亦會考慮邀請知名人士加入,作第三方監察。葉建源期望,能為基金眾籌至少一千萬元,以應付沉重的訴訟費用。

對於會否擔心眾籌基金如「星火同盟」般被凍結,馮偉華表示,教協是一個註冊的工會組織,亦非第一次舉行眾籌,相信教協的經驗和專業能確保眾籌合法而合理地進行,強調教協會「做足工夫」、審慎處理。

IMG_2537
早前,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稱會以停職甚至除牌處罰被捕老師。若校方不配合調查,局方可解僱校長。

轟楊潤雄審查教師私人空間言論、黑箱作業 兼無理指責教協

會上葉建源亦就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對教師受政治打壓的言論作出回應。他批評,楊潤雄稱教師的專業守則和教育條例亦適用於私人空間,實屬不可接受。他認為專業人士都有離開服務的時間,如離開服務時都要接受監管,即變相取消每人均可有的基本權利。

他又認為,常任秘書長並無權審查教師在私人空間的品德和價值觀,「佢憑乜嘢權威、憑乜嘢權力做呢啲野?」強調絕對需要澄清私人空間和專業服務的區別。

最後,他炮轟楊潤雄拒絕就「仇恨言論」或「挑釁行為」的定義作出回答,造成「黑箱作業」,殘害教師專業。而就近日教育局多番指教協製造白色恐怖、「作故仔」,葉鍵源促政府「比出真憑實據」,不要再作無理指控,「唔能夠做錯哂野,就禁止所有人討論同評論佢地既做法」。

記者:黃蕊獻

版權: 

一個要由孩子捍衛我城的時代 工運爸爸—— 不說一句的溝通哲學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面對極權,青少年用不一樣的方法上街。由六月到十一月,老一輩人,多數不明白,到後來漸漸明白,又或者,不再計較,不割席。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父子之間,從來少講心聲。兒子上街去,工運爸爸默默在背後觀察,微笑著發現,兒子原來早已成熟。

錯過了成長 忽然發現孩子已懂事

白頭陳參加過碼頭工潮,40天的罷工,在碼頭工作時,動輒工作超過十二小時,回家便呼呼大睡。現在他是個小巴佬,生活相對規律,才忽然發現兒子長大了,「兒子剛考進中大,當上了逸夫書院的環保學會成員。不久前他成為了素食,我莫名其妙,怎麼兒子有這樣的變化了?」像很多父親,白頭陳默默為家庭付出,但未必有留意到兒子的變化,直到他申請資金,到柬埔寨援建學校,白頭陳才發現兒子心中的一團火,對眼前的社會現況,以致關注其他窮困國家,「我也好意外,為什麼自小在家很少談時事,但突然轉變那麼大?」白頭陳未能找到明確答案,但依稀想起碼頭罷工的日子,「他表面上沒有講太多,但是有一日,他貼了張字條在書桌,跟我說罷工加油。」雖然父子間不多談工會,兒子還是知道父親為什麼一個月沒上班。

對父親而言 平安就好

在這場抗爭中,真正知道子女在現場角色的父母應該不多。有衝衝子拒絕給予家人電話作備用,亦有前線中學生哄騙家人去習,卻暗暗寫下致家人的遺書⋯⋯

白頭陳的兒子上大學之後,由被動轉為主動,更加積極參加社會運動。反修例的運動中不乏他的身影,他更擺設回收膠樽街站等,將自己信念加入這場運動,而他所就讀的中文大學亦一度成為戰場。在運動中,父子二人溝通不多,對白頭陳而言,在現場以Whatsapp報平安就已經足夠。

那麼媽媽又如何?

無為而治,其實老婆有怨言。「老婆曾經問我,這樣放縱個仔,『仔出事,係唔係你?』」白頭陳回應:「又不是黃之鋒,無事嘅!」蒙混過去。

幾個月下來,終於有一次,一家人到九龍晚飯,飯後正遇著「開花」,整個飯局,兩兄妹看著手機上的資訊,飯後待他夫妻倆上小巴,便說想過去看看。平時不說多句的母親終忍不住,硬拉兄妹上車,不然就不回家,一家「食TG」。當時白頭陳選擇沉默,「當是家庭日,遷就一次吧。」

同一條遊行隊伍 置身不同崗位

作為16歲兒子的爸,關師傅從來沒有勸他別上街,「總之要跑得快,唔好畀狗咬!」,參與工運以來,關師傅明白強權如何欺壓在下,縱然憂心忡忡,他深明「香港人無得縮呀,一縮就輸一世!」

有時,父子在同一場合,卻在不同位置。今時今日的遊行,已經不再能保持百分百「和理非」,關師傅覺得,今日堅持出席,比以往更加重要:「要讓國際社會看到香人的堅持,不然只有輸的份。」一把年紀,能去的盡量去,「食TG」是少不免。「現在的後生仔,不是廢青,會關心像我這樣的叔伯,我自己會用兒子給我的豬嘴,不要給其他人麻煩。」

遊行結束,關師傅等待兒子報平安,「不會打電話給他的,別令他感覺麻煩」。一直未報平安怎麼辦?他說:「等呀,拿著手機就是等一個Whatsapp。有次足足兩個多小時沒回覆⋯⋯就是等多一會」。

兩代人的政治啟蒙

如果說,2019是今日青少年政治啟蒙,令白頭陳和關師傅認清中共面目的一幕,便是六四,「六四之前,我還沉醉於什麼『有國才有家』、中國被列強欺凌太久,要穩定、繁榮之類。不大關心政治」,關師傅亦同意,六四事件令他們一代看清真相,惟八九民運以鎮壓收場,令過去三十年的民主運動蒙上陰影。不少人害怕,香的運動走到這一步,會有悲慘結局。從年輕一輩人的不顧一切,無懼鎮壓,但六四屠城卻仍然留在老一輩人的心中。

「這樣的犧牲,究竟值不值得?有時,我也忍不住會問。」白頭陳沒有答案。

(筆者注:為保護當事人,關於兒子的活動情節,經過特別剪裁)

父母與子女溝通之道

當子女在前線,不少父母理解、認同他們抗爭原因,心底還是擔心他們被捕、被打、受傷。近年致力推廣「非暴力溝通」的小曹高度肯定白頭陳及關師傅對子女的關懷,亦嘗試平衡自己的憂慮及理解子女的需要,「對兒子尊重,給予空間,就算擔心都會選擇等待⋯⋯」,小曹解釋溝通無一定法則,往往有過去歷史,或多或少父子間已經建立了一定模式。他建議再進一步,父親可以考慮嘗試向兒子表達情感,同時作出一個邀請,如:「我每次見到你出去參加示威、遊行,我會擔心,因為你嘅安全對我很重要,你願唔願意每次完結Whatsapp我,等我安心」,也許最終會拒絕,但要追問原因,尋求一個大家舒服的方式。

小曹在運動中亦收到家庭求助,由黃藍截然不同的政見到淺黃深黃就路線不同的爭議亦有,他特別提及非暴力溝通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坦誠表達自己,同時讓對方願意聆聽,「命令同責怪只會令對方反抗,會減低我哋想達到嘅目的,特別係同子女關係入面,今次仔女係參與自由、民主運動當中,呢種操控方式正正係政府做緊,所以父母想仔女聽得入耳,用呢種方式往往適得其反,當仔女用反抗回應,更加接收唔到背後嘅愛」。他建議父母可以這樣表達:「如果你去前線,我會擔心你,因為我喺電視入面見到畫面,擔心你被捕、受傷,如果你有事,我想喺你身邊」。

版權: 

2020加薪:5%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香港人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夏天。轉眼踏入深秋,打工仔女除了繼續反抗暴政外,亦是時候關心一下明年加薪幅度。

受環球經濟周期和中美貿易戰拖累,本地生產總值升幅自去年第四季起已顯著放緩;至今年中,政府試圖鐵腕鎮壓反修例運動,不但激發民眾奮起抵抗,同時亦重創香港經濟。今年第三季實質產值按年倒退2.9%,而政府最新預測全年經濟將會收縮1.3%,是金融海嘯以來首次出現衰退。

市民消費意欲疲弱,以及訪港旅客人數急挫,零售和餐飲業首當其衝。今年9月,零售銷貨量按年下挫超過兩成,而第三季食肆收益亦實質下跌接近一成半。建造業是另一個重災區,以固定價格計算,今年第二季完成工程總值按年減少超過一成,其中公營地盤更大跌超過三成。

隨著經濟衰退,勞動市場情況亦開始轉差。今年8至10月失業率回升至3.1%,而6月私營機構職位空缺數目亦較去年同期減少接近六千個,跌幅超過7%。展望第四季,約兩成建造、零售及餐飲業機構單位預期將會減少人手。

雖然市面彌漫一片淡風,但倘若企業以裁員減薪應對不景氣,只會進一步打擊市道,拖慢復甦步伐,效果適得其反。職工盟認為,明年略高於通脹的加薪幅度,不但是香港經濟實力可以承受,同時亦有助穩定民心,讓經濟盡快重拾動力。

經濟學理論認為,市場工資反映勞動生產力水平;可是統計數據卻顯示,本地實質工資長期落後生產力增長。2009至2018年,整體經濟生產力上升接近26%,但同期實質工資增長卻不足8%,兩者相差超過18個百分點,其中零售和運輸業的差距,更是接近60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實質工資水平仍有很大上調空間。

另一方面,下半年經濟急轉直下,主要原因是政府以警暴製造動亂所致,而商界一直默許當權者的鐵腕政策,亦屬難辭其咎。倘若要打工仔女凍薪甚至減薪替政府和商界埋單,只會加劇民憤,對當前政治危機火上加油,令疲弱經濟雪上加霜。

剔除政府一次過紓困措施的影響後,預計今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約3.5%。職工盟建議明年加薪幅度平均應不少於5%,除維持薪酬的實質購買力外,亦追回歷年來工資與生產力的部分差距。至於個別企業,資方應向工會及員工交代公司的業務和財政狀況,並透過集體談判釐定合理的加薪幅度。

比員工戴口罩!職工盟致所有僱主公開信全文

$
0
0
內容: 

致所有僱主︰

有關僱員在武漢肺炎爆發期間的個人衛生健康保障

職工盟對近日武漢肺炎在全球漫延的情況感到非常憂心,2003年沙士一疫即使經過了十七年,我們仍然記得當時的慘痛教訓。今年我們再度面對相類似的疫症,在新聞封鎖、訊息通報不可信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得知中國境內真實的爆發情況,因此,我們在此呼籲所有僱主認真對待武漢肺炎的疫情,即時開始,讓僱員可以配戴口罩,保障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直至今日早晨,坊間仍有大大小小的企業傳出管理層不容許員工在值勤期間配戴口罩,我們認為這種管理手法不負責任,置員工及其家人的健康於不顧。我們要求所有相關企業,立即停止不合理阻撓,並提供僱員在工作期間可作保護的裝備。這是基本人權,當疫症每時每刻都在中國境內爆發的期間,讓僱員配戴口罩絕對是有利無害,更加會令顧客倍感到心安。

另外,我們亦建議企業停止外派僱員前往疫症爆發的地區工作,同時加強工作場所內的清潔工作,以各方面途徑著手,預防武漢肺炎在港爆發。

2003年沙士在香港帶走299條人命、重創經濟,是香港人不會忘懷的大事,前車可鑑,我們再次鄭重呼籲所有僱主,讓員工配戴口罩,守護香港,共同抗疫。

版權: 

武漢肺炎襲港 酒店罔顧員工安全 禁止前線員工佩戴口罩

$
0
0
內容: 

政府於今日(22號)宣布本港首現高度懷疑患者,患者其家人曾於抵港後入住尖沙咀皇悅酒店。根據內部消息指出:酒店雖書面提醒員工注意清潔,卻以口頭方式通知禁止前線員工於工作時佩戴口罩;而酒店管理層得知有疑似患者入住後,並沒有啟動危機處理作出即時清潔,甚至拒絕於酒店範圍進行徹底深層清潔程序。

本會強烈譴責皇悅酒店集團及泛海酒店集團有限公司,嚴重錯判疫情嚴重性,及藐視員工需要-禁止前線員工上班時佩戴口罩,此舉完全罔顧員工及客人之生命安全和健康,於未提供合適及安全環境情況下上班,完全違反作為僱主應有責任及承擔,本會正徵詢法律意見,並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由2019年12月初開始,香港出現懷疑武漢不明肺炎個案,已累計逾百宗。政府及酒店業應吸取2003年非典型肺炎的教訓,作出嚴謹的防疫措施把關。但在是次疫症危機中,國際社會早早已經針對中國疫情作出應對措施,只有香港政府未有當機立斷為香港人把關,導致確診個案在本港發生。

香港酒店工會一直緊密關注港府及各酒店之防疫措施,確保各同業安全。本會就著先前疑似武漢不明肺炎個案,曾於上星期去信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和香港酒店協會要求香港各大酒店提供外科口罩予前線員工。其中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多次拒收本會郵件,並拒絕回覆電郵。 同時本會亦去信香港萬麗海景酒店、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及萬豪國際集團,譴責香港萬麗海景酒店,禁止前線員工佩戴口罩上班。

本會現正聯同酒店業者,發起「一人一相片 • 防疫守護業界大行動」,譴責和控訴違反安全責任之僱主,並在此強烈譴責政府沒有及早做好入境防疫工作,限制疫區旅客入境,令香港成為疫埠的機會倍增。

本會在此懇請各界提高防疫警覺,以免重蹈覆轍。

二零二零年一月二十二日


學運,社運,何不試工運?

$
0
0
內容: 

香港抗爭運動進入第七個月,抗議方式層出不窮。近幾個月,工會更被認為可以開啟社會運動的新篇章。就此議題,我們試圖通過闡述一些於台灣選舉的所見所聞,包括與當地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以及他們自身參與社會/勞工運動的經驗,來討論一下工會和工運於爭取民主道路上的角色。

工會運動有出路:「大人肯罷工,細路唔洗衝」

當代香港的工會勢力薄弱已不是秘密,香港工會無論是在團結性、資源和人力上,亦或組織、傳承及代表勞方與資方談判的能力上,都可說是發育不良。本文不準備深究香港工會衰落的歷史原因,我們相信此刻較重要的議題在於,現時我們要追求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工會?追求這樣的工會又存在哪些先決條件?我們對工會的想象是否實際?是什麼樣的制度環境限制了工會發揮它本應發揮的作用?

不少香港人寄望工會可以透過滲透現存機制而支撐運動,原則是以功能組別選舉躋身立法會,在一直被視爲建制派及小圈子利益的領地佔一席位。以此方式,打破立法會建制獨大的局面。另外,民眾能夠以工會組織的方式來攀登制度内的權力架構,從而實現對政府直接施壓。

同時,亦有人瞭解工會可以提升勞動者(打工仔)的談判力,容許一班以往因生怕參與社會運動會被開除的僱員以後擁有更多自主權,上街游行/罷工亦不會怕資方秋後算賬。目前運動關於工會或是罷工(傳統屬於工會的反抗活動)的論述與想像都以當前的民主訴求為落腳點,以政治為主題為最終目標。就憑著宣傳口號「大人肯罷工,細路唔洗衝」的邏輯,我們就推敲出,目前號召的罷工是期待以其巨大的經濟影響與政府對抗,而跟對抗資方暫時未有扯上什麽關係。

台灣民運與工運乃「孿生子」

然而,當我們細看對岸台灣的民主進程,便立刻察覺到工會和工運對民主化的貢獻,遠高於我們現今的想象。雖然經濟及政治氛圍已經截然不同,但當年台灣的工會組織及反抗在大的民主化背景下面對的障礙並不比我們當下面對的要少。八十年代頭,台灣尚未有立法代表,亦未能組織政黨,但工會組織對整個民主化過程就已經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為了解工會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將它視為獨立的單一個體。相反,我們必須要將它置於其所處的政治社會背景之中來作探究。當時的工會代表不只是聯結工人,它同時支撐起了整個社會運動的動員及資源網絡。八十年代台灣的社會運動以其踴躍性和廣泛的影響力而受人矚目。同時,我們也留意到當時的社會運動很多都不是將眼光侷限在單一議題或單個社會群體的訴求。就工會運動而言,自發工人運動固然存在,但同時,勞工議題不會止步於自己的工會或群組領域。比如九十年代白曉燕慘案所引起的社會活動,便聚集了不同的社會組織參與。當時他們參與的動機不單出於對政府的失望,同時亦集合了眾多的社運團體就不同議題,包括環保、婦女權益、人權保障及殘障關懷等等一同發聲。當時的運動以特定的事件作為動員基礎,帶起廣泛的社會議題,從而令個別的社運群組演變成爲一個更爲具資源、人力及影響力的團體。如此,社運的組織及資源分配變得更加有效率,人力集結亦變得更廣泛,來自五湖四海的市民也因此透過不同的網絡及時機加入社會運動,成爲一個更大抗爭體的一分子。

此外,由於工人運動並非一勞永逸,而是需要長期作爲勞方與資方周旋,組織的持續性也自然成爲工會成功的先決條件。組織的作用不但會自發推動社會運動,同時也會在運動過程中培育下一代的工會成員。就以台灣的勞工陣綫為例:八十年代創立的時候,勞工陣線命名為「台灣勞工法律支援會」,當時的主要工作是為勞工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當時國民黨地下的閹鷄工會,大部分都無所作爲)。後來,支援會在工作過程中漸漸擔當推動勞工自主的倡導,由被動的咨詢會變成了工運先驅。其後的數十年,支援會不斷擴大其影響力,不但推動工運及工人自主,同時亦多次與民進黨進行實質法案修訂及政策推動工作。工會成爲了社會運動重要的長期參與者和推動者,其爭取的議題亦不局限於單一的勞資糾紛,同時也持續關注與勞工息息相關的權益問題,例如房屋、工時、工資及社會福利等等議題。這樣,有組織並可持續的工會不僅是台灣民主化抗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亦在台灣民主社會的運作中持續發揮作用。

台灣民主運動的「落空」

要追求健全的民主制度,除了在政治層面的反抗,同時也得在經濟民生方面下一點功夫。如上文所述,如今的運動多偏重於政治方面,幾乎是寄望一旦擁有民主,社會民生議題也得迎刃而解。我們現在急需從台灣的民主經驗中吸取教訓。台灣八、九十年代,民主運動遍地開花,各大社運團體結盟於同一陣綫下,加上背後强大的民眾支持及民進黨政黨組織,最終結束了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傳統反對派民進黨2000年執政,成爲台灣民主勝利的標杆。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卻開始與過去的運動合作夥伴分道揚鑣。如今的民進黨無論是在勞工議題,平權,環保,乃至經濟原則等方面,都跟八九十年代他們宣稱的理念背道而馳,向著經濟自由主義的路直奔,拋棄了將他們推上權力高位的草根階層。不少曾經的支持者如今輕則感到被遺棄,重則覺得被背叛。說得白,就是「民進黨以當年的社運聯盟建立政治地位,掌權後卻忘恩負義」。我們在台灣時曾經與數名著力組織社會活動的大學生交談,瞭解他們對選舉的看法,而竟然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總統選舉上都投了廢票。他們認爲兩大派的候選人已經以「統一/獨立」作爲政治定位,其他的社會經濟議題在此政論的陰影下根本無法萌芽。因此,他們認爲推動政治改革當然是步向民主的重要元素,但同時,也必須要確保以階級及勞工議題為基礎的組織可以在政治的領域立足。現在台灣大學生提倡工運復活,某程度上也可歸因於目前台灣在經濟上的改革未能站得住腳。

台灣大學生的階級想像

當代香港,要期待工會像八、九十年代的台灣工會那樣冒起,確有難度。其中最中心的問題在於我們並未視自己為勞工階層。當年台灣的勞工階級色彩非常鮮明:人數眾多,群體意識顯著,組織及脈絡緊密,同時因爲當時工人沒有什麽經濟或社會流動機會(基本上工人都不可能成爲管理層),因而衍生出强大的團結精神,面對資方剝削也知道可以依賴工會幫助。今時今日香港與台灣出現的都是工種專業化:資方不斷説服勞工他們都有工作晉升的機會。原本勞資之間的制衡,在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個人努力和責任的強調之下,變作勞工之間的競爭。另外,新自由主義經濟盛行之下,行業多樣化、用工靈活化,亦使工人組織工作難以展開,工會失去集中力。如今打工仔對「工會」兩字的聯想,往往淪為一個培訓中心或俱樂部,對工會的參與亦變成有空報個課程學一兩門伎倆,或是參加娛樂活動,甚至只是去工會享有優惠保險產品或旅游機票等等。如此一般的「閹鷄工會」,除了可以提名參與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就別期望可以對民主進程有什麼貢獻。

台灣大學生面對此情景,就發揮了對自身及同輩的階級想象。他們瞭解到工會團結的影響力及重要性,同時也察覺到投身社會工作後難以維繫工會的可能性,便將此階級身份推前,以學生身份即開始表達對勞工議題的關注,關注勞工即關注將來的自己。他們覺曉今日作爲學術界一分子,明日便很可能成爲自由主義經濟的洪流下被冲走無數的其中一員。他們望見當代政治主流未能聽見他們的訴求,因而更瞭解以持續社會運動推動勞資問題的重要性。我們希望這能夠成爲香港工會熱潮的意外得著,透過年輕參與者勞工及階級議題而來的體驗,瞭解自身亦是勞動階級的一份子,明白團結人力及資源的重要性,從而從中招攬,組織及動員,推動一個更多元、持久及廣泛的抗議能量。畢竟,將「解散警隊」、「以武制暴」、「香港人報仇」作爲社會運動的核心價值,這樣的社會運動又能夠(和應該)維持多久?

總結

政治和經濟可算是走民主化過程中的兩條腿。如果只偏重一邊,以政治為題但忽視經濟民生和階級議題,就會走得歪歪倒倒,甚至原地踏步。以經濟手法施壓於政治層面固然有其邏輯,但以先得民主為前提,也可能錯過了階級/勞工運動自身的價值,同時也未能盡享一個完整工會運動潛在的政治影響力。如果今次運動主張勞動者參與年輕人作為「主台」的政治運動,那麽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到年輕人參與勞動者引導的「主台」的勞工運動同樣重要。

版權: 

醫護罷工,點先叫贏?

$
0
0
內容: 

疫情蔓延,醫護人員為爭取「源頭堵截病源」,要求政府封關,並將就此發起工業行動,甚至有限度罷工。

醫護罷工,點先叫贏?不是把醫院拉停,也不是把政權拉倒。而是香港社會各界的反應如何。

政府視人命如草芥,醫護工會現在聲言罷工,他們只會等。待得工會真的發動罷工,便將所有責任歸咎於醫護工會和參加罷工的醫護手足。

屆時會出現什麼事?2003年,台北市和平醫院發生SARS院內感染,政府封院。當時在內的醫護人員面對資訊不足、缺乏領導的情況,甚至連全身隔離衣也不足夠,戴一個N95、半身的保護衣便要上戰場。當時逼得一群醫護人員在院外拉起橫幅抗議。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便公開批評醫護人員是「敵前抗命」。台灣市民普遍怪責醫院人員沒醫德、沒有為國家走前線。

林鄭咁無恥,佢自然做得出。1月25日的政府記者會,林鄭便一度不點名批評工會鼓吹激烈行為。政府不是沒有注意到工會的號召,而是伺機將醫護工會的動員力壓下去。

可以想見,未來政府會高調地「要求醫護人員緊守崗位」、「共同進退」。甚至會有2003的「抗疫英雄」出來勸退醫護罷工。政府只會以醫護的職業道德勒索醫護人員,迴避「封關」的訴求。

今天,香港人已不想再要「2003亞洲抗疫英雄」這些光環,醫護人員可以用性命換取光環,但那並不能幫我們逃過病毒。我們今日要的,是實實在在守護港人生命,避免武漢肺炎在社區爆發,避免SARS的慘劇在香港重演。我們的醫護人員,守著我們度過了2003一役,頂著瀕臨爆煲的醫療體系,在時代革命與前線共進退。今日他們再度為香港奔赴前線,他們是香港的兒女,一個都不能少。

醫護罷工,點先叫贏?到他們罷的那天,我們也一起罷。告訴身邊的人:醫護不罷工,是醫人;醫護罷工,也是醫人。

香港人,反抗。

版權: 

48工會聯合新聞稿:爭取政府封關 全城自我隔離 防疫罷工救港

$
0
0
內容: 

自2020年1月22日香港出現第一宗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後,確診病例與日俱增,患者均來自中國大陸,並經由高鐵及羅湖陸路口岸來港。

縱觀各地政府皆以防疫為大前提,迅速主張封關及為居民提供口罩,惟香港政府反應遲緩,應對措施永遠走在疫情最後面。先有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一直延遲強制填寫申報表要求,到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多番表示全面封關無可能,甚至衞生署否認戴口罩的必要性,實在荒謬絕倫。直到近期飽受各方壓力,才禁止曾造訪早已幾近封鎖的湖北省的旅客入境。然後,有500萬武漢人早已在封城前大逃難並散佈全國,而當中為數不少的受感染者相信早已抵港。香港政府毫無有效措施應付外來潛在患者,更揚言不會封關,這種大開中門的處理手法令人髮指。

更令人咋舌的是香港政府宣布為非本地居民的武漢肺炎患者提供免費醫療,堅拒封關集中資源,變相呼籲受感染者來港治病。在醫護界早已面對人手及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香港政府是否真的心繫香港市民?

1月25日的政府記者會上,特首林鄭月娥不點名批評工會鼓吹激烈行為,更無恥地要求醫護人員「緊守崗位」。然而,若政府能及時做好防疫工作,一早落實全面「封關」,疫情受控自然能「緊守崗位」。特首林鄭月娥此舉完全是推卸責任,道德綁架一眾前線醫護人員。試問香港政府有站在醫護角度設身處地考慮他們的憂慮和安全嗎?

香港人經歷2003年沙士一役,得到醫護無私的付出,包括謝婉雯醫生等人殉職,方能度過當年的疫災。香港醫護人員一直緊守崗位,努力為香港人服務。惟現屆政府沒有防止病毒進一步蔓延,把醫護人員性命置於危難之中。醫護從來是香港人的驕傲,一個都不能少!眾工會在此堅決與所有醫護人員同行,促請醫院管理局回應醫管局員工陣線以下五大訴求:

發聲明要求政府禁止任何旅客經由中國入境
發聲明要求政府呼籲全港市民戴口罩
提供足夠隔離病房,暫停非緊急服務
嚴肅跟進病人逃走事件,確保工作環境安全
提供足夠配套予照顧隔離病人的醫護
醫護人員是守護香港人健康的最後一道防線,眾工會會全力支持醫管局員工陣線一切行動。

政府對防疫工作的態度消極,任由多班來自中國大陸的航班和高鐵進入香港。袁國勇教授表示,隨着春運期間有近30萬內地人來港,相信本港社區已有「隱形」帶病者,香港或將出現「排山倒海」的疫症個案。香港政府的防疫工作已大幅落後,眾工會呼籲所有市民為保障自身、家人以及社會之健康,在家自我隔離五日,確保自身未受病毒感染及工作環境有足夠的保護措施才上班工作。

香港人口稠密,辦公空間和通勤時段的交通都十分擠逼,在政府不作為的情況下,香港市民只能自救,例如應盡量減少出現在人流多的場合,減少被傳染風險,同時減低醫護的工作量和壓力。我們在此呼籲各行業僱主以市民的健康為首要考慮,尊重員工自我隔離的需要。如政府堅持不封關,疫情一旦在社區內爆發,2003年沙士的一幕將會重現眼前,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每位香港人的健康,眾工會呼籲每位僱員一起支援醫護的工業行動,令政府正視問題根源,立即禁止旅客自中國入境香港,並關閉所有陸路關口,所有來往中國大陸飛機、船和跨境巴士的一切長短途班次應予取消。

封關前自大陸到港者、本港居民曾到訪中國大陸者、與上述人士密切接觸者,亦必須接受隔離觀察。政府應獨立追蹤每一名確診患者,並嚴懲違反隔離令者。特區政府必須承諾所有疫情資訊公開透明,抗疫行動亦要主動以人為本。

有見於香港政府對抗武漢肺炎疫情軟弱無力,危害僱員在職場的健康,一眾工會已透過不同渠道:包括投名狀、抗疫指引、白絲帶行動表態,方便會員向僱主及香港政府發出明確信息,如香港政府及各行業僱主未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以防止武漢肺炎在香港及職場蔓延,眾工會會發動進一步工業行動表達訴求。

聯署:
香港設計師工會籌委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
香港幼兒教育工會籌委會
香港會計專業人員協會
政府非公務員職工總會籌委會
香港保險㒰人職工會
港鐵新動力
物業管理從業員工會籌委會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
香港白領(行政及文職)同行工會
香港設計産業工會籌委會
香港自由工作者服務工會籌委會
香港調酒師工會
香港物理治療師總工會籌委會
香港職業治療師工會籌委組
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
香港製藥及醫療儀器業職工總會籌委會
新世界第一巴士公司職工會
城巴有限公司職工會
巴士業職工會聯盟
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籌委會
國泰航空公司空中服務員工會
香港美容化妝工會
香港教育同行陣線
航空同業陣線籌委會
香港音樂人工會
香港檢測及認證業職工會
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
清潔服務業職工會
香港地產代理權益總工會籌委會
港龍航空公司空勤人員協會
香港旅遊業革新總會籌委會
香港專業眼科視光師工會籌委會
香港金融業職工總會
香港會計手足工會
香港酒店工會
香港資訊科技界工會
香港文創及工藝從業員工會籌委會
香港貿易推銷及採購職工會籌委會
香港公關及傳訊業總工會
新公務員工會
香港碼頭業職工會
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
香港迪士樂園職工會
香港活動統籌及專業技術人員工會籌委會
香港職工會聯盟
香港市場及營銷專業人員工會籌委會
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

【探訪手記】前線清潔工缺口罩 食環外判商懶理工友生死

$
0
0
內容: 

剛過去的年初五,我們和社區文化關懷中心的朋友到了旺角其中一個垃圾收集站,探訪該站的外判清潔工友,並帶了手袖等的保護裝備派發給工友。

肺炎疫症當前,街道清潔亦是十分高危的工作,前線清潔工友要處理大量被棄置的口罩、紙巾或其它防護用品,非常容易接觸到病毒,外判商甚至沒有提供口罩給工人,需要工友自備。我們有時在街上看到一些清潔工沒有戴口罩,其實不是他們沒有保護自己的常識,而是外判商根本沒有提供口罩給工人,連食環署也對此不聞不問。現在全港一罩難求,工友沒法負擔幾百元一盒的口罩,只能冒住受感染的風險在街頭工作。

這群工友幾乎全是60至70多歲老人家,很多都是多年前從內地移居來港。細問下,原來年紀最大的有90多歲。可憐這班老人家在缺乏裝備之下清潔街道,不敢想像他們每日面對的風險。

我們再問工友,他們平日工作時是否有足夠的保護裝備,他們都說不夠。在入職時,每人只獲發一套藍色工衣,沒法替換,他們放工後也不一定有時間洗工衣。其實合約註明工人應獲分配兩套工衣,但老闆只發一套,工友知道是外判商剋扣了部分合約定明的保護物品。

大疫當前,工友叫我們幫他們爭取多些權益,我們當然會繼續支援工友,但最重要還是工友自己通過團結工友的力量,集體爭取權益才最有保障。

我們呼籲:清潔外判商必須按照合約定明,向清潔工友提供足夠的勞保用品。當前最迫切的當然是向工友免費提供足夠的抗疫口罩及清潔用品。就算合約沒有定明,外判商也有責任保障工友的職業安全和健康,向工友免費提供抗疫用品,政府和食環署更是責無旁貸。

版權: 

逾6,700醫管局員工允下周罷工 佔整體約一成 工會促全面封關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防疫不力,遲遲未肯全面封關,醫管局員工陣線宣佈,已有逾6,700名醫管局員工承諾參與下周的罷工行動,佔整體員工約8%。工會將會於明日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表決是否罷工。

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表示,表態參與罷工的員工約佔會員總人數一半,當中最多是護士,佔近7成,另有8%是醫生、約8%屬支援職系、約13%屬專職醫療人員。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指,非緊急服務員工下周一會先罷工,翌日將呼籲所有會員罷工四天。他預期罷工行動對服務有一定影響,又指並不想影響緊急服務,「但如政府迫我們,我們別無他選」。

20200131 醫護記招
(左起)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副主席羅卓堯

余慧明指,於1月26日已向醫管局發聲明,提出全面封關等訴求,惟至今仍未獲得回應,批評局方將職工及市民的健康置諸不理。余慧明指,政府不全面封關,懷疑個案不斷進入香港,不論增加多少人手及隔離病房,都不足以應付。余又指,現時已出現虛報及拒絕隔離的個案,可見旅客健康申報機制效用成疑,如爆發大規模社區爆發,屆時才封關已太遲。余表示,如不全面禁止任何地方的旅客入境,醫療資源必定「爆煲」,醫護人員絕不希望以罷工作控訴,促政府不要逼他們到絕境。

醫管局員工陣線日前收到醫管局的電郵,邀約於2月2日會面。工會指將於明日的會員大會上決定是否參與會面。羅卓堯指,明白醫管局無權封關,但認為面對同工憂慮及資源不足,醫管局有責任向政府施壓,要求全面執行封關。近日有多間醫院的護士集體請病假,羅卓堯指工會尚未發起行動,員工已自發行動表示不滿,反映「同事情緒已面臨臨界點」。

20200131 醫護記招
香港會計專業人員協會理事Mark

會計界:促停內地公幹 等同送死

香港會計專業人員協會理事Mark表示支持醫護人員的行動,他提到會計界需要到內地出差,亦屬高危行業,工會已去信各大會計師樓,要求停止出差,但收到有會員指有一間公司要求員工於2月10日到內地出差,批評「等同送佢哋去死」,工會將會去信要求暫緩決定,否則不排除有下一步行動。他指,有8成半以上會計界人士表示,在逼不得已情況下會罷工,工會將於2月10日召開會員大會商討。

香港白領(行政及文書)同行工會及香港製藥及醫療儀器業職工總會籌委會,亦將分別於周六及周日舉行會員大會,就工業行動進行表決。

醫管局拒讓後勤IT員工在家工作添風險 莫乃光要求立即改善保障員工健康

$
0
0
內容: 

武漢肺炎懷疑開始出現本地感染個案,專家指未來一周是疫情社區爆發高危期,醫管局辦公室首當其衝。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莫乃光議員接獲醫管局後勤IT員工投訴,指醫院管理局資訊科技及醫療信息部並無跟從政府公共衛生安全考慮指引,決定所有IT員工均屬「必須」在辦公室工作,至今仍拒絕讓後勤支援人員在家工作。有醫管局IT員工指申請無薪假期被拒,並稱醫管局沒有為承辦商聘請的員工提供口罩,令疫情傳播的風險增加。

莫乃光議員早前於1月30日發信至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醫生反映IT員工的憂慮,並要求醫管局盡快改善。今日(2月1日)莫議員再次發信至高拔陞醫生提出3項訴求,以爭取保障醫管局IT員工的健康和安全。

(一)促請醫管局制訂清晰政策,釐定後勤IT員工工作性質屬緊急或非緊急,容許非緊急性質的後勤員工在家工作。
(二)要求醫管局擴大家居隔離至曾到訪中國內地的員工
(三)一視同仁為外判IT員工提供口罩。

莫乃光議員表示:『即使可以理解醫管局處於抗疫工作前線需處理的工作較多,亦不可能全部辦公室員工都屬於「必須」在辦公室工作,這反映醫管局缺乏全面的資訊科技應變計劃和遙距工作技術配套,令管理層「一刀切」而避免作出分類。此情況對身處醫管局的後勤員工極不理想,必須立即改善。』

香港史上首次醫護罷工勢將啟動

$
0
0
內容: 
自由標籤: 

1/2 創意書院

香港史上首次醫護罷工勢將啟動

工會批評政府抹黑,故意歪曲「封關」定義迴避訴求:冇歧視大陸人

「我地唔係一嚟就發動罷工,係被迫以罷工回應政府嘅傲慢。」

* * *

圖 1 - 2 醫護心聲

84296850_1563225190483087_8148111856016293888_o

阿螢是專職醫療人員,「醫管局需要一個代表到員工心聲嘅組織。」她已簽署罷工宣言,也投下贊成票,會坐言起行在 3/2 起參與罷工。

她坦誠擔心秋後算帳,「但應該要做,都唔擔心得咁多。」她批評府既不肯防患未然,又不肯亡羊補牢。「唔好考量政治,首先要為市民嘅健康著想,全面封關。」

至於羅女士則是護士,「坊間有好多護士協會,但冇乜代表到我地發聲。」她一樣身體力行,既己簽署宣言,兼且投票和議。由於她負責緊急服務,所以若到 4/2 政府仍無動於衷,她才會加入升級的罷工行列。

83920806_1563225233816416_854136126066130944_o

她在背囊繫上母親手織的標語(圖 2),「對政府就講多無謂喇,要封關囉。好多權威都已經出左聲,唔封關不過係等社區爆發。真係去到爆發先肯做嘢?」

Mat 也是專職醫療人員,決定與上述兩位受訪者無異。如今醫護人手相當緊張,他不太擔心秋後算帳,大不了轉投私營體系。

問他對政府有何呼籲,Mat 希望政府官員「少啲喊」,「喊冇乜用,封關最實際。」

* * *

圖 3 - 8 工會記招

83536507_1563227240482882_8355693685630828544_o

醫管局員工陣線在創意書院舉行大會,以絕大比數的 3213 票通過罷工決議,反對僅 10 票,棄權僅 13 票。

83609153_1563226487149624_1608225253874466816_o

工會交代成員人數已逾 18000 人,約 9000 人簽署了罷工宣言,響應罷工。其中約有 6000 名護士(67%),700 名醫生(7.7%) ;三成負責非緊急服務,七成提供緊急服務。

今日工會將按罷工程序先與醫管局會面,並要求林鄭與會,唯她有實權應允「封關」訴求。並且不接受秘密談判,必須要公開對話。一旦談判破裂,罷工將於明天(3/2)正式啟動。

第一階段罷工為時一日,三成員工將視當日如同打風,暫停非緊急服務。若政府依然不懸崖勒馬,星期二(4/2)起行動將會升級,餘下七成提供緊急服務的員工都會一起加入罷工行列,為時四日到星期五(7/2)。

83648556_1563226950482911_3594330586673577984_o

工會準備在 4/2 到醫管局總部舉行集會;亦會到社區舉行衛生講座,解釋防疫需知。「政府唔去做,侷住我地做。罷工係有嘢做,唔係返屋企瞓覺。」他們收悉「物理治療師工會」、「白領同行」等工會將相繼舉行大會,各工會或將以不同方式聲援。

工會主席余慧明解釋投票數字較簽署罷工的人數為少,乃因工會新創而未立授權票制度,醫護多要輪更,未克前往投票者眾。副主席羅卓堯交代工會即將籌備基金,提供法律支援和生活保障,以協助同事或遭秋後算帳。

工會嚴辭解釋,社會對「封關」的訴求素有共識,是禁止所有國籍的人途經中國入境,而香港人由中國返港則一律接受隔離,絕非針對或歧視大陸人,也不會拒絕香港人回港。

羅卓堯披露現時普通病房根本沒有足夠能防範武漢肺炎的保護衣,一旦出現社區爆發,普通病房就會遭殃,封關為當務之急。

83559526_1563226350482971_4275093013442592768_o

「我必須要講對受影響嘅市民非常之抱歉。但我地唔係一嚟就發動罷工,依半年嚟政府話畀大家聽,你遊行請願發公開信政府唔會理你。依次係關乎香港生死存亡嘅議題,我地被迫以罷工回應政府嘅傲慢。」

83942140_1563227050482901_6177722835050430464_o

版權: 

吳敏兒:工業行動 才剛開始

$
0
0
內容: 

撰文︰工黨執委、職工盟主席吳敏兒

醫護人員走上工業行動這一步,真的不容易 。他們頂住了龐大的道德綁架壓力,目的就是希望在抗逆戰當中, 首先做好阻止無限病毒進入香港這一份使命。疫症爆發以來,他們面臨裝備不足,還要默默承受那些未知的危機︰病人到底從哪裏來、逃走到哪裡去、拒絕隔離、 拒絕病史調查.......他們一一都忍受。

我們不想他們倒下,就應該和他們一起堅持到底。不少工會已經準備好接力,展開他們的會員大會,商討陸續罷工的可行性,總之不要讓我們的醫護朋友孤單。封關從來都不是新鮮事,附近的城市和地區能夠做得到,至於香港政府遲遲不肯全面封關的真正原因, 林鄭當然心知肚明。

尤記得去年的6月12日,林鄭在無綫新聞獨家專訪中「眼泛淚光」回應賣港批評,聲稱「我對呢個地方嘅愛,令我作出唔少個人犧牲」,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她把我們的醫護人員和所有提供緊急服務的人員們當做炮灰,犧牲的,一直只是我們這些升斗市民而已。

更何況,所有緊急救援的第一步,很多人都懂得這一道規則:救人前必須免於危險。沒有人喜歡被逼為國捐軀之後稱呼他們做所謂英雄。墓誌銘上面寫什麼都可以,但一個人離開以後,這些文字還有什麼意思?

醫護人員都有他們摯愛的家人,不論是孩子、父母抑或妻子丈夫, 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拯救和醫治更多生命之前,盡我們的責任去保護他們的生命,免受疫症威脅。

對不起,這場疫症要讓所有的道德勒索必須有一個終結。

開票這一刻,我還是哭了。

唔封關,就罷工。

醫護工會通過罷工 主席哽咽:為了讓香港有未來,我們別無他法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醫管局員工陣線今午舉行特別會員大會,就罷工行動進行表決。投票下午2時開始,晚上7時結束,共3,164人進行投票。在3,123票支持,10票反對,23票棄權,8票無效下,工會正式通過於下週一至五(2月3日至7日)進行兩階段罷工行動。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強調,工會並不希望進行罷工,哽咽著形容是「逼於無奈」:「為了讓香港有未來,我們別無他法」。

IMG_4291

要求林鄭出席勞資談判:醫管局無能力解決問題

投票結束後,余慧明先表示感謝會員出來投票和簽署罷工宣言。她一邊道謝,一邊不住咽哽,指罷工是由政權逼出來。余慧明指,香港醫護界一直面對種種資源和人手不足的問題,醫護人員一直默默承受,但是次必須站出來發聲。余慧明要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工會與醫管局明日的談判,進行公開對話:「因為並不是只醫護的問題,而是關乎全港人性命。」在場人士高叫口號:「罷工救港,守護我城」。

IMG_4211

陣線早前曾發表聲明,要求醫管局及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包括禁止任何旅客經由中國入境、落實確切方案確保口罩供應㐬足、盡快提供足夠隔離病房並暫停非緊急服務、提供足夠配套予照顧隔離病人的醫護,及公開承諾絕不秋後算帳。余慧明指,明天將邀請醫管局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勞資談判,若林鄭月娥不出席,工會亦不會參與談判;若談判破裂,政府及醫管局未能回應上述訴求,工會會正式開展兩階段的罷工。第一階段為期一日,即於2月3日停止醫管局非緊急服務,包括普通科門診職員及行政人員等;若政府於當晚9時前未有回應,罷工會進入第二階段,即於2月4至7日間動員所有會員罷工,令醫管局只能提供有限度緊急服務。

余慧明指,林鄭月娥必須出席談判,因問題並不可能由醫管局單獨解決:「不封關就無法解決問題,五個訴求需一次過解決」。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補充指,資源「並非一日就可以變出來」,部分普通科病房現時仍欠缺足夠保護衣,故若再不封關、令疫情在社區爆發,醫護人員會十分危險。

IMG_4276
醫管局員工陣線主席余慧明

9千人實名簽署罷工宣言 罷工期間或辦社區防疫講座

余慧明稱現時已有約9千人實名簽署罷工宣言,當中三成為提供非緊急服務的醫護人員,七成為提供緊急服務的醫護人員。羅卓堯預期,在罷工期間,醫院能夠維持低度運作,如由2至3名護士照顧50至60名病人。他強調對受影響的病人感到非常抱歉,但重申選擇罷工是因為政府態度「傲慢」,加上「疫症唔等人」,故需用較強硬的手法逼使政府回應,亦相信罷工能對政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余慧明表示,所有工會理事早已有心理預備日後或會遭「秋後算帳」。羅卓堯則表示,工會正計劃與外間團體合辦「罷工基金」,若有會員因參與罷工而遭「秋後算帳」,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法律上和金錢上的支援。

羅又表示,參與罷工的醫護人員會於2月3日進行宣傳工作,如在醫院內派發白絲帶,呼籲同工支持第二階段罷工。若罷工進入第二階段,工會則計劃到醫管總部進行請願行動,以及於社區各處舉行有關清潔、防疫的講座。余慧明指,若政府於2月7日仍未回應訴求,工會會再就是否繼續升級罷工行動再作評估。

IMG_4267
醫管局員工陣線副主席羅卓堯

記者:何紹軒、黃蕊獻

版權: 

地盤總會及創建總會回應承判商防疫指引:防疫措施做樣 工程進度凌駕工人健康

$
0
0
內容: 

本會(建築地盤職工總會及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收到不少會員投訴,指公司防疫措施不足,對於疫情蔓延,及政府不願封關的情況下上班表示憂慮。根據各承辦商發出的防疫通告及電郵通知,本會綜合各大承辦商通告,各項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確保不了工人的健康安全。以下將列出六大主要措施荒謬之處,並要求承判商若做不到合理防疫措施,便即封盤停工!

一, 承判商仍要求員工到中國工幹

本會發現,不少承判商都只提出盡量減少員工往中國的工幹行程,而非完全終止。有工友反映,保華德祥建築有限公司轄下的三跑工程,公司指引只提及「when you travel to work, avoid the peak hours as far as practicable(工幹時應盡量避免於繁忙時間外出)」;金門建築有限公司則提及「如非必要,請勿到訪有確診個案的地區。如有緊急業務需要,則必須在出發前獲得執行董事的許可。」即是仍有員工需為公司到中國工幹。承判商此做法等同於將員工送進疫區,要員工因公司業務而承受巨大染病風險,是將公司業務凌駕於員工安危之上,行為極度可恥。

二, 健康申報可虛報,成效極低

大部份承判商(包括:金門建築有限公司、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俊和發展集團、亞洲聯合基建控股有限公司、安保工程控股有限公司、保華德祥建築有限公司、建駿(建築管理)有限公司等等)之通告,都提及工人須作健康申報,特別是到武漢、湖北、或其他內地城市的工人。然而,承判商無法核實申報表內容的真偽。換言之,若有人故意隱瞞,又無任何病徵,便可進入地盤如常工作。其中保華地盤更指出往返中國地區後,員工只需自我隔離三天,做法十分不智。此舉明顯是門面工夫,作為承判商對外交代的工具,並無防疫之成效。

三, 探熱方法出大事,防疫變播毒

已有不少武漢肺炎案例,沒發燒或其他病徵,為工人探熱並不能防止患病者進入地盤,應配合其他本會建議的措施,方能防疫,如提供保護衣。另外,有部份公司會以耳探方式進行探熱(包括禮頓及金門)。有工友反映,禮頓機場T2地盤疑似耳探機,只用消毒紙巾快速地抺耳探機,並無更換耳探位置的膠套,處理手法極度不衛生,令工人交叉感染,是散播病毒,而非防疫!

另外,有任職駐地盤工程師的工友反映,需每天提早到工地為工人探熱,而公司並無支付額外工作時間的薪金補償,更無提供任何防護措施,包括口罩、眼罩等。此不單是剝削工人,更無視幫忙把關工人的健康安全,大大提高該人員的染病風險,實在於理不合。

四, 將防疫裝備責任推卸給工人

其中金門建築有限公司的通告中提及「由於口罩供應短缺,我們現正積極進行採購,在此期間,請各同事自備口罩。」作為僱主,公司絕對有責任提供足夠安全及個人防護裝備給員工。本來只配帶普通口罩,不足以保障工人免於受感染,然而金門卻將此最基本的責任推卸於工人,此行為十分不負責任。

五, 承判商難以監督「戴口罩」指引

所謂「要求工人工作時戴口罩」的措施,並無任何保證。本會當然亦呼籲工人時刻戴上口罩,但地盤範圍龐大,相信承判商無法確保工人時刻都按指示配帶口罩,全靠工人自律。特別是工地通風系統有限,例如在裝嵌幕牆後的工序,並沒有鮮風進出工地,或其他密閉空間中,空氣不流通病毒散播的風險。就算工人工作期間配戴口罩,午飯及收工洗手時,必然會脫下口罩。到時口水飛沬飛濺,是病毒散播的主要途徑,疫情很大機會因此而爆發。

六, 清潔及消毒措施嚴重不足

地盤清潔向來惡劣,大部份承判商皆沒有定期在工地各樓層進行基本清潔,衛生情況惡劣。然而,大部份承判商的防疫指引,只說明會加強清潔閘機及辦公室。有部份承判商(包括金門)更只2小時清潔一次掌紋機,即工友上下班時仍會接觸到上一個使用者落在機上的病毒,做法根本沒有針對問題。此外,指引無提及過工地其他高危地點,如流動廁所,及工人最常工作的各工地樓層(痛毒最容易傳播的地方)。

總結而言,各承辦商提出的各項防疫措施,跟政府提出的防疫措施分別不大,然而現今防疫的成效不大,武漢肺炎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可見此等防疫措施的成效成疑。勞工處早前呼籲僱主提供口罩之舉明顯無效,有如無牙老虎,無法確保工人健康,任由工人自生自滅。大部分地盤工人手停口停,請各承辦商能提供更高級別的個人防護裝備,包括外科口罩、全套防護衣等。既可保障工人生計,又可保障工人安全。工人健康比工程進度重要,若然未能提供上述級別的個人防護裝備,各承辦商必須停工,以工人的健康為優先,阻止疫情蔓延!政府要速封關,承判商提供不到裝備就封盤,不要成為疫情爆發之幫兇!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
香港創建及工程人員總會籌委會

香港人主體的工潮

$
0
0
內容: 

題為編輯所擬。

今日就是醫管局員工陣線的罷工了。他們帶起了新工會浪潮的第一波罷工--這是一場運用了「勞資糾紛」語言的政治罷工。醫護人員的「防疫五大訴求」,連繫到各行業的「防疫五大訴求」,當中有行業直接面對的困境,當中又揭示了哪些行業長年以來「飲鴆止渴,北上中國」的景況--為什麼我這行暫時「不去中國」那麼困難?這又回到中港之間的政治經濟問題。

前晚協助工會大會一整天,去到宣布點票結果、工會理事會發言總結那一刻,震憾不已。近2萬人入會保命、9千人簽署「投名狀」入會、3千多人投票罷工--而他們未來一周將以行動證明,他們不再忍受。

疫症的擴散永遠是天災與人禍之間,政府永遠試圖在當中奪取「保平安」的話語權。疫症與禍患永遠是政權賴以維持合法性的機會,在「團結安全」的話語下,將一切批評與抗爭壓下去,疫症中的醫護,假如不是「盡忠職守」,便是「敵前抗命」。哪怕政權沒有提供Gear,都要推你出去當勇武。

醫管局員工陣線在此刻所發起的罷工,一次過將一般情況下隱而未揭的問題爆發出來。疫症蔓延的責任誰屬?長期的醫護人手、資源不足的問題何在?醫護人員真的不能罷工嗎?醫護人員在前線抗疫,不能要求更好的政策和資源嗎?在「時代革命」下產生的政治能量,不甘於過去「為奴」的既有價值,在每一個局部,都會出現「五大訴求」,這語言的轉換,讓我們思考每一個陣地之中,與「光復香港」的關係--命運自主的內涵。

我們迎接的,不只是「新工會潮」,也是「罷工潮」,是香港人主體的罷工潮。這罷工潮勢將駕御在港人主體生成、渴望當家作主的鴻圖當中,正在填補過去少有提及的「主體內涵」。

2020年2月3日,誰想到新工會這麼「早」便走到這一步呢?誰又想到我們「終於」會走到這一步呢?

版權: 

言語治療業界實名聯署:前線醫護罷工救港

$
0
0
內容: 

「武漢肺炎」疫情在香港蔓延不斷,隨著確診個案持續上升,社會大眾人心惶惶,更甚出現針對口罩及食糧恐慌性的搶購潮。前線醫護在瘟疫裡更首當其衝,他們診治患者、救死扶傷本為應有之義。然而,即使經歷 2003 年「沙士」慘痛一疫,港府仍未有以史為鑒,果斷落實強硬的抗疫措施。相關部門一而再、再而三地無視社會大眾的訴求、無視傳染病專家的意見、無視市民大眾的驚恐、無視前線醫護的辛酸。若當權者堅拒封關以達源頭堵截,再齊全的防護裝備、再高明的醫術也不能帶香港走出困境。

瘟疫來襲,香港危在旦夕,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言語治療師身為專職醫療一員,我們定必與前線同工及醫護同行。我們謹此聯署聲明將無條件支持醫護人員以工業行動醫人治港。

一眾香港言語治療師
二零二零年二月二日

2020-02-03 00.58.35

聯署發起人: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第一屆理事會

理事會於每晚23:59更新聯署名單,請留意本會Facebook專頁。

截至2/2 23:59 共385位言語治療師實名聯署!

人次 姓名 畢業年份
1 洪亮虹 1984
2 何淑萍 1987
3 黃美燕 1990
4 劉珮珊 1992
5 賴秀瓊 1992
6 張美娉 1993
7 袁志彬 1994
8 宋玉玲 1994
9 朱慧思 1995
10 黃麗韻 1995
11 羅鳳蓮 1995
12 王春燕 1995
13 陳慧琪 1996
14 陳慧敏 1997
15 梁志豪 1997
16 陳麗明 1997
17 林玉秋 1997
18 阮杏賢 1997
19 鄭蓓恩 1997
20 黃小萍 1997
21 何少麗 1997
22 黃嘉寶 1997
23 李麗清 1997
24 王姿華 1997
25 張志華 1998
26 李莉莊 1998
27 梁寶玲 1998
28 鄭敏慧 1998
29 梁詠茵 1998
30 Yip Leung Lai Ngor 1998
31 梁雅芝 1998
32 Connie Yam 1999
33 Cheung Mei Yee 1999
34 李頌詩 1999
35 林麗敏 2000
36 何淑慧 2000
37 潘文瑋 2000
38 陳佩華 2001
39 伍慧敏 2001
40 梁詠暉 2001
41 盧碧茜 2001
42 黃依文 2001
43 陳頌茵 2001
44 Leung Ho Yin 2002
45 李慧玲 2002
46 Jess chan 2002
47 陳詠詩 2002
48 殷綺玲 2002
49 黃家敏 2002
50 羅彥珈 2002
51 Chu Mun Ki 2002
52 Chow Fung Yee 2002
53 李芝燕 2003
54 黃頴思 2003
55 黃佩珊 2003
56 鄺伊蘭 2003
57 陳惠賢 2003
58 黃麗娜 2003
59 羅永愉 2003
60 陳來利 2003
61 朱卓欣 2004
62 宋凱茵 2004
63 林詩娟 2004
64 張嘉怡 2004
65 鄭恩鴻 2004
66 林東敏 2004
67 麥思明 2004
68 阮鳳慈 2005
69 吳珏琳 2005
70 張泳琪 2005
71 林昕圻 2005
72 姚藹欣 2005
73 謝嘉詠 2005
74 方思行 2005
75 蔣麗萍 2006
76 Shum man hei 2006
77 馮德惠 2006
78 吳茵茵 2006
79 蔣麗萍 2006
80 胡錫康 2006
81 林幸澄 2007
82 朱曉琴 2007
83 黃硯秀 2007
84 彭商豪 2007
85 曹嘉媛 2007
86 姜秀青 2007
87 楊浩欣 2007
88 王曉霖 2007
89 郭家菱 2007
90 黃震浩 2007
91 葉燕萍 2007
92 黃妙宜 2008
93 張純光 2008
94 黃怡皓 2008
95 黃詩雯 2008
96 余曉燕 2008
97 李馨如 2008
98 詹惠君 2008
99 鍾海婷 2008
100 鄺卓謙 2009
101 陳慧欣 2009
102 呂敏儀 2009
103 蔡甲算 2009
104 黃智妍 2009
105 許穎欣 2009
106 謝智敏 2009
107 蘇佩玲 2009
108 吳頴怡 2009
109 吳嘉雯 2009
110 黎浩寧 2009
111 馬詠欣 2010
112 鄭欣祺 2010
113 區慶頤 2010
114 李心怡 2010
115 葉嘉敏 2010
116 陳智衡 2010
117 黎敬樂 2010
118 霍家琪 2010
119 許裕玲 2010
120 蘇靖茵 2010
121 梁溢騰 2010
122 Lee Wang Ting 2010
123 區志漾 2010
124 趙幸龐 2011
125 阮卓婷 2011
126 曹慧筠 2011
127 劉希彥 2011
128 葉敏鈴 2011
129 鍾倩婷 2011
130 張麗瑩 2011
131 葉䁱恩 2012
132 蕭以嵐 2012
133 李子聰 2012
134 何家麟 2012
135 陳銘華 2012
136 莊旖瀅 2012
137 劉穎德 2012
138 何衍銳 2012
139 莊靜敏 2012
140 陳加裕 2012
141 許俊傑 2012
142 陳恩裴 2012
143 唐美欣 2012
144 羅翠美 2012
145 黃偉雯 2013
146 唐麗華 2013
147 袁伯安 2013
148 張樂雋 2013
149 陳曉琪 2013
150 張詠琛 2013
151 連美琪 2013
152 鄭滙鍶 2013
153 馮景耀 2013
154 李靄庭 2013
155 簡沛淇 2013
156 林曉峰 2013
157 劉韋澄 2013
158 莊鳳慈 2013
159 呂曉嵐 2014
160 劉詠恩 2014
161 李澤昆 2014
162 羅佩賢 2014
163 毛穎怡 2014
164 陳嘉儀 2014
165 周見津 2014
166 沈詠雯 2014
167 沙曉澄 2014
168 張奕新 2014
169 雷佩清 2014
170 蘇國豪 2014
171 潘曉瑜 2014
172 伍世培 2014
173 馬錦華 2014
174 陳海茵 2014
175 黃惠筠 2014
176 黃日鏘 2015
177 梁思穎 2015
178 崔龍逸 2015
179 陳天朗 2015
180 鄭湘婷 2015
181 周曉欣 2015
182 李淑儀 2015
183 鄭佩佩 2015
184 黃煒玲 2015
185 吳詩琪 2015
186 陸曉君 2015
187 林萍 2015
188 譚嘉穎 2015
189 利倬鋒 2015
190 陸穎妍 2015
191 梁潔瑜 2015
192 梁藴盈 2015
193 禤燕衡 2015
194 莊淼森 2015
195 鄭雅文 2015
196 吳澤銘 2015
197 許文俊 2015
198 郭穎欣 2015
199 陳藝萌 2015
200 楊肇盈 2015
201 伍嘉慧 2015
202 杜施航 2015
203 高倩 2015
204 區美怡 2015
205 鄧旖程 2015
206 黃凱晴 2015
207 焦宗麟 2015
208 陳懿君 2015
209 梁婉瑩 2016
210 文采翎 2016
211 程朗健 2016
212 劉雪麗 2016
213 吳本妍 2016
214 冼嘉琪 2016
215 黃舒媚 2016
216 陳欣琪 2016
217 張昕諾 2016
218 方貴瀚 2016
219 李宛珊 2016
220 陳蔚程 2016
221 高海珉 2016
222 梁詩琪 2016
223 葉廣森 2016
224 麥涴婷 2016
225 馬天惠 2016
226 Li Lok Man 2016
227 姜嘉敏 2016
228 林瑞芬 2016
229 陳雅怡 2016
230 何澔欣 2016
231 馮曉筠 2016
232 劉君慧 2016
233 蔣嘉姸 2016
234 凌雅思 2016
235 鄧珮珊 2016
236 姚嘉琳 2016
237 梁穎童 2016
238 温樂彤 2016
239 黃暄雅 2016
240 林彥彤 2016
241 洪永傑 2017
242 林希敏 2017
243 Lam Yiu Shun Wilson 2017
244 許盈欣 2017
245 方梓皓 2017
246 陳孜孜 2017
247 陳欣珮 2017
248 饒德翠 2017
249 鄧文安 2017
250 楊穎玲 2017
251 張宇軒 2017
252 陳開新 2017
253 陳凱彤 2017
254 袁贊詠 2017
255 袁楚詠 2017
256 朱秀媚 2017
257 王樂瑜 2017
258 張敬旻 2017
259 林瑋嘉 2017
260 冼泳淇 2017
261 李綺瑩 2017
262 李曉盈 2017
263 何佩姿 2017
264 周穎欣 2017
265 楊家琪 2017
266 傅曉彤 2017
267 譚匡怡 2017
268 黃慧雅 2017
269 黎芷澄 2017
270 Lau ka yan 2017
271 陳映彤 2017
272 梁子鈿 2017
273 黃麗萍 2017
274 陳慧心 2017
275 黃潤輝 2017
276 楊逸意 2017
277 邱夏萍 2017
278 林曉心 2017
279 黃志英 2017
280 陳毓盈 2017
281 余昭凝 2017
282 黃佩怡 2017
283 郭以諾 2017
284 林倩舒 2017
285 陳翠翹 2017
286 顔思華 2017
287 凌嘉儀 2017
288 李允悅 2017
289 吳穎森 2017
290 蔡衍芳 2017
291 何雪珍 2017
292 楊子瑩 2018
293 趙之蘭 2018
294 袁庭 2018
295 王錦霞 2018
296 周倩如 2018
297 張嘉琳 2018
298 黎雯齡 2018
299 陳碧珠 2018
300 杜勤敏 2018
301 金寶儀 2018
302 張嘉昕 2018
303 謝睿成 2018
304 麥靜汶 2018
305 陳源森 2018
306 梁詠珊 2018
307 胡嘉詠 2018
308 植宇詩 2018
309 王敏婷 2018
310 鄭慧恩 2018
311 謝敏茜 2018
312 馬曉楓 2018
313 劉卓熙 2018
314 王景星 2018
315 戴燕婷 2018
316 麥聿廉 2018
317 麥楚欣 2018
318 朱家慧 2018
319 徐曉彤 2018
320 邵雪瑤 2018
321 梁穎晞 2018
322 李秀麗 2018
323 郭曉彤 2018
324 盧麗芬 2018
325 胡家明 2018
326 梁詠心 2018
327 史麗莊 2018
328 梁穎欣 2018
329 葉順詩 2018
330 朱樂恩 2018
331 莫宜端 2018
332 吳廸敏 2018
333 李穎欣 2018
334 楊景禧 2019
335 潘懷恩 2019
336 何詠心 2019
337 張皓琮 2019
338 羅嘉潁 2019
339 鄭文惠 2019
340 黎曉瑩 2019
341 張恩慈 2019
342 何芷晴 2019
343 尹慧倩 2019
344 杜芷晞 2019
345 謝碧筠 2019
346 林穎 2019
347 黎愛昕 2019
348 黃嘉怡 2019
349 張嘉嘉 2019
350 林顯恩 2019
351 黎頌謙 2019
352 黃鴻一 2019
353 黃蕙君 2019
354 張嘉妮 2019
355 陳彤 2019
356 楊灼瑩 2019
357 李詠蘭 2019
358 鄭曉晴 2019
359 梁灝賢 2019
360 沈迦暐 2019
361 李洛彤 2019
362 鄧藹婧 2019
363 伍巧怡 2019
364 李軍彦 2019
365 譚凱晴 2019
366 周俊謙 2019
367 黃安安 2019
368 黎紫薇 2019
369 張芷欣 2019
370 駱星諭 2019
371 林敬慈 2019
372 鄭穎琳 2019
373 崔寧欣 2019
374 何蒨雯 2019
375 伍穎琦 2019
376 林樂怡 2019
377 李玟萱 2019
378 陳美瑶 2019
379 陳紫茵 2019
380 吳詠妍 2019
381 雷敬欣 2020
382 何皓賢 2020
383 陳芷柔 2020
384 阮曉彤 2020
385 何彥誼 2020

版權: 
Viewing all 1634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